☆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現在、現場是管理者的鏡子、重播,接下來呢?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3年09月20日
致所有高層管理人員:請閱讀W. Edwards Deming(1982,1986,1991)的優秀著作《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的以下的摘錄並且內化。
現場(無論您的現場是何種形式)都是您管理的鏡子/反映(這是另一個很好的短語,來自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hide-oba-4259561bb_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lean-activity-7103013563178315779-3wI9/?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member_ios)。
如果你的現場充滿了在遭遇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走旁門左道偏離標準的額外作業來應付過去,如品質無法一次合格,仰賴100%,200% …全檢的變通方法、非增值和「勉強地工作」的話,那麼由你決定是否要改變。
最貼近一線、增值活動的現場團隊成員有智慧...,你是否想學習如何利用這種智慧,這也取決於你。
最新一期老牌企管雜誌以業者的評論「這是30年來第一慘!」來形容這一波的景氣,用字強烈,口氣卻鎮定。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7212
鎮定是因為,該產業40年水裡來火裡去的鍛鍊,早已磨出金剛之身。「小廠先打烊休息,等訂單來了再重新開工;大廠產能填不滿,為了績效先裁員,」40年業內經驗的經營者,看待同業傳出的裁員潮,覺得尋常。
話雖如此,兩大世界性品牌商最新財報,加總庫存就高達4600億台幣,水位是5年來高峰。訂單縮水,導致某OEM大廠上半年每股稅後淨利只剩1.97元;另一大廠則預警,上半年獲利可能腰斬。分析師預估,兩家全年獲利可能會是5年來新低。
因此,重讀1982年戴明的諍言,再思考豐田堅持在全球各地區分散設廠的同時,堅持300萬輛汽車要在日本生產的意義。學習豐田生產方式,還有長路要走。
本書旨在提倡「美國式管理風格」的轉型。所謂「美國式管理風格」的轉型,不是依原樣重建,也不是小幅修正,而是徹底改用全新的結構,從基礎改起。轉型也許可說是突變(mutation),不過,突變意指「無秩序的自然改變」,而轉型則必須有「指引方向」,這正是本書目的。除了公司需要轉型,政府與產業之間的關係也必須轉型,本書將細加說明。
管理者「對未來毫無規畫,對問題也無先見之明」,造成人力、材料、機械工時的浪費,都使得生產成本與售價節節上升,完全轉嫁在消費者身上。但消費者不會永遠甘於補貼這些不必要的浪費,其必然的結果是「市場消失、員工隨之失業」。所以管理者的績效,不應該以每季發放的紅利評斷,而應該觀察其「堅守市場、保障投資者未來股利和員工就業機會的能力」,這些都從「以未來著眼、改善服務及產品的管理方式」而來。員工流離失所,擴大失業的行列,已不再為社會所樂見。市場消失與員工失業並非宿命,也不是無法避免的事,這完全是人謀不臧的結果。
美國產業的基本病因和伴隨而來的失業現象,是高階主管管理不當的結果,沒有銷售能力等於沒有購買能力。
公司倒閉通常歸咎於創業成本過高、營運成本失控、存貨折舊過多、競爭太激烈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高管管理不善。
管理者應該何去何從?他們顯然要學習新的工作,這就是轉型,但非學不可的轉型要到哪裡求救?
往者宜矣,來者可追,全球變局下,現狀的問題正是改善的素材,想要不一樣的未來,經營管理者們現在必須立即採取轉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