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圃 / 师生投稿
百花圃 / 师生投稿
文 / 颜悦恩(高二理信)2021235
人总需要以某种决绝为钥匙,才能叩响绝境深处的生门。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与出版商签约: 半年内交出一份作品。 于是,他把外出衣物锁进柜子,再把柜子钥匙扔到湖里,彻底断了外出游玩和会友的念头。最终,他写出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在漫漫人生中,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退路是安逸的温床,亦是意志的坟场,因此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方能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
破釜沉舟是清醒的自我革命。我们只有放下“不能就将就”的侥幸心理,才不会一直原地转圈、固步自封、自囿一隅。历史上的巨鹿之战:项羽沉舟断灶,仅携带三日的粮食渡江,却以生存之重迫使士兵暴发出无限潜能,最终赢下那场战争;反观贪图安稳的宋义选择存船留守,静待敌变,最终被项羽擒拿,兵败。不主动打破僵局,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到达多远。投机心理并不可取,我们或许不必如项羽般以生命作赌注,但这种明知有退路,却仍选择在危崖边行走的勇气,值得我们效法。
自断退路是,摒弃所不要的,为想要的事物腾出空间。当一个人或生物有意识地关上所有生门,只留下一扇窗时,这并非自寻死路,而是为杜绝一切干扰,将精力集中在当前的目标上,以达到最终目的。自然界中的雌章鱼便是如此。它在孕育幼体时会主动绝食,甚至自体溶解放浮游生物以喂养幼体。这种为种族延续而有意识选择死亡的举动,是一场对生存本能的华丽背叛。它们靠着那“想要延续种族”的毅力,放弃了生物体求生的本能。动物尚且能做到,何况人类。
斩断备选方案才能一往无前。若我们总瞻前顾后地行事,或者抱持着“大不了重新来过”的心态,便不可能全力以赴。就像是华教先贤沈慕羽先生在茅草行动中以74岁的高龄签下《自愿被捕书》,并要求狱警给他铐上最重的脚链,以表达他绝不向不公政策屈服、争取母语平等的决心。这事件上报后引起民愤,有效延缓了该项政策的实施,更赢得了国际间的支持。对沈先生而言,他明明有更体面和温和的抗议方法,却选择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抗争,只为马上止损,避免因拖延而陷入更困难的局面。不拼尽全力,便无法知晓自己能到达什么高度。因此,唯有破釜沉舟,不留余地,我们才有机会创造无限可能。
古有言:“不破不立。”人总是习惯性地给自己留后路,却少有“自沉钥匙”的气魄,故所有的成就只会停留在前人之下。只有当我们学会以“破斧”为刃,以“沉钥”为墨,才能在一片荆棘中开拓道路,在一片空白中书写自己的篇章。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心底建起一座水牢,将那把锁着“退路”的钥匙沉在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