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幸福 / 焦点

活用“散漫力”,累积“短集中”6招提升阅读力
文 / 佐佐木俊尚 ;译 / 林巍翰

        在正式开始读一本书时,有哪些具体可行的阅读方式可以实践?在这个网络令人分心的时代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式,才能真正地把书读好。

1——阅读重要文章时,使用便利贴或萤光标示

        首先,在看过了一本书的前三十页的内容后,若觉得该书“读得下去,且还蛮有意思的”,接着就可以正式来阅读了。

        阅读一本好书,其实就是在帮自己长“知肉”(指知识的血肉,也就是能派得上用场的知识)。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把“这本书要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肉呢?”这个想法放在心上。

        然而在尚未养成这个习惯前,一般人很难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这件事。因此当你开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标记出文章里的重点。如果是纸本书,你可以在重点处贴上便利贴;若是电子书,则可以使用荧光标示文字的功能。

        笔者自己的工作桌上,随时都备有小型的便利贴。

        因工作需要在外面移动时,我也会随身携带一个里头有便利贴的小包包(这个包包里还有我的名片盒、信用卡、行动电源、各式线路以及一个防灾包)。另外,我就算站着搭电车也一样会看书,且如果发现正在阅读的纸本书里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会立刻拿出便利贴来标记。

        事实上,一个人越是沉浸在一本书里时,就越容易忘掉前面已经读过的内容。

        有些人读到书中重点时,会想着“等回家后再来贴便利贴”,然后继续读下去。然而结果往往是,到后来就忘了那重要的内容出现在哪一页了。所以奉劝大家,一定要在自己还没忘记、记忆犹新的时候,赶紧在文章或书中的重点处,贴上便利贴以提醒自己。

        如果你阅读的是电子书,则只要在阅读器或平板上动动手指,就能使用荧光标示文字的功能来标记重点了。

2——越是抽象、不易读的地方,越要认真以对

        使用便利贴标注书中内容时,有一个应注意之处—别把大部分心力放在书里有趣的小故事或对话等,容易阅读的地方。

        有趣的小故事或对话,一般来说都是作者为了方便把自己的理念或哲学向读者传达时所使用的“材料”,而非“本质”。

        一本书中本质的部分,通常会以较为抽象的文字来呈现。

        事实上有不少人会因为觉得内容抽象的文字不容易读,选择跳过这些部分,专挑好懂的小故事或对话等“软柿子”(挑没有难度,更容易达到目的事情做)吃。然而这么做,对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没有任何帮助。

        有鉴于此,我对各位读者的建议如下:

         “一本书中内容越是抽象、看起来不太好懂的地方,越要仔细阅读。”

3——把重要内容复制贴上,整理在笔记软体中

        用便利贴或荧光标示功能标记出书中的重点后,可别就心满意足地以为,该做的事已经结束了。

        在这里,笔者想请你回忆一下—自己学生时期是否也属于那种,遇到期末考的时候,会在教科书上用荧光笔画满重点,然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复习完考试范围的人呢?这样的人其实还真不少。

        接着我想请大家再回想一下,这些仅用荧光笔标记过的内容,是不是几乎都没有真正进到自己脑中,成为可用的知识呢?

        若真想将被荧光笔画过的内容牢记心中,累积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肉”,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工才行。这里所指的加工做法是—使用“笔记软体”整理,“复制贴上”被荧光笔画过重点的内容。

        如果是纸本书,请先将贴有便利贴的地方摊开,然后把页数和文字内容输入到笔记软体上。由于要打字有点麻烦,所以做这件事情时,不需一字一句精确键入,只要输入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就行了。

        如果能再附上个人的简短感想,会更有效果。

        电子书有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因此使用电脑上的软体来阅读时,大部分的情况是无法对内容进行复制贴上的。Kindle也是如此,不论你是用电脑、智慧型手机的应用程序或阅读器来阅读,也都只能画重点,无法复制书中内容,将其贴到笔记软体上。但正如笔者在前面提到过的,这个难题其实有破解的“密技”。

4——阅读过程中,同步把重要内容复制到笔记软体

        这里要请大家注意,当我们在阅读一本内容很赞的好书时,通常会在书中许多地方贴上便利贴或做荧光标示。但要是使用便利贴或荧光标示之处太多的话,等看完书之后要进行复制贴上的整理工作时,会相当麻烦。

        反之,阅读内容比较没那么赞的书时,尽管会让人想使用便利贴或荧光标记之处的地方比较少,但在阅读完后要做整理也会轻松许多。

        然而越是优秀的好书,其实越应该在读完之后,好好地做内容的重点整理才是—— 想一想这还真是矛盾啊!

        不论是读好书或没那么好的书,我所采取的做法都是,会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同步把重要的内容复制到笔记软体上。

        我会每读完十五分钟的书,自己觉得有点累的时候,便先暂时停止阅读,转而把贴了便利贴之处,“复制贴上”到电脑或手机上。

        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让人产生“自己在读书时集中力很差”的感觉。

        说实话,现今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不具备所谓的“集中力”,因此读书时不妨像我一样,采取读一下、休息一下、休息完后接着读的作法,如此轻松地循环往复即可。

5——为“吸引自己的内容”留下一小段文字纪录

        当我们在把书中重要的内容输入到“笔记软体”保存时,有一个动作相当重要,那就是别忘了为自己从这段文字中所体会到的感受,以及觉得“有保存之必要”的原因,写下一段简单的文字记录。

        因为不管在阅读当下,能让读者留下多么印象深刻的内容,在被保存于“笔记软体”后不出几个礼拜,大部分的情况就是遭人遗忘。

        正是为了预防这种事情发生,我们才需要附上一小段文字记录。

        如何做简短的文字记录?这里笔者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使用智慧型手机录音软体,既简单又省事的方法。当我们在书上贴便利贴或做荧光标记之后,接着请开启手机上的录音软体,用口述的方式录下书名和页数,以及“自己对被标注的内容的想法”。

        如果你使用的应用程序是iPhone内建的“语音备忘录”,那么还能同步将录音档储存到电脑上。等到读完书之后,再听自己的录音档,把档案内容输入到“笔记软体”中。

        做这件事情时有个重点,那就是要具体记录自己是对书中的哪个地方有感。例如:

        “这里所看到的解说,和之前在《○○》中看到的一样。”
        “这部分的内容和△△这篇新闻报导之间,好像有什么关联性。”
        “这种思考方式,是不是也能用××来换句话说呢!”

        像这样这几句,就蛮具体的。

        如果读者只是留下“真有趣”或“好感动啊”这类内容空洞的记录,那么当日后再回去检视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忘了当初到底是对什么有感了。

6_活用文献和引用,扩展阅读范围

        当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懂得如何以“顺藤摸瓜”的方式来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也很重要。

        藉由一本书来扩大阅读范围,就好像自己化身成蜘蛛人,只要一伸出手,就能从手腕处,抛射出一道美丽的弧形丝线一样。

        一般来说,一本好书的参考书目和引用文献,通常也会做得很完整。

        而这些被好书引用过的书籍,相信也值得大家花时间找来读一读。读者们可以试着从一本好书书末的参考文献中,挑挑看有没有哪些有意思的作品,并实际拿来翻阅一下。

        若利用电子阅读器Kindle的免费试阅功能来完成这件事,便可以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大致浅尝不同书籍的内容,达到“扩展自己阅读范围”的目的。

        依“顺藤摸瓜”的方式来阅读,能够扩展我们对于特定议题的掌握程度。若你在实际阅读了参考文献所罗列的书后,觉得没什么意思也无妨,只要再把注意力转回原来阅读的书上,然后架起另一个探索知识的天线即可。

        藉由上述的做法,我们心中对于某个议题的知识就会不断膨胀、累积,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形象。在我们对某个议题有了立体的认识后,就能对其进行细部的检视,或站在高处来俯瞰它。■

▼ 书籍推荐

智慧型手机知识碎片化时代的“阅读力”最新技术大全:把现代病“无法集中”转为个人智能,“输入”与“输出”最大化!   

▶ 作者_佐佐木俊尚   ▶ 译者_林巍翰   ▶ 出版_方舟文化

身处在这个智慧型手机的时代里,要想丢下3C产品换取专注力,简直是天方夜谭。 同时,各种应用程式、云端、软体,早已足以为我们涣散的集中力代劳。 你只需要反过来,利用自己的“散漫力”就好了。

▲ 佐佐木俊尚(Sasaki Toshinao)简介

佐佐木俊尚 是作家兼新闻工作者。写作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风格等多元领域。在日本网路论坛上,是少数享有“最强评论员”美誉的人之一。他曾实际采访过许多重大的事件和事故,例如:奥姆真理教事件、秘鲁日本大使馆人质危机等。在经历脑瘤重大手术后,佐佐木俊尚于1999年结束记者的工作,进入资讯科技相关的出版社任职,写作的内容也转移到与科技相关的领域。他利用在担任新闻记者时所培养出的取材能力,加上自己对于资讯与通讯技术的丰富知识,在2000年代后,陆续推出不少有关网络犯罪的独家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