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文 / 张晋维(高二文商和)【商学会】

        从这第三期《雪州誌》的序《砌墙》,便可以感觉到发刊人拿督邓章钦的决心。贯彻全书,不得不说的是照片拍摄得很好!浅读一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广济堂》专栏的那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此杂志以加影作为开篇。说起加影,我记得爸爸在那里有一个角头间的排屋正好刚出租,排屋拐弯出来是条大路,那里有不少马来人在那里经营生意,而我是万津人,所以对加影有模糊的记忆。

        此杂志描写的第二个地方是士毛月,当地的“金马面包西菓厂”,承载面包的历史,处处体现了人情味。我是个比较现实的人,觉得商家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盈利,但是这家面包店不会让我有这种想法,因为一个刚毕业的青年继承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前途的“面包店”,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杂志里叙述店主李文吉母亲把刚出炉的面包递给客人,询问他们:“要吃吗?”,这一举动像极了我去别人家拜访的时候主人家对我的问候,那般亲切有礼。

        无拉港是杂志中提到的第三个地方。众所周知,工业发展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而对旅游业造成影响。无拉港,就是一个把“工业发展”这一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地区,当地人发挥创意,把工厂当作餐厅来经营的,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呢!电台广播员黄玮瑄在那里经营了一家咖啡馆,她也诠释了资金和股权的重要性。如今,做生意也不再是一股脑热就可以上了,也要考虑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因素。其中也包括让其他人入股的各种顾虑,如话语权。经营一间咖啡店,也并不是像漫画小说所描述的“退休生活”那么简单从容,身为股东依然有其他的因素要顾虑。

        杂志里也谈到关于城市的规划活动。“一草一木,你我共同堆砌宜居景观”。建筑师郑达馨说道,雪兰莪高度的城市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我也担心雪兰莪城市化的问题,毕竟高二地理也教过关于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在雪兰莪植入公共空间也成为一个难事。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把废地善加利用的案例,就如那间加影废矿湖中央的泰国餐厅。我们依然也可以从人文,文化及历史的角度来发展一些地方,降低城市化带来的“过热”。

        《我在雪隆造家的生命历程》篇写了一个在雪隆区奋斗的女人的故事。房价、家乡,似乎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两个游子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地方相遇,生活中没有喘息的空间,谈何家乡?昂贵的房价也成为游子们的一大压力。除了生活压力,游子们买下一间房子,更像是在给自己找一所归宿,给漂泊的自己有一个“家乡”,这是女人所描述的一种心情。确实,日渐高昂的房价是不可阻挡的,但我们也应该为了长远的发展,尽量去提高在雪隆区生活的人的福利,减缓他们的压力。《砥砺前行,雪州造访安居的时代部署》篇中的 “雪隆地区推出的可负担房屋计划”也提供了解决方案,这是人民的一大福祉,也证明了雪州政府用心解决长远的民生问题。

        杂志里“态度成就事业,诚信决定格局”为林木生集团的执行主席——林福山的一句箴言,点破了现代经商环境所欠缺的——诚信。另外,这期杂志还介绍了雪州的表演艺术学院——以敲击乐表演起家的手集团学院,还有“绿色经济,给下一代宜居的美好想象”,我认为这些富有社会价值的活动应该长久地维持下去,让绿色经济成为一个趋势,并永续经营。

        最后,《雪州誌》也介绍了雪州的各种特色活动,我觉得这些活动可以为沉闷的城市带来一些生机,并为雪州带来移民拉力和竞争力。

        总结来说,《雪州誌》的每一页都在诉说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隐藏着的故事,《雪州誌》把他们一一挖掘了出来,每一页都承载了满满的诚意以及辛劳;每一页都是厚厚的文化和历史。制作团队的用心及努力,充分体现在这本《雪州誌》。我也始终相信制作团队会伴随着这本《雪州誌》千古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