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电影《返校》中的人权议题

由徐汉强导演执导的电影《返校》,是一部台湾校园悬疑历史惊悚片,改编自赤烛游戏制作的同名电脑游戏《返校》。故事背景设定在1960年代戒严时期偏远山区的高中校园翠华中学,一群不愿服从威权体制的左派分子受到政府惩治的故事。

电影中采用大量的台湾文化与情境,以及台湾民间信仰,如城隍庙,城隍爷,黑白无常,魑魅魍魉,民俗的脚尾饭、筊杯、神龛、符咒、十八仔,白色恐怖时期的匪谍、抓爬仔、黑名单等元素。

游戏制作者姚舜庭表示:“游戏的背景虽然是设定在戒严时代,但是并没有强调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在台湾,更没有明确写出时间点,主要是凸显这是在任何有政治压迫的时代,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陈胜耀老师在高中二社会科学课程中,分别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与学生们讨论基本人权的议题。在课程内容中,布置了电影《返校》观赏活动,要求学生们针对电影中涉及侵犯或剥夺基本人权的剧情进行思考与讨论,如剧情中有哪些限制、侵犯或剥夺基本人权的行为或政策?这些行为和政策是否有其必要?在人权的讨论中,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透过这部电影,增高学生们对基本人权的认识与关心。在此,特别筛选3篇学生的观后感与各位分享。



颜嘉航(高二理仁)

看完《返校》这部电影后,我感触良多。故事说到当时的政府以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等理由,颁布台湾省戒严令,在路上充斥反共标语。国民党政府鼓励人民告密检举匪谍,并严禁私自结党。同时为了管制言论思想,政府将许多书籍列为禁书,禁书类别甚广且认定标准不一,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泰戈尔的《飘鸟集》即是其一。这些所作所为引起了很多争议,这些剥削人权的举动是好是坏呢?

在我看来,这种人权上的限制和剥夺是不应该的。有的人会说这是时代的需求,这种行动不可避免。但是在联合国所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清楚说到,这些权利是每个人在免于匮乏和恐惧的条件下生活的基础。这些权利不因国家而异,也不是某一时代或某个社会群体所专有。这些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被剥夺的天赋权利。人人都享有这些权利,我们称它为“人权”。

戒严时期政府禁止人民阅读他们觉得对国家有“威胁”的文学作品,禁止任何关于共产的思想等。这些唯我独尊,排除异己的举动和思想是不可要的,不健康的。举个例子,有人会提倡“资本主义”,而有人则会提倡“共产主义”,两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又是由谁来定义呢,谁能指画出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提出或做出一个完美的理论,大家只能朝向“完美”而改进,进步。

不仅仅是在政治体系上,而是在各个方面,就如教育。国家应该做的是让人民明辨和拥有选择权,去追求人民自己所认为的正确与自由,并自行承担该有的责任,而非单方面替人民选择或把当权者所认为正确的特定思想强加在人民身上。谁又能保证当权者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私欲在里头呢?

人民应该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做出选择与判断。如果国家一开始即扼杀人民的认知能力,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独裁统治。就像我看过一个越过柏林围墙,从东德逃亡到西德的难民的采访,他说到:“在东德,什么都好。但是在西德,你可以说不好”。在一个健康的国家下,人民应该要有在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我看来,希特勒当时所带领纳粹党的所作所为也是与电影中白色时代政府的行为相似。同样是禁书,同样是抵制某一种思想或主义,只不过他们奉行的理念互相对调而已。双方的当权者都认为自己是为大家好,这就回到了之前所说的“在做每个决定或举动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我认为,如果你真的真的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对的,又为何要惧怕你所认为错误的事物呢?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让我们反思了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背景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权受到限制或剥夺。也让我们可以对自由的定义有更加多的思考。推荐大家可以去观赏这部有意义的电影。

林惠雯(高二文商勇)

从《返校》这部电影中,得知1949年5月20日始至1987年7月15日是台湾戒严时期,亦称白色恐怖时期。这段期间,政府对民众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严格管控,许多文学著作在当时都被列为禁书,例如《苦闷的象征》、《漂鸟集》、《雨夜花》等,人民只要藏有这些著作,即是一种罪,更可能判以死刑。

中央集权高压统治政策是失败的。回顾历史,秦王实施严刑峻法以言入罪,焚书坑儒,然而无独有偶的是,电影中民国政府深怕学生会遭共产主义思想煽动,而在颁布实施全国戒严。由此可见,凡是侵犯和剥夺人权,限制人民自由,导致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的政策是注定失败的,更无法使得社会安定的。

自由本身不可具有约束性,虽然它可以有一定的管制、规范和制约,但绝不是剥夺。电影中,政府对学生阅读禁书权利的剥夺,导致了地下读书会的兴起。读书,其实是为了人民培养思考能力,进而让国家迈向进步、繁荣,并提升竞争力。政府的打压,只不过会让民众畏惧,人民无法获得自由思想的权利,如何使国家进步?

此外,电影中有一幕是学校的王老师被发现藏有禁书,正当全校师生集会唱国歌时,被宪兵逮捕。他因大喊:“国家杀人啊!”,而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宪兵无情的棍棒打昏。此时,学校的教官要求目睹这一切的学生继续升旗唱国歌。这一幕予我,简直非常心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此骇人的事件,带出了当时民国政府的专政,还有民众所遭受不公平、不公正对待。

虽然当时处于国共战争时期,是个动乱不安的时代,但我认为,与其实行高压政策独裁统治,倒不如指导人民培养思考与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不但人人都能分辨“外敌”,且人人都皆享有自由与人权。独裁或集权统治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实行公平、公正的民主社会,才能使国家安定,使社会安定。

看完电影后,我实在是万分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拥有民主自由的年代,去学校没有教官在学校门口虎视眈眈的监督、不必担心任何言行举止而随时被宪兵逮捕、可以自由选择想阅读的书籍、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人身自由以及思想自由不受限制,不必每天活在恐惧当中,对此我实在是万分的庆幸以及感激,这部电影让我看见了民主的可贵,电影中男主角魏仲廷,为了将来的人权、自由与民主,抱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的意念,哪怕是苟且偷生,也要活着将这些历史公布与众,去激励更多的人民出来争取。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戒严时期,可是透过电影将血淋淋的历史高度还原,并呈现于我眼前,我感到万分的恐惧以及惊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民主自由,我也会继续将这个经由世界各地无数前人的付出、牺牲以及奋斗,才换来珍贵的民主自由精神给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明白今日所享有的民主、自由,并非理所当然的,而是无数无名英雄用生命、鲜血所换回来的!

陈艺丹(高二文商礼)

电影《返校》背景是发生在台湾戒严或称白色恐怖时期,剧情使用非常规的线性叙事结构,有很多插叙、倒叙及闪回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技巧,在现实与梦境里来回穿插。真实与虚幻、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影片时空混乱和信息的真假混杂。

1949年国共内战导致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退守台湾,同年5月19日发布了戒严命令,开启了台湾长达38年56天的白色恐怖时期。戒严令表面上是对共产党的抵制与防范,正如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国民党的宣传词,诸如“严禁集党结社”、“检举匪谍,人人有责;隐瞒匪谍,与匪同罪;煽动思想,从严处置;颠覆国家,唯一死刑”此类标语,实则是对民众的思想和言论的控制。

在戒严时期,最高的行政权力交由军方,并由最高领导人进行指挥,以此达到集权的目的。翠华中学一群向往自由和真理的师生,在张明辉老师和殷翠涵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地下读书会,在学校的储藏室里阅读并抄录书籍。拥有军方背景的高三学生方芮欣却与张明辉老师发展出了一段情愫,但殷老师提醒张老师要注意分寸,在爱情与自由的拉扯下,张老师选择了放弃方芮欣,选择了读书会。

方芮欣的内心充满了妒忌与愤怒,她天真的以为毁掉读书会就可以跟张老师在一起了,利用对自己一直有好感的读书会成员魏仲延,从他手上获得了“禁书”,后交给了该校白教官。可张老师等人设立读书会一事被国民党扣上了叛国乱党的帽子,最终落得被处死的下场,得知噩耗的方芮欣也选择在礼堂上吊自尽,忏悔自己的罪过,灵魂因为执念而在翠华中学滞留了几十年。

剧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张老师在被处死前反复叮嘱魏仲廷一定要活下去,他坚信总有一天可以等到自由,并且交代魏仲廷多年后把他写的一封信交给方芮欣。看到信的方芮欣终于露出了释怀的笑容,信上写着“白鹿予水仙,今生无缘,来世再见——  致自由。”

影片的视觉效果十分出众,影片中现实与梦境来回穿梭,画面的色彩光线也随之变化,现实事件是明亮而温暖的,梦境是黑暗且令人毛骨悚然的。影片中有一个画面是在梦境中,方芮欣割开魏仲延的喉咙取出“禁书”交给白教官,我的解读是:魏仲延对朋友许诺过不会告诉其他人,所以将秘密藏在喉中不说出口,而方芮欣割开他的喉咙便是把他隐藏的秘密公之于众。他对学姐的情愫最终也成了害死他们所有人的一把利刃。

张老师在走出牢房的时候,铁窗缝隙里的阳光照在他脸上,我认为阳光是自由的意向,象征着他从死亡中获得了自由。虽然他被处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内心充满了自由与希望。

看完电影后,我尝试从社会和人民的角度去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严苛的限制。

在电影剧情中的时代背景之下,站在国家的角度,严苛的限制或剥夺是有需要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共产党的势力无孔不入,为了防止共党的渗透,必须要采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政策。其实当时的情况更复杂,尤其有不少开读书会的人,是真的有推翻政府的想法,甚至也有加入地下组织从事革命者。

为了政权的稳固,国家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公民思想的统一,保护国家的安全。而且正因为统治者的严苛限制和剥夺人权,才会致使公民最终的反抗与成功,有因才有果,否则现在的台湾也不会变成民主国家。在严厉清查与打击台湾潜伏共谍方面,政府确实有获得成功。据大陆《环球时报》报导,1949年前后中共共派出一千五百余名特工进入台湾,被台湾军事法庭公审处决的有一千一百余人。

但站在公民的角度,我认为是没有必要且应该由政府进行反思的,政府在全国各地滥捕、刑求、滥杀及没收财产,《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第14条规定,因匪谍案没收之财产,承办人员可得35%之奖金,其可观报酬率也造成当时冤假错案的发生从无停止。人民为求自保,告密者到处都是,同样也造成冤案。即使是民主国家的紧急状态,避免危难而剥夺人民权利也必须依照比例原则,越是民主核心的基本权利就必须越审慎,并不是随便考量一个“可能”发生的后果,就可以任意剥夺,尤其生命权这样最基本的权利是不可能可以侵犯的。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生命自由,是不可以被随意剥夺的。

争取民主是一个长期抗争的过程,若有不慎,很有可能就功亏一篑,必须要拥有坚定不懈的斗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努力朝着方向前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正视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再次讨论当年戒严的黑暗历史。这部电影的上映正正是对于过去历史的审视,其高票房及获得的多项奖项都能看作是民众开始正视黑暗、铭记历史。希望观看《返校》的所有人都能从电影里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