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合光同尘的季节里——
《海蒂与爷爷》(HEIDI)观后感

文 / 副校长兼课外活动处主任谢锡福老师

《海蒂》著作中英文版本图书。作者约翰娜·施皮里 (Johanna Spyri)

在这非常时期,老师可能忙着布置网课,同学们也可能要赶着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进程;虽然不用上班上课,但不见得日子能轻松过;虽然留守在家,却挥不去内心的焦虑。行管令的实行,为许多人平添不少烦恼和不确定性的担忧。藉这个机会,介绍一部电影《海蒂与爷爷》(HEIDI)给大家看,这是2015年德国与瑞士合拍的一部电影,改编自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1827-1901)于188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不管你现在的状态是忙碌、紧张、抑郁或闲空、轻松、无聊,这电影都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溫度、充实和心理上的疗愈升华作用。

被“抛弃”的海蒂

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海蒂由姨妈德塔阿姨领养,但德塔阿姨要到法兰克福工作,于是便把海蒂送到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照顾。爷爷是个性情孤癖不跟人往来的独居老人,他并不想收留海蒂并把德塔赶走,但德塔还是硬把海蒂留下来。被“抛弃”的海蒂也没有自哀自怨,尽管爷爷把门反锁了,她叫了几声“爷爷”没反应后,便平静地走到对面的马厩里与爷爷蓄养的两头羊同眠。爷爷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经过一夜风雨,隔天爷爷进来马厩挤羊奶,并顺手递了一瓢刚挤的羊奶给海蒂,海蒂接过一饮而尽。爷爷还是把海蒂带下山见牧师,拜托牧师找个家庭收养海蒂,牧师要他们三天后再来,但强调若找不到,做爷爷的有责任养育孙女。

回到山里,海蒂纯真地问爷爷她是否还得住在马厩,爷爷说随便,海蒂便迳自走进爷爷的小陋屋,并发现屋内只有一桌一椅一床,似没有容她的余地,便问爷爷屋里只有一张椅子吗?然后便发现屋里有个小阁楼,便爬了上去,一上去便看到满堆的干草,而阳光从阁楼小窗照进来,把干草堆成的阁楼照得发亮。海蒂开心得在干草堆上打滚,草屑飞扬与阳光融成一片。接着海蒂认识了牧羊童彼得和彼得家人,尤其是对瞎眼的彼得奶奶,对她只咬得下白面包而咬不下太硬的黑面包的情况更是放在心上。

海蒂与克劳拉:被骗到西泽曼豪宅陪读作伴的日子

海蒂随遇而安地与彼得每天在山坳树杪之间牧羊嬉戏;就在海蒂、爷爷、彼得刚适应了彼此的关系之际,德塔阿姨又出现了。这次她是为了赚取介绍佣金,为法兰克福的银行家西泽曼寻找一位未被娇生惯养的纯朴小女孩,来与他坐轮椅的独生女儿克劳拉伴读作陪。德塔阿姨要来带走海蒂,但爷爷却说海蒂是属于他的,不允许带走。德塔阿姨只好偷偷跑到山坳去找海蒂,骗说爷爷同意让她把海蒂带走,海蒂连衣服也没换鞋子也没穿,就被德塔阿姨连哄带骗地带到法兰克福西泽曼豪宅。

西泽曼豪宅管家罗藤梅尔是个严厉的女人,要求各种餐桌礼节,如进餐时不可与待者说话,必须用餐具不可用手,按上课作息时间表生活,徐步走路不可喧哗等规矩;而且还被不断纠正语法语音。在西泽曼家海蒂第一天睡醒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开窗;上课时她想打开长长的窗廉以让阳光进来,老师却说:“别拉开,不要让别人看到我们。”接下来海蒂利用午休时间偷带克劳拉出去街市里逛,并跑上高塔去眺望阿尔卑斯山,想念爷爷和那里的一切,结果引来管家罗藤梅尔一次重罚。

野孩子也有读书天

海蒂由于不识字,又无法适应克劳拉家庭教师的教导,所以被大家当成野孩子,直到西泽曼和其开明的老母亲西泽曼夫人回来,一切才改观。这睿智的老夫人看出海蒂的慧根,决定亲自了解海蒂,她在床边跟海蒂讲故事:“冬天牧羊人走失了一只最小的羊,天空越来越黑,雪花在风中飘舞。...”正当海蒂听得入神,老奶奶却停了下来,并把手上的故事书送给海蒂,说:“如果妳会读书的话,妳就会知道故事的结局。”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海蒂下决心用功学习,之前家庭教师怎么教都学不会的字,现在一一都学会了。她终于也能把整本故事书读给大家听了,这是西泽曼老夫人智慧教育的成果,但家庭教师却马不知脸长地说:“每个孩子在好老师的耐心教导下都能学会阅读。”大家看到这里也只能莞尔一笑。

然而海蒂终于归思成疾,甚至因此而患上梦游症,在西泽曼家引发一段闹鬼惊魂。在开明的西泽曼老夫人与家庭医生的劝告下,西泽曼先生终于在克劳拉哭闹欲绝的情况下,同意让海蒂回到阿尔卑斯山的家。

回到阿尔卑斯山的海蒂就像鱼儿回到河海,鸟儿回到天空一样,山村里的每一个人好像也莫名地雀跃起来,爷爷和彼得就更不用说了。海蒂来到彼得家,首先就是把从西泽曼家里带来的一大袋白面包送给彼得的奶奶,这是海蒂一直没有忘记的最深的心思。一个小孤儿和一位最年长的盲奶奶,先前只有一次相聚,知道老奶奶咬不下硬硬的黑面包,在西泽曼家用餐时就每餐都要偷偷存起一个白面包,希望有朝一日回到阿尔卑斯山能带给老奶奶吃。

圣母显灵了:长满雪绒花山坡上的奇迹

不久,西泽曼夫人终于带着克劳拉来到阿尔卑斯山探望海蒂并让克劳拉寄住在海蒂爷爷家。克劳拉的到来,让海蒂很开心,并宣称克劳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而成天陪伴克劳拉。这导致彼得心生妒嫉,而萌生邪念,他趁大家不注意时,把停放在海蒂爷爷家门口的轮椅偷偷推落山底。而这个恶作剧却误打正着地让克劳拉恢复了走路的能力。就在彼得牧羊的山坡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刚好停在克劳拉脚上,当她要去扑蝶时,竟可以慢慢地站起来,并在海蒂和彼得的扶持下学着自己走路,彼得喊道:圣母显灵了!在长满雪绒花的山坡草原上,或许是大自然发挥的疗愈功能。

当西泽曼与母亲一行人上山来欲带回克劳拉,一路上还在埋怨母亲不应把不良于行的女儿带来这颠簸难行的山村时,却在唠叨埋怨声中惊见克劳拉的脚已不药而愈,亲自走路出现在他眼前,西泽曼不禁喜极而泣。

就在海蒂与克劳拉互道珍重时,西泽曼夫人拿出一本书送海蒂,海蒂以为是故事书当下兴奋打开来看,却发现是一本空白的书,她疑惑地看着西泽曼夫人,西泽曼夫人递了一支笔给她,说是要让她自己写上自己的故事。海蒂怯怯地说:“因为我说要写故事,每个人都笑我。”西泽曼夫人鼓励她说:“因为他们知道得太少,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妳看过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并强调:“如果做某件事会让妳开心,那么妳就只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

当海蒂与克劳拉相拥道别时说“遇见妳真好,我会想妳”时,我们其实已分不清哪句话是谁说的了。而原本一开始严肃拒人以千里之外的爷爷到这时也面露可掬笑容,变成一副和蔼可亲的慈祥长者了。电影就在海蒂与克劳拉两家人告别后,海蒂在草原上学老鹰飞翔时停下来回眸粲齿一笑停格中结束。

《海蒂》电影剧照。

《海蒂》电影剧照。

电影赏析

一,老鹰,影片一开始出现的就是老鹰在辽阔的天空翶翔,海蒂在山坡上望着自由自在又孤独勇敢的老鹰;这时导演除了用海蒂的視角,也刻意用老鹰的视角,几次从高空俯瞰海蒂和阿尔卑斯山的景观;似有人鹰互动,人与大自然互惜的意味。在海蒂的遭遇与成长经验里面,老鹰在辽阔的天空孤高地翶翔,肯定是她的心灵憧憬。老鹰除了象征飞得高外,也象征看得远看得清楚。刚开始,海蒂听了彼得说爷爷以前曾杀过人而对爷爷有所回避,爷爷发觉后说:“人们总爱说闲话,妳必须决定选择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其他人所说的话。”老鹰确实从不补风捉影,而是靠自己的眼睛判断一切。老鹰也是导演在拍摄阿尔卑斯山风景中不断出现的一个景观,后来爷爷用木头雕了一个飞鹰模型给海蒂,海蒂亦视如珍宝,一直留在身边,至到她要离开西泽曼家时,才把这珍爱的鹰雕送给不良于行的克劳拉,也埋下克劳拉后来勇敢站起来的伏笔。

二,海蒂脱掉那件厚重的外套,电影中至少两次海蒂一回到阿尔卑斯山的草原上,就会自然地先脱掉那厚重的外套,然后穿着轻便的里衣在山坡草原上徜徉奔跑,意味着海蒂对生活中不必要的重重枷锁的抗拒以及对大自然简单自由生命的向往。

三,海蒂明亮的眼睛、海蒂纯真的笑容、海蒂常挂在嘴上的“爷爷”“谢谢,拜拜”,像阿尔卑斯山遍地生长、融化冰雪的雪绒花(Edelweiss)一样,是那明媚风光中最不可或缺的风景。一瓢现挤的新鲜羊奶,一块香浓的干奶酪,海蒂坐着爷爷驾的雪橇如鹰般飞驰在广阔的雪地去彼得家作客,看到彼得家的贫乏有甚于爷爷。傍晚爷爷来接她时,她和爷爷谈起彼得家的情景,然后搂着爷爷的脖子说:“爷爷我们很幸运对不对?”那是最清贫的生活,那是最简单的幸福,导演让镜头下的阿尔卑斯山发光发亮,是有其刻意的用心!

四,教育问题,电影没有直接谈教育问题,其中几个情节值得参考。一次在海蒂偷偷带克劳拉出去逛街场后被禁食罚站,克劳拉想代为说情,管家罗藤梅尔严厉地说:“大人来决定如何教育孩子。”另一次是西泽曼老夫人用把故事讲一半的智慧,成功诱发海蒂的求知欲;最后是海蒂在课室里亲睹教师体罚经常迟到的彼得。教育應考虑到孩子的生活实际与心性需求的思考不言而喻!

五,最后要提的是窗,作为意象,窗在这部电影里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一开始,爷爷在屋里通过窗看到海蒂走进马厩与羊儿同眠,度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了解海蒂是一位能随遇而安的女孩。海蒂到哪里,都会找窗,到西泽曼的豪宅,看到窗户都关闭,便想强行打开以观看窗外的景观而被骂。在上家教课时想拉开长长的窗廉让阳光进来亦被阻止。海蒂在爷爷陋屋中堆满干草的阁楼小窗,看到照射进来的阳光散布着尘埃;电影镜头多次出现阳光照进屋里的画面,清晰让观众看到光芒里布满尘埃。难道作者或导演亦深谙“合光同尘”的道理?(电影中其实还藏有一个中国元素的蛛丝马迹,在西泽曼家的家教课上,清楚可见一个中国算盘就摆在桌面)人如果能不分贫富贵贱美丑智愚上下尊卑,就能随遇而安,与人同住,与人相处,随缘摄化,广结善缘;小小的海蒂,所展现的人生态度,不就是最简单的烂漫天真与最自然的爱与自由、温暖与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