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
/ 焦点
我的原生家庭并不在意仪式感,可能也没听说过这个玩意儿,毕竟当时生活只是生存,能攒钱养好一家六口就已经是万幸了。一直到大学时期,我离家3700多公里,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人文风俗,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家庭也各有各的习惯,甚至个人的一些必须过的节日,或是每天早上必须做的特定事情,我才渐渐有了对仪式感的模糊概念。
我大三那年的室友阿恒是一个可爱的越南小女孩,尽管她只比我小了一岁,其天真烂漫的性格总让我觉得她像个小女孩。那一年,我们申请换宿舍成为室友,是因为我跟她都是打工狂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们原本的室友睡眠较浅,对我们的作息感到烦恼、苦不堪言。我其实打从心底觉得阿恒比我更疯狂,因为我还留了玩乐的时间,每天还可以打球,而她每天除了上课和休息,就是在打工。
印象中,阿恒每到周日就会亲自下厨,一大早就到宿舍后街的菜市场买肉、买菜、买水果,然后回宿舍就开始处理食材。到了中午,精致的两菜一汤就被她“变”出来了。若恰逢不用去兼职的周日,我就会厚颜无耻地蹭阿恒做的饭。我当时不明白她为何不到食堂去吃,毕竟我们学校的东南西北区都各有一栋两层的食堂,要吃什么都有,何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她当时白了我一眼,说我不懂,还说这每周一次的下厨是她与自己相处的时光,时隔多年的今日,我终于明白这就是她的仪式感,也是她给自己的充电过程。
日复一日,我们每天被时间的齿轮追赶着,即便感觉窒息、空洞、单调亦不敢轻易停下脚步,而仪式感恰恰是我们抵御世界和对抗内耗的强大武器。它让我们不自觉放慢生活节奏,让我们有了全新的心态去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作家曾焱冰曾说:“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发出光芒。我们需要不断庆贺眼前的美好,方得以无畏前行。爱和美,是我们能对庸常生活所做的最大的改变和不妥协。“我们需要仪式感去修缮内心的芜杂和空洞,就像平凡的日子需要一束光。
随着与人的牵扯越来越深,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有趣的灵魂,我发现有仪式感的人能把一切变得有序有趣,他们自己就能化解漫长人生里纷繁和苦涩。就像林清玄说的,“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好友甲是个工作狂,自愿用繁琐的工作填满日常,但是每天晚上坚持冥想,打理自己的心情和思绪;另一个好友会通过拍摄照片和书写文字来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片段,有关于温暖的,也有破碎的。通过身边这一个个有趣的灵魂,我相信每一个用心的时刻,都会成为生活里微小的灯塔,能让平淡的日子拥有别样的美丽。
世人皆被赐予一份名为时间的礼物,在日出月升之间,但凡愿意静下心细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缺少的是一双擅长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用心感受世界的柔软心灵。愚昧如我,一开始也曾刻意培养仪式感,比如每天晚饭后的散步一小时;比如周末必须看一场电影。然而若干年后回想起来才觉得自己可笑。时间如水流去,如今我才觉悟仪式感是揉碎在时光里的,是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并主动赋予它们独特的意义。我的日子一如平躺的河,每天傍晚在安立于客厅角落的木色柜子中“选妃”,在普洱茶、龙井茶、岩茶、白茶中选出一款来泡。我端起从细瓷盖碗泡出来的茶喝上一口,夕阳的暖光从窗户穿过,洒在茶几上,我心满意足地眯上眼睛享受这份孤独、宁静的时光。在时碾时,日轧日的茶文化熏陶下,我如炮仗般一点就炸的性格也渐渐变得柔软,开始容许生活中出现不如意,也渐渐愿意与不完美的自己乃至这个世界和解。
所以说啊,温暖而有意义的日子是自定义的,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只有自己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