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 龙应台
◆ 时报出版社
◆ C848(0111471)
内容简介:走一条没走过的路,做一件没做过的事。走路,就不会是觥筹交错的时候。走路,就不会是把心分给他人的时候。走路,就不会是挂在网上、陷入其中的时候。
大家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走路?”
近日我读完了龙应台老师的书《走路:独处的实践》,读完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不会“走路”。我翻着这本小书,里面记叙着作者对于走路和独处的实践方法和对自然的思索,书中记载40篇的散文和作者的亲手电绘图,我读了三天,便阅毕。而我也开始向龙老师学习:如何走路。
网络穿透之处,便是众生喧哗之时
你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什么是在,什么是有,什么是无?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我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所谓独处,不在于身体是否单独,而在于心灵是否诚实地关闭,独对内在。”
我每天与世界来往,在网络编制交错的线条里,不断地繁忙,却忘记了“自己”。对!我心中还有自己的存在,人们会渐渐迷失在繁忙的生活里,就算不繁忙也会拿着一台手机,沉醉在网络的世界里。有人告诉我,如果要逃离现世,可以躲在深山老林里,闭关修炼,获得心灵上的关闭,独对心中的自己。但是我对他说,现在还有哪里是没有网络的,网络穿透之处,便是众生喧哗之时。心中的“自己”慢慢的被人遗忘了,但是他还在,一直都在……
把我的身体拿回来
有一天,我向我的舍友推荐这本书:“你们要好好学习走路,多多看看身边的人事物。”结果下一秒,我便被他们啪啪打脸:“你刚刚也是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不是吗?”
我们的身体赋予我们行走的权利,赋予我们看世界的权利,赋予我们享受美食的权利。我们却把路过的风景放在了手机上,把我们看世界,看自然的视觉放到了网络的短视频上,把我们细细品味美食的味觉放在了一则又一则的连续剧上。眼睛说:“我好想看看落日夕阳的美景”,耳朵说:“我好想听听细水长流的声音”,舌头说:“我好想知道食物的滋味”,身体说:“我好想把属于我的身体拿回来。”
独处实践-了解一株树
郁郁黄花随风飘摇,地上的青苔被阳光充分滋润着,我看天气放晴,便骑上自行车,到离家不远的一间餐厅打包晚餐给我的家人吃。那天排长队,我下了订单后,便站立于店外等待。偶然我抬头一见,看到了朵朵白花盛开在树冠上,虽不知那是什么树,但我只觉得那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我拿起手机对着那株白花树拍了照,并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
后来我回到了家,上网查询了此树及此花的相关资料,惊觉这竟是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的国花。这花为灰白蚁木(学名:Tabebuia Pallida)是紫葳科风铃木属一种落叶树,原产于加勒比海。对,就是有着马来西亚樱花树之称的—— 风铃木,只不过这白色花的风铃木,在我眼里实在少见。
每年三四月都是马来西亚风铃木盛开的季节,这让人走进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色。听得人人喊道:“漂亮极了!”
独处实践-认识一个从前不认识的人
那天我去往冯以量老师的“生命教会我的事”讲座。当时我一个人前往,孤立独行。我找位子坐好后,便打开手机划了起来,等待时间一点点磨去,好让讲座快些开始。这时,一位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先生问我隔壁有人坐吗,我说没有,他便坐了下来。他带着金丝眼镜,长裤系着黑色皮带,身穿泛黄的白色衬衫,鞋子是发亮的黑皮鞋。他一副有礼慈祥的模样,让我放下了戒备。
我开口问他:“您从哪里来的,是巴生人吗?”
他说:“我从莎阿南来的,不是巴生人。”
我说:“好远哦,特地来支持冯老师吗?”
他微微点了点头……
后来,他与我分享他追星的过程,只要以量老师有讲座,他一定前往支持。他拿起手机,给我看一张张他与冯老师的合照,我看了也心生敬佩,自渐形秽。我趁机也分享了我的脸书,互相加了好友。
讲座结束后,观众也散场了,他打开伞,留下他在雨中行走的背影。我认识了一个从前不认识的人,且不是同龄人,而是一位长辈。虽现在我俩已无联系,但是这一场美丽的邂逅是我一直都会记得的。
结语
为什么要独处?
:那是因为是让逝去的时间,一点点回归到自我身上。
为什么要走路?
:那是让时间花在对的地方上,好好感受宇宙的规律。
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那是因为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体会时间的流逝,让人意识到必须好好的珍惜每一分一秒,好好感悟人生,感受世界,为宇宙而感动,并让空虚的自我,得到丰硕的人生。■
李芗宸 书
2024年7月2日
▲让眼睛看到落日余晖,夕阳之美。
▲独处的实践-了解一株书(灰白蚁木)。
▲天气晴朗,骑上自行车,感受风轻拂着脸庞,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独处的实践-认识一个从未认识的人(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