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圃 / 师生投稿
百花圃 / 师生投稿
文 / 鍾楗伟(高一文商平)2022453
亲爱的朋友:
你好!今天,我想与你分享一段在我心中刻下深深印记的经历——关于一位特殊儿童的故事,更是我个人成长的重要一环。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爱与成长的意义。
故事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个学校长假期间。那时,我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义工服务项目,为那些因父母忙于工作而留在安亲班的孩子们提供陪伴和照顾。走进安亲班后,我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孩子们纷纷热情地向我打招呼。然而,一个小男孩的身影很快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独坐在角落里,显得格外安静。老师介绍他的名字是Alison Tan,尽管他的华文名字已经被时间冲淡,但他抬头看我的那一眼,却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那是一种茫然又无助的眼神,仅仅一瞬便垂下了目光,让我感受到他不经意流露出的孤独与不安。
老师告诉我,小陈是最近才转到安亲班。他因为后天因素,患有轻微自闭症。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陈”,这个名字在他的生活中逐渐成了他的代名词。然而,对我而言,“小陈”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故事。面对这位特殊的孩子,我的心中涌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关怀。我意识到,我希望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而是真正走进他的世界,给予他更多的关怀与理解。
第二天的午休时间,孩子们都沉浸在梦乡中,只有小陈孤零零地坐在角落。他的身影透着与世界隔绝的孤独,让我不禁尝试走近与他交流。尽管最初几次尝试都没有得到回应,但我并没有放弃。我坚信,只要足够真诚,总会找到触动他的方式。
几天后,他终于有了细微的变化——一次短暂的对视,小陈试图用眼神回应我,虽然只是瞬间的目光交汇,却是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进步。这种微小的变化让我倍感欣慰,也激发了我继续努力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挖掘小陈的兴趣。有一天的讲故事时间,其他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而小陈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我手中的绘本上。那一刻,我意识到他对绘本中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寻找更多能够吸引他的事物。
一次以“海洋”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我看到一向独来独往的小陈竟主动走到画架前。他盯着颜料盘中的蓝色,神情认真,似乎在思考如何下笔。随后,他拿起画笔,用轻柔的笔触勾勒出几条自由游动的鱼。随着画笔的移动,一个栩栩如生的海底世界渐渐浮现。海草在水中摇曳,鱼儿穿梭于珊瑚丛间,整幅画充满了梦幻与活力,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那时,我终于发现小陈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从那天起,我开始带着他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画画。每当他拿起画笔,色彩和图案在画纸上渐渐铺展,仿佛打开了他内心世界的一扇窗。画画,成为小陈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看到他脸上渐渐展露出的笑容,也看到了他与其他孩子之间逐渐建立起的友谊。渐渐地,孩子们愿意接纳他,而他也主动融入群体。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围在小陈身边,赞叹他的作品。有个女孩兴奋地说:“哇,小陈画得真好!这条鱼看起来像真的一样!”听到这些赞美,小陈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略带羞涩的微笑。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他与其他孩子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他的声音、神态还有那一瞬间的微笑,都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动人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陈,我开始深入学习有关自闭症的知识。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将他们视作病人或“特殊存在”不仅是偏见,更可能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孤单。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样丰富而细腻,渴望被理解、被认同、被疼爱。
于是,我决定从小陈的兴趣出发,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群体。对我来说,小陈并不是一个病人,他只是缺少了一块拼图,一块信心的拼图。这块拼图需要通过无私的关爱和接纳来补全,而不是让无知和偏见继续遮蔽他的世界。
义工服务最后一天,孩子们正等待父母来接走时,小陈的父母特意找到了我。小陈在一旁玩耍,他的父母向我表达了深深的感激,并向我讲述了小陈的经历。
原来,在小陈转入安亲班之前,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由于父母常期争吵,他们在无意中忽略了小陈的心理需求。这种缺失让他对父爱和母爱感到迷茫,逐渐变得内向与敏感。在学校里,他因难以融入同学间的互动而被排挤,内心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愈发加重,最终表现出了自闭的倾向。
小陈父母的叙述中满是愧疚和悔恨,他们努力尝试理解和引导小陈,但始终是效果甚微。最终,他们将小陈送到安亲班,期望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时间飞逝,离开安亲班的日子终于到来。我逐一向孩子们道别,轮到小陈时,他默默跟在我身后,直到门口。我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的父母很爱你,虽然他们曾经没有及时给予你足够的关怀,但是他们在努力为了你去改变,尽所能弥补对你的亏欠。也许我们不会再见,但是答应哥哥,你要勇敢面对每一天。”小陈点了点头,似懂非懂,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倔强地没有让泪珠落下。那一刻,我明白了,这段经历不仅仅是对小陈的帮助,更是我成长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经历。我也相信,小陈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成长,变得自信,成为他内心最纯粹的自己。
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小陈父母的信。他们告诉我,小陈在小学阶段变得更加自信,不仅学会了主动与人沟通,成绩也显著提高,自闭症的症状得到改善,医生甚至指出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信中,他们感激地写道:“是你的关爱和支持,让小陈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走出了他封闭的小世界。”
读着这封信,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欣慰。小陈确实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份敏感与渴望。他渴望友情,却因缺乏沟通的桥梁而一度被困在孤独与自卑之中。画画,成为他迈向世界的第一步,让他逐渐建立起与他人沟通的桥梁。我坚信,沟通和关爱将一点一点地加固这座桥梁,让他逐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接纳。
然而,小陈的故事让我不得不反思,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像小陈一样的患者。他们需要的,或许并不是怜悯的目光,也不仅仅是表面的关爱,而是一个真正被接纳的机会——一个像普通人一样融入集体的机会。父母缺失的父爱与母爱是导致小陈自闭症状的原因之一,更严重的是其他孩子们无知的恶意。毕竟他们仅仅是出于好玩,或作为一种报复,去伤害这些无辜的孩子。这种伤害虽然无声,甚至连受害的孩子都无法察觉,却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小陈的经历让我明白,或许正是我们的冷漠,加深了他们孤独与伤害。而只有用关爱代替偏见,用接纳去打破隔阂,才能让更多深陷其中的人走出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聆听我的故事。或许文字无法完全传递出这份情感和同理心,但它却承载着真实的力量,就像小陈的故事一样。希望你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真挚与温暖。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愿你在生活中也能遇到那份特别的情感,体会到爱与希望的力量。
祝一切安好!
真诚的,
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