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
主编的话
我开始接触绘本,是因为对插画的喜爱。起初,我只是单纯地欣赏插图,例如海报、卡片或商品包装上的设计。直到接触到绘本,才真正喜欢上这种“图文并重”的阅读方式。
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欣赏”绘本图画的能力,毕竟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很粗浅。反而是一些从事设计与插画创作的朋友告诉我,不必担忧,也无需预设立场——只要感兴趣,就放轻松去看。也正是在他们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不少风格独特、甚至偏“另类”的绘本。虽然这些作品并非知名作者的作品,却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风貌。
绘本原本是为儿童而创作,但我从未因此感到尴尬或担心被标签幼稚。很多绘本作者,即便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进行叙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思考依然深刻。我学会放下对“儿童”或“大人”读物的标签设定,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值得一看。这样一来,阅读绘本就成了一种更自由、更具趣味的探索。
这期主题焦点,编辑部将与大家浅谈绘本,也选摘几位绘本作家的访谈内容。虽然这些访谈未必能教导我们具体的绘画技巧,但通过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与思路,我们仍然可以获取一些灵感。毕竟,绘本不仅仅是“图画”,还有文字的表达。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使得创作者的思想得以更完整地呈现。
在这些绘本作家中,我最熟悉的是几米的作品。有一段时间,我常翻阅他的绘本。他的作品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却又不乏希望,感性但不煽情。毕竟,一味的正能量,有时反而让人难以招架。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家是马可·马汀(Marc Martin)。起初我对他并不熟悉,但通过这次的主题整理,他的作品引发我的兴趣,尤其是他的旅行绘本《好多好多》。他以绘本的形式,记录了曾走访过的15座城市。让我联想到另一位日本女绘本作家,她用绘本记录自己在巴黎旅居期间所品尝的美食与餐厅体验。也许有人会问,风景或美食为何不用照片呈现?照片不是更真实、色彩也更丰富鲜明吗?但正是因为绘本采用了不同的媒介,搭配创作者的文字,才能呈现出一种介于“记忆与想象”之间的独特意境。绘本既是书,也是画,给予读者更多想象空间与情感共鸣。
近年来,绘本早已不限于儿童的阅读范畴。许多“疗愈系”绘本,受到大人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用看似简单的语言和画面,探讨生活中的困惑与不安,让大人们在生活的压力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慰藉。有些人仍认为绘本只是“图多字少”的儿童读物,缺乏深度。但我认为,正因绘本图文并茂,它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阅读习惯,同时降低部分读者对文字书籍的畏惧感。对于那些对长篇文字望而却步的人来说,绘本或许正是他们开启阅读之路的第一扇门。
通过绘本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增强情绪表达与同理心,也能在阅读过程中锻炼逻辑推理与归纳能力,这些对写作与表达同样有帮助。绘本,并不会也无需取代传统文学作品。它只是另一种阅读的形式,和文字书籍一样,各有其存在价值。绘本与传统文学应是互补的关系,我们既可以热爱绘本,也可以继续阅读纯文字作品。阅读的形式无高下之分,它们都是我们与世界连结、与内心对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