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从静夜思到现代诗——字词句段何以形塑思想
日期:07-03-2025(五);8.00pm-10.00pm
分享者:陈筱蓓(兴华校友) 主持人: 张紫樱(兴华校友)
流传千古的佳作 颜悦恩(高二理信)
此次读书会的开场让我惊艳。一直以来,我认为要跻身文学界,必须读过很多名著,或者至少要对一些权威作者有深入的了解。当分享人筱蓓学姐表示不管阅读哪类型的文学作品,只要热爱文字,喜爱文学,皆可以勇敢地表达个人看法,无需就自己的“阅历经验”斟酌说话时,我有种被认可和鼓励的感觉。
此外,这场读书会的氛围和以往相比,较为开朗和谐不枯燥。主持人和分享人的分享也让这场活动不仅仅是读书会,也更像是一场交流会。我更没料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静夜思》居然是改编版的,李白原诗中的“山月”更具体地表达出其故乡的月亮是如何的,而改编版则是将“山月”换成“明月”,让整首诗更适合套用在每个思念故乡的人身上,而无需局限某个特定地方。这让我意识到,一首诗、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只要能够流传千古、经得起历史的洗涤、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那它就值得被称为是个佳作。■
诗歌中有无限可能 吴宇柔(高一文商勇)
我认为诗从来都是变换莫测的"文字游戏",主持人与分享人之间列出了许多例子,例如不加上形容词的诗,以多种角度书写的诗等等都让我脑洞大开!
一首《静夜思》竟然可以让往后离乡的游子有了对月亮的寄托和思念,也赋予了月亮新的含义和意象。我认为诗歌的魅力从来都没有局限,诗歌可以创造模糊的景,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诗歌可以把毫不相干的物串联,赋予另一层意义,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这场读书会让我受益颇多,也对诗歌有了更丰富和深层的看法,希望“爱阅读读书会”未来能够继续大放异彩,百花齐放。■
在诗词中找到共鸣 黄湘楹(高三理忠)
通过这次的读书会,我看到了“诗”在文学中的独特性。不同于小说、文章这些需要用长篇文字来描述一种心情、价值观的体裁,诗往往只需要短短几行,就能够涵盖很多意义。虽然诗人总是隐晦寄托情感于环境、物品等事物,但我们读诗的时候依然能够很直观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我很喜欢分享人针对“月亮与思念的联系”的分享。月亮本身只是月亮,但当李白赋予月亮“思念”的意义,想念家乡的人在看月亮时,才明白原来内心的酸涩感是对家乡的思念。为什么写故事、写诗要费尽心思?因为有人渴望表达,有人需要从他人的表达中找到共鸣。文学就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经历中的同一种情感。■
在诗词中找到共鸣 黄湘楹(高三理忠)
通过这次的读书会,我看到了“诗”在文学中的独特性。不同于小说、文章这些需要用长篇文字来描述一种心情、价值观的体裁,诗往往只需要短短几行,就能够涵盖很多意义。虽然诗人总是隐晦寄托情感于环境、物品等事物,但我们读诗的时候依然能够很直观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我很喜欢分享人针对“月亮与思念的联系”的分享。月亮本身只是月亮,但当李白赋予月亮“思念”的意义,想念家乡的人在看月亮时,才明白原来内心的酸涩感是对家乡的思念。为什么写故事、写诗要费尽心思?因为有人渴望表达,有人需要从他人的表达中找到共鸣。文学就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经历中的同一种情感。■
了解现代诗的发展趋势与思想变化 郑沛芯(初二忠)
通过这场读书会,我学习了许多有关诗歌作者的文学知识,并了解了现代诗的发展趋势和思想变化,故我为自己能够学习那么多知识而感到非常开心。此外,我还从读书会播放的三部影片中了解了这些作者的故事背景和性格,他们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未来,我希望可以参加更多类似的分享活动。■
兼具深度与文艺气息的分享 林语煊(初二义)
这次的爱阅读读书会讲解内容既有深度,同时具备文艺气息!通过活动,我阅读了平时未曾接触的诗歌,并学会了如何书写和赏析现代诗。同时,我也很有幸了解到艺术家熊秉明老师(真是发现了宝藏!)。因此,我希望可以从下次的“爱阅读读书会”中学习更多知识。我也希望分享人和主持人在讲解时能放慢语速,以便让听众更清楚地理解他们想传达的内容。■
来自月亮的启发 鍾培滢(初二勇)
此次的读书会内容让我很喜欢!从《静夜思》到现代诗,艺术家熊秉明老师的写作风格很特别,既自由又抽象,突破了现代诗的框架。我想,如果完全不了解熊秉明老师,或者不了解他写诗时的情景、环境和心情,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但如果了解他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又能更好地理解并身临其境。此外,分享人筱蓓学姐提到月亮也让我深受启发。原来很多诗篇中都有“月亮”的身影。这场读书会不仅让我认识了几位文学作者,还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的魅力。■
重新认识经典诗歌 黄奕淇(初三信)
这次的读书会让我重新认识了李白的《静夜思》。以前小学读过便忘了,但现在再读,依然充满回忆。这也让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每个人对待事物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有些人看到月亮会感到开心,有些人却会很伤心。■
文字与灵魂互通相惜 王希文(高三理信)
参与这次的读书会后,我深深地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受到世人的敬佩。李白的《静夜思》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震撼,李白能与月亮“精神相通”,使之不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情感载体,传递了人的思想情感。这让我明白了写作不是一味地堆砌辞藻,而是通过精炼的字词句段,以及不过度依赖修辞或比喻,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具象化,赋予文字生命和灵魂。■
感动与思念交织的一晚 陈祉伊(高三理信)
非常感谢分享人筱蓓学姐和主持人紫樱学姐热情的分享以及她们所塑造的轻松氛围,使整场读书会既精彩也令人感动。通过月亮展开分享会的序幕,再到朗朗上口的《静夜思》,背后皆蕴含了对诗人李白的思念。其中,我很喜欢分享人说的一句话:“故乡的月亮和他乡的月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那一轮从小陪伴我们的明月,“跟随”我们的那抹黄色,在身边的人、事、物都变得不熟悉的时候,也不再如以往明亮。曾经,我认为我们只是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李白诗中唐朝的盛世,但通过这次的分享会,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连床前的月光也看不见。
其次,我从小就喜欢仰头寻找月亮。初二的其中一项科学作业是摄影整个月的月相,为了追月亮的东升西落,偶尔会央求父亲陪同到屋外的花园捕抓那一瞬间。月亮对我来说,不止是黑暗中的光,亦是挂满思念与回忆的具象。我也被分享人在解析一首首诗词时所说的那句话打动:“感谢作者将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很多时候,看到一段值得自我体会的文字是多么不容易,那一刻既让人颤抖,也让人因为意识到宇宙中原来也有人理解自己而感到惊喜。那一刻的感受可谓千丝万缕,激动人心。
此外,主讲人播放的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八度空间的电视电影《当时明月在》女主角彩云和亲生母亲的故事。母亲说出“只要她有家可以回”那一刻,我的心也融化了。主讲人提到的“在歌谣里,彩云能够回家”,是我认为最适合概括整个故事的一段话,为此也再一次感动于分享人用词的优美与深邃。
最后,文学有加减法,最能诠释并形容每个词汇的就是其本身含义与寓意,在加法与减法之中,我们能通向人事物最初的样子。一个微不起眼的事物,有着千万情感,仔细观察诗人的每一行诗,就得以探索他们眼中的世界。■
学会如何品味诗歌 郑愛(高三理忠)
这场读书会让我收获良多。分享人筱蓓学姐在过程中穿插一些影片,这不仅让整个分享更有趣,也更利于让我们理解分享人所要表达的想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首《的》,分享人让参与者根据诗歌猜测其题目为何,很多人都猜测诗歌与毛衣有关,但最终答案竟然是全诗出现最多次的“的”。通过这小小的互动环节,我也更了解原来一首诗出现最多次的词,便是那一首诗的重点。这次的分享会不仅加深了我对诗的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品味诗歌。■
发现诗歌创作新手法 林家玄(高二文商勇)
此次的读书会担任主持人和分享人的两位学姐皆带给我亲切的感觉。活动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的》的分享,因为它让我有种成年后回到小时候熟悉的家,无意间回味母亲留给子女的爱的感觉。这让原本就对文学有兴趣的我发现了另外一种新的写作手法,无论是标题或是那短短的诗,都让我为其写作手法感到惊喜。最后,我希望“爱阅读读书会”可在未来办得越来越好。■
“我所思念的不是思想,而是一个人” 林慧(初三廉)
此次的读书会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筱蓓学姐和紫樱学姐所介绍的李白诗歌,让我认识了李白等人物的诗作及其中的含义。在聆听分享的过程中,我也领悟到很多道理。我特别喜欢开头的一句话:“我所思念的不是思想,而是一个人。”这句话表达了人是独一无二的,思想可以深刻,但永远无法替代一个人的存在。■
来自《静夜思》的启蒙 颜悦琳(初三平)
记忆中,《静夜思》确实是我学习的第一首诗,就如同分享人筱蓓学姐所说的,“它是一种启蒙”。从接触、感受,再到自己尝试创作,这是一种深入文学的方式。诗歌对于文学和阅读皆至关重要,它比文章和小说的篇幅更短,所以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意。通过读诗或写诗,不仅能锻炼文笔,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诗是语言的意外” 朱雨晴(高一文商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刻入血脉的《静夜思》,曾是我童年背诵清单中的一颗明珠。在第二场“爱阅读读书会”上,当主持人紫樱学姐将这颗明珠重新擦拭时,我突然发现:千年后的月光依然能精准击中现代人漂泊的心。
在李白的这首诗中,分享人筱蓓学姐的一句话:“月亮不再是月亮,它有了自己的人格意象,它不再是作为一个背景,它可以为诗人传递情感”。这让我意识到,李白的月光早已超越物理意义上的天体。当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在地铁站望见广告牌上的圆月背景,当留学生隔着时差刷到家乡的月饼直播,那轮明月便从唐诗里一跃而出,成为承载集体乡愁的容器。是的,古诗里的月亮从不是背景板,它是会呼吸的抒情主体,是能对话的知己。
作为汉语的使用者,我在这场读书会里触摸到了语言的体温。主持人让我打破了对诗的刻板印象,我意识到了诗并不需要华丽的修辞铠甲,不必等待“有文采”的天才动笔,它可以是日记本上的三行速写,也可以是手机备忘录里的只言片语,重要的是诚实地接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动——毕竟,再精致的语法,也美不过当下记录真实的震颤。
总的来说,诗从来不需要庄严,它是情绪在纸页上自然生长的纹路。当清晨的阳光把窗帘染成暖橘色时,当地铁玻璃映出千百张疲惫面孔时——那些瞬间的感叹,都值得被文字轻轻接住。不必等待精妙的比喻或工整的韵脚,最朴素的记录往往最动人。
正如诗人北岛所说:“诗是语言的意外”,而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这场意外的缔造者。■
诗歌就是生活与个人想法 蔡声升(高三文商礼)
参加了这场读书会,我对诗歌的认识得到了拓宽,对诗歌的见识也有所提升。我从中阅读了、欣赏了很多诗歌。听分享人筱蓓学姐说乡愁,让我很有共鸣。我平常也写诗,如果让我谈谈对诗歌的看法,我会认为诗歌就是生活与我的想法,它可以包罗万象。分享人筱蓓学姐从李白的《静夜思》切入的分享真的很棒,既简单易懂又合乎逻辑。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一部影片中唱的“月光光……”, 虽然我之前没听过这旋律,但小时候听过的童谣和儿歌,仿佛在那一瞬间从记忆库里被抽出,再放入放映机里呈现在我面前。此外,我也对分享人提到的熊秉明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在闲暇时深入了解这位老师,再找时间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