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
/ 焦点
长新太(1927-2005),日本绘本界的巨人,一生创作超过四百部作品,是当代许多绘本作家景仰的对象,谷川俊太郎、荒井良二、五味太郎、佐野洋子等人均盛赞他无穷的创造力。
他被誉为“绘本鬼才”,是无数日文编辑渴望合作的对象。长新太曾言:“绘本是一种无限大的东西,可以是画册,也可以是图鉴、写真集,拥有各种面向。”
绘本界的奇才,从“幽灵男孩”到“无厘头之神”
长新太出生于东京。小时候性格安静,喜欢独处,甚至被同学戏称为“幽灵”。他并不特别出众,也不擅长表达,却常常一个人静静画画,观察世界,想象世界。
他的童年正值日本军国主义高涨的年代,因体重过轻未能入伍,意外保住了性命。战后,他一度担任电影海报画师,并在1949年凭借漫画作品获得奖项,进入《东京日日新闻》任职。
真正让他踏入绘本创作的是31岁那年,插画家好友堀内诚一推荐他为《儿童之友》创作绘本。于是,长新太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绘本《加油,猴子沙朗》(1958),隔年又凭《多嘴的荷包蛋》(1959)荣获漫画大奖—— 这也是一个少见的“绘本获奖漫画奖”案例,标志着他与绘本世界的深厚缘分。
从此,长新太开始了长达近五十年的绘本创作旅程。他曾说:“我将以严格、深情、固执又充满兴奋的心情来创作绘本。”他确实做到了。
▲ 作品《 多嘴的荷包蛋》。
▲ 作品《加油,猴子沙朗》。
▲ 作品《叩隆叩隆 喵》。
绘本,是他的“生存之道”
面对战后混乱的世界,长新太选择通过色彩与幻想进行自我表达。早期的作品如《多嘴的荷包蛋》和《加油,猴子沙朗》,风格硬朗、利落,充满漫画家的分镜感和节奏感。而随着创作的深入,他的风格愈加自由,线条变得柔软,色彩大胆,逐渐突破传统技法的束缚,尝试无字绘本、拼贴手法和摄影结合等多种艺术形式。他不断追求直觉与创造的自由,不重复自己,也不受市场需求的限制。
他的风格发展迅速,从刚开始的硬朗简洁到后来的自由奔放,线条与色彩充满实验性。他的创作充满直觉,引领了绘本艺术向更高维度发展。他说:“我的线条与作品,都是我内心的真实表达,我珍惜每一个灵感的瞬间。”
无需“意义”,只需“感觉真正开心”
长新太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逻辑与结构,带有明显的幽默与荒诞元素。1976年出版的《叩隆叩隆 喵》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全书几乎只有反复出现的引擎声“叩隆叩隆”和猫叫声“喵~”,图像则展示一群猫乘坐“鱼飞机”展开冒险。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充满幽默与新奇,但许多家长却不解:这本书到底想表达什么?
长新太对此回应道:“有用的绘本当然重要,但‘无意义却能让孩子真正开心、开怀大笑’的绘本更值得存在。”在他看来,孩子天生具备抽象认知能力,他们并不需要所谓的解释,而是通过感知去理解世界。他的绘本往往跳脱逻辑,充满荒诞幽默,却精准地切入了孩子的直觉世界。这种“无意义的美好”,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
《高丽菜弟弟》掀起“爆笑风暴”
1980年,长新太推出了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高丽菜弟弟》。故事设定荒诞搞笑:猪山先生肚子饿,想吃掉高丽菜弟弟,结果被高丽菜弟弟用各种幻想吓到——“吃了我,你就会变成高丽菜怪!”两人斗嘴、情节翻转,笑点精准且荒唐。
该系列的续集《猪山先生啊猪山先生》《月夜的高丽菜弟弟》更把这对角色打造成了孩子与成人都着迷的“荒诞喜剧双人组”。即便是炸猪排和酱汁也能走出来聊天,这种超现实的胡言乱语正是长新太最迷人的地方。
▲ 长新太擅长以图画创造视觉奇观。 (图/《高丽菜弟弟的星期天》内页)
胡闹里有哲理,童趣中见艺术
长新太的绘本不仅仅是胡闹。在《我们一起来做点什么》中,他通过报纸拼贴的方式表达了合作与创造的理念;《我的蜡笔》则用大象作画的夸张情节展示了童心的张力;《春天来了,猫头鹰阿姨》则像寓言一般探讨生命的坚持与徒劳。
在《你知道你吃了什么吗?》中,那条吃尽一切的大鱼其实是对消费、吞噬与无常的隐喻。而《月夜怪兽》则在漫长的等待与最终荒谬的结果中,隐含了“盼望”与“失落”的童年哲思。
他的作品没有刻意说教,更多的是通过轻盈的方式,触碰那些沉重的情感。
万物有灵的温柔眼光
在长新太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拥有生命:橡皮球会说话,椅子会走路,山会出发旅行,狗的鬼也可以被女孩温柔送别。《橡皮头蹦太郎》讲述了一个满世界乱跳的橡皮树小孩;《我是一把椅子》则讲述了一个被丢弃后重新被珍惜的椅子;《蚯蚓大叔》甚至吞下城市污染的颜料,让地球重新恢复绿色。长新太始终相信,“即使是一块石头,也有灵魂。”
▲ 作品《橡皮头蹦太郎》。 四处弹飞的蹦太郎撞到鬼爸爸的头。
抒情如水,神智清明
长新太在绘本中的抒情并非软弱或黏糊的,而是一种让人神智清明、神清气爽的感觉。例如,他与谷川俊太郎合作的《我感觉》,通过极简的画面展现孩子情绪的变化,给人心灵的震撼:“小孩和大人,感觉是一样的。”另一部作品《我》则大胆描绘了父亲在厨房做饭的场景,超越了性别与家庭分工的观念。
在他最后一本作品《叩喽叩喽 喵》中,猫妈妈与小猫之间温柔的互动,仿佛是一场静谧的告别。长新太在病榻上完成了这本书,并写信给出版社编辑:“这是我最后的作品。始于福音馆(出版社),终于福音馆。”
七天后,他安然离世,享年77岁。
生命最后一课:幽默,是最温柔的自由
他曾说:“有些人认为我总是随心所欲画绘本,但是当灵感来时,我会暂时搁置它,就像做面包一样,留下一点面团等待发酵,让绘本的灵感慢慢发酵、膨胀。”他的创作态度好比雕琢原石,剔除无趣的东西,将绘本打磨成闪闪发亮的钻石。
身为长期受读者爱戴的绘本作家,他不仅专业、知性与感性齐备,故事和绘画也具有“普遍性”。关于创作绘本,他的看法是:“对于立志成为绘本作家的人来说,接触美好的事物很重要。要贪婪的去吸收高品质的艺术,不仅是绘本,还有文学和音乐。想成为绘本作家,只看绘本是不够的。当然,多看一些好绘本很重要。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很多,但我感觉好绘本并不多。卖得好的绘本,不见得就是好书,获奖的绘本,品质不一定高。找到好绘本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当看得够多,就想知道哪一本好……如果你坚持这么做,你就会逐渐了解自己。”
长新太认为幽默能激发想象力。他说:“人们常说,人老了就会变成小孩,我总想着有一天,也能像孩子一样自由地画画。”
他是一位真正自由的绘本艺术家。他不问孩子应该看什么,而是全然信任孩子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他将“无意义”的幽默、充满荒诞的画面和抒情如水的情感,融入每一页的绘本中。
长新太的世界,永远没有界线,只有边走边画的自由。◆
作者简介 |
长新太(1927-2005),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插画家与漫画家,原名长新太郎,生于东京,毕业于蒲田工业学校。他早年以画电影广告牌为生,以逼真的人像画出名。1945年,在东京《日日新闻》漫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翌年便进入该报社工作,正式开始漫画创作生涯。他的第一本儿童读物作品是《做报纸的过程》,曾发表逾400本作品。
......
资料来源 ▲ 长新太的绘本王国(上) ; 长新太的绘本王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