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Media and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Protest:Observations From Tahrir Square.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Tufekci, Zeynep. and Wilson, Christopher. (2012). Social Media and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Protest: Observations From Tahrir Squar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2), 363-379.

導讀者:邱楷恩


原作摘要

時間:2011年一月下旬至二月

研究問題:社交媒體使用是否影響了人們1)對抗議事件的理解 2)如何投入 3)如何紀錄

事件?埃及的社群媒體與政治抗爭

新的政治傳播系統出現

1. 衛星頻道成為公共領域

反向議題設定(不迎合既得利益者)

議題聚焦,使同文同種的人們產生共鳴

content channel

2. 網路和SNS改變了社會連結的方式

言論解放,FB(2010用戶達400萬)又使討論更擴散 →非政治性的平台較不易被當局整治

twitter也有溢散功用

線上+線下互動相輔相成 ex. Global Voices

3. 手機增加訊息傳佈的便利性

2010年底普及率達八成(首都更高) 方便記錄事件和散佈訊息

公民記者第一手消息→放上SNS→溢散到主流媒體(電視)


方法

麼媒體、對檢查制度的回應、政治參與等六部份


發現

1. 參與者組成

平均29歲(18-67),男性居多(75.4%),受過良好教育(60%大學以上) 女性較少但也更年輕,且教育程度和科技近用能力更佳 2/3民眾沒參加過之前的示威行動

2. 媒體近用與使用目的(一般用途/示威行動)

使用手機作為一般用途92%,用在示威行動82% 擁有FB帳號52%→女性以FB和Twitter來作為這兩種用途的比率都高於男性

衛星頻道和電話最普遍(for general use and protest) email和簡訊作為一般用途的比率明顯較高

3. 如何聽說抗爭活動?

初次聽說:FTF傳播48%,臉書28.3%,電話13.1%,其他傳統媒介1% 

特質 媒體使用習慣 備註


先前抗爭 older,Internet at home


一般:印刷媒體、blog、FB、Twitter

抗爭:印刷媒體、簡訊

通常也會去第一天


抗爭第一天 Internet at home 一般:印刷媒體、blog、Twitter

抗爭:FTF、blog、Twitter

通常沒參加過先前的抗爭

※ 衛星頻道使用者較少參與抗爭第一天

※ FTF和人際傳播媒體(如fb)是抗爭第一天訊息擴散的關鍵

4. 記錄抗爭

公民記者:不一定有走上街頭的經驗,但在某個關鍵時刻開始記錄/傳達批判資訊給大眾

參與度評比:1) 有無照片影片 2) 生產與傳佈 →近半成兩者都有做到臉書(25%)和電話(15%)是最常用的傳布管道(七成兩者都用),twitter僅5% 前期參與者生產多媒體內容的比率較高


討論

1. 低估了社群媒體的核心角色

衛星頻道使用者較少參與抗爭第一天FTF和人際傳播媒體(如fb)是抗爭第一天訊息擴散的關鍵

2. 性別角色

女性約25%,但抗爭第一天仍以男性參與者為主,顯示情況混亂時不確定性高,對女性較不利。雖然如此,她們仍然踴躍在FB上發聲,展現替代性參與。

3. 抗爭第一天的規模是成功關鍵→獨裁政府會施行檢查制度,若抗爭規模太小的話容易被殲滅。

4. 結合線上與線下參與社群媒體提供新聞、資訊和社會支持,儼然是浮現型網絡公共領域

5. 大約有一半的受訪者主動紀錄/傳佈抗爭活動相關資訊,使訊息透明化

6. 限制:樣本不夠多,代表性也未可知(質與量的兩難)

7. 建議:獨裁政權中人民發聲權是否會因網路普及而改善?

8. 在獨裁政權背景下,人民在網路上的發言不僅僅是cheap talk!


重點整理

1. 線上結合線下傳播是最有效的方式

2. 網路發展促進新公共領域的形成(尤其是非政治性平台ex. FB),加以科技近用使得訊息透明化程度大幅增加(c.f.公民記者)

3. 在獨裁政權背景下,人民在網路上的發言不僅僅是cheap talk(相對於民主國家的研究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1. 最後一哩?以FTF得知訊息不代表最後會參與,動機說明不夠清楚。

2. 不同媒體平台之間的差異:fb還是比twitter有效。一方面可能twitter普及率本就不高,二方面twitter較具廣播性質。

3. Cheap talk=政治冷漠的鍵盤柯南?台灣很多年輕人習於在網路上發表己見,但卻不見得會親身參與。推測可能跟民主化程度/科技進程有關,在獨裁政權中,人民冒著受政府制裁的風險上網發表言論,和民主國家低成本科技進用是不同的。(民主國家中言論不受限、SNS/網路也因蓬勃發展而有泡沫化的趨向) 此外,也可思考在重大事件發生時,網路上所出現的不同角色分工情況,跟哪些因素相關(如人格特質及科技能力),進而擬定動員策略。

摘要_Social Media and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Protest_Observations From Tahrir Square.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