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and the Rise of Personal Publics

水火計畫讀書會書目摘要單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Weller, K., Bruns, A., Burgess, J. E., Mahrt, M., & Puschmann, C. (2013). Twitter and the Rise of Personal Publics.Twitter and society. Peter Lang.Chapter 1

導讀者: 盧易詩

原作摘要:

從2006年發行以來,Twitter引領社群媒體平台的發展,除了高使用率以外,Twitter同時結合許多新興網路媒體,吸引相關學者深入研究這類的「新媒體」,由於目前對於Twitter這類的社群媒體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因此學者對於這方面的研究層面很廣,本文將焦點放在 Twitter使用行為如何改變我們對於公眾(Public)的認知。

本文從三個尺度定義Twitter做為一個溝通場域,再討論Twitter是否有助於產生新型態的公共性:Personal Publics

重點整理:

Twitter as A Communicative Space

 Twitter做為一個促使新型態公共性(Personal Publics)出現的溝通場域:這種特性並不只出現在Twitter,而是各類型社群媒體的普遍特徵,但並不是所有在社群網路上溝通行為都可以被視為Personal Publics的表現。

 相較於哈伯瑪斯所提出的公共性,Personal Publics資訊傳播的特性主要有三種特徵:

一、以資訊與個人的相關性做為選擇的標準

二、有明確的目標群眾(大眾媒體:不知名的受眾)

三、藉由一種對等的溝通模式傳播(大眾媒體:單向的傳播)

 促使新型態公共性(Personal Publics)出現的三個因素:

一、技術特徵

1. Twitter與眾不同的地方為社群連結、原文引用以及過濾資訊的能力。

2. 利用「following」的機制讓使用者訂閱與自己相關、自己有興趣的Twitter帳號,系統會根據following機制過濾「需要」出現在個人頁面的文章。

3. 利用「回覆@」、「標籤#」的功能保留原文的連結,讓其他使用者可以連結

到文章最初的發文者、朋友的朋友,擴大社群的影響力。

二、社群關係

1. 追蹤者與被追蹤者之間的關係是穩定的。

2. 回覆@、標籤#等使用行為不斷在變化。

3. Twitter不僅是一個分享的場域,同時也是一個溝通討論、讓使用者的貢獻可以被看到的場域。

三、分享與使用規則

1. 分享符合個人調性與風格的文章、日常生活、展現自己是Twitter的特徵,但這也引來關於隱私權與真實性的討論。

2. Twitter為了確保名人帳號的真實性,設立相關檢驗機制。

3. 對於媒體、企業的發文也有限制,例如:對青少年的保護、著作權考量等等。

Personal Publics on Twitter

 Twitter做為一個分享日常生活的個人媒體:

1. 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溝通什麼?如何溝通?

2. 整合其他網路媒體如:youtube、instagram。

 相較於傳統媒體閱聽人數量眾多、匿名且異質性高,Twitter的使用者可以知道目標受眾(也就是follower)的數量、了解是誰訂閱了自己的Twitter帳號(訂閱者的背景),每一個Twitter使用者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社群組成,使用者發文前會經過「自我審議」的過程。

 傳播模式

1. 大眾媒體:單向傳播,無法接收閱聽人的回饋。

2. Personal Publics:雙向溝通,互相交流與討論(運用回覆@、標籤#等)。

 名人、政治人物、政黨可以跳脫守門人與新聞的篩選機制,直接對閱聽人傳遞訊息;個人也可以透過Twitter發表日常生活所見所聞。

 媒體的反應:

1. 越來越多媒體會在新聞下方加入tweet this的連結,藉此增加新聞流通率,提升閱聽人加入討論的意願

2. Sharing than distributing

 Twitter做為個人新聞雷達:使用者可以在訂閱自己喜歡的媒體、有興趣的Twitter帳號,建立個人新聞雷達站,並在Twitter上分享與討論新聞。

Conclusion

 Twitter的出現讓社會對於公共性的理解出現改變。

 Twitter做為一個新型態溝通場域:技術、社群關係分享與使用規則。

 訊息選取標準為個人相關性,分享對象有一定的目標受眾。

 社群媒體使用者的形象管理、關係維持、資訊傳播等使用行為,促成Personal Publics的出現。

 批評:Personal Publics是一種個人的瑣碎言論,沒有觀點。

 對私人領域的討論:公民是個體,但並不孤單與孤立,公民之間相互連結、使用自己決定的政治語言,公民進入真正的公共領域以前,在私領域學習協商與討論是重要的。Papacharissi(2010)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與危機傳播相關之關鍵字及其概念內涵: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140604導讀-Twitter and society Chapter 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