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r, anger, and voting for the far right: Evidence from the November 13, 2015 Paris terror attacks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Vasilopoulos, P., Marcus, G. E., Valentino, N. A., & Foucault, M. (2019). Fear, anger, and voting for the far right: Evidence from the November 13, 2015 Paris terror attacks. Political Psychology, 40(4), 679-704.

導讀者:張俐禎 

原作摘要:

學者普遍認為,負面情緒是支持極右翼政治的基礎,而專制民粹主義者則激起公眾對於不斷變化的社會秩序及經濟惡化的焦慮(anxiety),而這種焦慮驅使民眾對極右翼的支持。雖然情感在支持極右翼政黨和政策方面起了獨立的因果作用,但支持右翼政黨更有可能是建立在公眾的憤怒而非恐懼之上的。

本文探討2015年巴黎恐攻時,民眾恐懼(fear)和憤怒(anger)的反應,在法國2015年區域選舉中,是否對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的投票傾向產生影響。與傳統觀點相反,研究發現,憤怒情緒在選舉上與支持國民陣線有關,而恐懼則對國民陣線投下反對票有關。此外,憤怒更在極右翼選民和獨裁者中,扮演投票給國民陣線的推手。另一方面,恐懼則減少了他們對極右翼的支持。

一、文獻探討

記者、權威人士和學者普遍認為,焦慮直接促成了公眾對於極右翼政黨的支持,而公眾的恐懼通常來自於移民、恐怖主義、經濟不安全或各種威脅所導致,這些威脅有時為真、有時出於想像,但卻淪為候選人的選戰工具,極右翼政黨大肆渲染經濟不景氣、文化變革及國內外的安全威脅等,掀起民眾的焦慮。 

在本文中,提供了一個替代模型,該模型側重於不同的情感作用,以解釋極右翼在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崛起。研究假設,公眾對極右翼的支持來自憤怒(anger)而非焦慮(anxiety)的情緒,而民眾對於經濟的不確定性、恐怖主義以及對移民的焦慮,更有可能引發憤怒。

根據情感智力理論(Affective intelligence theory, AIT),「焦慮」情緒不太可能引起選民對極右翼政黨的支持,相反的,由於焦慮會降低選民對極右派及獨裁政權的信賴,反而難以吸引到會對威脅感到焦慮的民眾。

恐懼、憤怒和政治行為

恐懼和憤怒情緒通常是由不同類型的社會和政治威脅共同觸發,當法國民眾遭受恐怖攻擊時,同時也經歷了兩種情緒反應。但是,每種情緒都歷經不同的心理過程來應對威脅目標。認知評估理論(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ies)和情感智力理論(Affective intelligence theory)為主要探討情緒喚起(emotional arouse)的兩種理論。認知評估理論認為,每種特定的情感是在評估環境情況所產生。例如,如果評估認為,某人的威脅是源於他人的故意行為,而目標方認為能夠應付該威脅,就會產生憤怒。當威脅來自陌生、無法控制或無法克服的來源時,焦慮將占主導地位。換句話說,該理論預期,在回應特定的威脅時,人們將產生憤怒或恐懼其中單一一項的情感狀態。

情感智力理論(AIT)則提供了不同的影響力說明,此理論認為,情感是由分離、截然不同的神經系統驅動,且情感通常為同時發生,因此,當人們面對威脅時,會同時經歷憤怒且恐懼的情緒,而非感到生氣或恐懼。也就是說,當大腦開始處理傳入的感官和體感信號不久後,就會進行多種情感評估,尤其在評估威脅、憤怒及焦慮的情況下特別重要。因此,要了解人們如何應對恐怖襲擊的影響,有必要測量憤怒和焦慮這兩種情緒的信效度。

AIT和情緒的認知評估理論對於恐懼(fear)和憤怒(anger)這兩種情緒,在做決定和行為方面,都預測相似的結果。認知評估理論認為,恐懼者會增強風險的感知,並對威脅目標採取風險規避策略。另一方面,當涉及訊息處理時,恐懼會增加注意力並促進學習,而憤怒會增強對認知探索和刻板印象的依賴。

在政治決策和行為領域已經刻畫了恐懼和憤怒下的行為後果。像是,與AIT理論一致的政治心理學研究發現,恐懼(fear)會增加訊息的獲取,使公民更有可能質疑其先前的習慣,並變得更容易被說服。另有研究發現,恐懼(包括來自恐怖襲擊的恐懼)增加了對新聞的關注、促進對威脅的了解。還有研究顯示,恐懼的選民不太可能會依賴黨派認同或意識形態之類的既定信念,而會更加關注特定政治問題或評估某些特定候選人。此外,恐懼會使人們更有可能重新考慮其先前的觀點,並接受來與其自意識形態相反來源的抗辯。至於憤怒(anger)情緒,政治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指出,憤怒會影響政治選擇,例如,憤怒降低民眾對派兵前往伊拉克作戰的傷亡風險感知,而更願意支持戰爭。另外,憤怒也會引發非政治因素的考量,像是由於種族因素,民眾因此提高對平權行動等再分配政策的反對。最近研究則發現,憤怒的選民更有可能投票給反建制民粹黨,以試圖懲罰政治現狀。最後,在一項關於英國對歐盟的情緒如何影響民眾態度的研究顯示,憤怒與支持脫歐成正相關,而恐懼與英國和歐盟更適度的重新談判的選項有關。 

憤怒不僅會降低人們對新的政治訊息的興趣,憤怒的人還會拋棄與其先前觀點不符的政治訊息。因此,憤怒使公民更有可能根據他們先前的意識形態等傾向來決定政治問題。在巴黎查理周刊襲擊事件發生後,有研究指出,憤怒影響了右翼意識形態認可威權政策;相反的,與AIT理論一致,恐懼則導致左翼人士改變態度,使他們更有可能贊同專制政策。總之,為恐懼減少,憤怒增加對於政治態度傾向的影響。最後,2016年初對美國總統選舉,在支持候選人川普的研究中發現,像是種族中心主義和性別歧視等,會激化憤怒和抑制恐懼,進而影響政治傾向。

根據上述理論框架,本研究假設恐懼和憤怒將對極右翼的投票傾向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傳統觀點認為,大多數公民會以恐懼應對恐怖攻擊,另外,支持獨裁態度的人更有可能對威脅做出反應。此外,也有人持相反觀點,認為較為保守的人,會因為他們對威脅特別敏感,因此更有可能產生恐懼情緒,從而反過來會支持推動安全政策的政黨和領導人。然而,如果許多民眾對恐攻感到憤怒,但又沒有測量憤怒情緒,就可能錯估恐懼的影響力。本研究認為許多人會對威脅同時產生恐懼和憤怒情緒,因此將兩者涵括在內進行測量,以探討每種情況的獨立影響。

 

二、研究問題

假設一、攻擊引起的焦慮情緒會對FN的投票產生負面影響。

假設二、攻擊引發的憤怒情緒會增強對FN的支持。

假設三、恐懼會降低威權主義者和保守意識形態認同者對FN的投票傾向。

假設四、憤怒將增加威權主義者和保守意識形態認同者對FN的投票傾向的依賴。

 

一、研究方法 

資料集是從2017年法國大選前的兩波調查而來,從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法國立院選舉之間,大約每月進行的一次小組研究,第一波時間為2015年11月20日至2015年11月29日,第二波為2016年1月22日至2016年2月3日,並使用電腦輔助網路調查系統(CAWI)對24,369名受訪者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21,555名接受了兩波調查。

依變項為2015年法國區域選舉第一輪投票,以第二波調查來測量。在法國區域選舉的第一輪中,法國公民投票選出一名政黨候選人作為大區議會議員。除了極右派「國民陣線」(FN)候選人外,另外還有三個法國主要政黨,包括極左派的「左翼陣線」(PdG)、現任中間偏左的「社會黨」(PS)、中間偏右的「共和黨」(LR),以及其他次要政黨(Other),以及選擇棄權的政黨(Abstained)。

在第一波調查中測量了自變量,並以三個項目來測量焦慮/恐懼的程度,產生恐懼量表(Cronbach'sα= 0.82)。憤怒反應也透過類似的方法測量,包括憤怒(anger)、仇恨(hatred)、苦澀(bitterness)和怨恨(resentment)情緒(Cronbach'sα= 0.83)。如圖1顯示,恐懼的平均值為0.71,憤怒的平均值為0.69。恐懼和憤怒呈正相關(Pearson r = 0.47)。由此可知,11月13日發生巴黎恐攻時,許多受訪者都同時感到焦慮和憤怒。

一、研究結果

(一)恐懼與憤怒影響選民的投票傾向 

*負向代表有較大的傾向投給FN。

*在2015年法國區域選舉中,文化及收入水準較低的男性選民較願意投給極右翼政黨。

*FN選民將自己標示為右派

*FN選民將自己視為高度專制主義、獨裁者

*與過去研究一致,若不將憤怒納入分析,選民對恐攻的恐懼的確會增加投票給FN的傾向。然而,如先前理論所述,恐懼和憤怒相關,且與恐懼相比,憤怒更具有不同的行為傾向,因此本研究認為,不應將憤怒排除在分析之外。

*Table 2顯示,若將「憤怒」納入分析,「恐懼」會降低選民投票給FN的可能性,因此假設一、二獲得支持。此外,民眾對恐攻的憤怒不僅讓極右翼勢力的支持者大增,選民也更傾向在2015年大選中棄權。

圖2顯示恐懼和憤怒與投票傾向的關聯性,恐懼會讓選民降低投給FN的可能性,憤怒則會提高投給FN的可能性,憤怒影響了投票給FN的傾向。

 (二)恐懼與憤怒影響威權主義和保守意識形態認同選民的投票傾向

圖3顯示,恐懼降低威權主義者對FN的支持,而憤怒則增是了威權主義者對FN的支持,而在非專制選民中,憤怒的影響較小。

圖4左顯示,當恐懼加劇,極右翼支持者投票支持FN的可能性降低。中間偏右的選民的情況類似,但效果沒那麼大,而中間和左翼支持者則沒有太大區別。圖4右顯示,憤怒會增加所有選民對FN的支持,尤其是極右翼支持者,因此,假設三、四獲得支持。

 

四、結論

2015年12月法國大選在巴黎恐攻的陰影下舉行。在2015年12月6日舉行的第一輪全國區域辦公室選舉三週前(11月13日)發生巴黎恐攻事件,因此,本研究透過民眾不同的情緒反應,驗證對國民陣線(FN)投票傾向的影響。

本研究蒐集了在恐攻發生不久後,人們的憤怒和焦慮感的度量,此外,還探討了每種情感如何在重要政治傾向(如威權主義和保守意識形態認同)的各個級別之間變化。 

結果顯示,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和保守派意識形態的認同(conservative ideological identification)為選民支持極右派政黨的兩個重要傾向預測因素。支持威權主義論點的民眾,像是捍衛社會規範、懲罰規則破壞者,以及在意識形態上傾向右翼的選民,較有可能成為FN選民。另外,反移民及種族中心主義者更可能呼應FN的訴求。

若從社會人口統計因素來看,支持極右翼政黨、政策或領導人,教育程度和收入較低。另外,可能因為FN具有侵略性及抱持性別刻板印象,因此獲得廣大的男性支持者。 

20191022導讀_Fear anger and voting for the far right Evidence from the November 13 2015 Paris terror attacks.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