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uasion through bitter humor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Hakoköngäs, E., Halmesvaara, O., & Sakki, I. (2020). Persuasion through bitter hum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hetoric in internet memes of two far-right groups in Finland. Social Media+ Society, 6(2), 1-11.

全文連結: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2056305120921575 

導讀者:江曉琳

原作摘要:本研究以多模態論述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的研究方法,採討兩個芬蘭極右組織Finland First及Soldiers of Odin介乎2015-2017年間在Facebook發布的網路迷因,分析當中的內容、形式及修辭功用(rhetorical function)。結果指出迷因主要環繞六個主題:歷史(history)、幽默(humor)、神話(mythology)、符號(symbols)、新聞(news)、格言(mottos),極右組織透過迷因去建構美好的過去、正當化國族主義、喚起大眾對難民的憤怒和仇恨、鼓勵支持者為運動而戰鬥,對他們而言迷因是容易被分享的簡要載體,以動員支持者及吸引新的閱聽人加入。

關鍵字:Internet memes, social media, multimodal analysis, rhetoric, nationalism


研究背景及假設:

迷因的概念通常是指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形塑與反映基本社會思維模式的想法或圖像(Davis et al., 2016, p. 66),而當迷因進入新媒體年代後,便成為廣泛在社群平台上散播、由用戶生成的靜態圖像、影片或動畫。大多人認為迷因的意圖在於娛樂閱聽人,但它亦可以被用來散播政治論點及意識形態,例如運用迷因的諷刺性幽默(ironic humor)來建立兩極化的論述。迷因能夠將論點濃縮為容易被分享的簡潔視覺元素,加上創作者的匿名性及社群空間較不受監控,引起極端組織使用迷因來傳達訊息的興趣。

在過往對國族主義運動的研究中,他們動員支持者時最常採用三合一的敘述結構(triadic narrative pattern),即並列理想的過去形象、誇大化當代的不堪,以及呈現一個烏托邦式的和平未來想像。仇恨組織通常會以各種策略正當化其仇視行為,例如反對移民和穆斯林的團體會使用事實根據、增加可信性、經濟考量等理據來支持其論點。McNamee et al.(2010)指出仇恨組織想傳達的主要訊息是教育他人、鼓勵參與、喚起神聖的義務、批評外部組織、增加仇恨組織認同感、減少外部威脅、招聘新成員等。與現時情況不同的是,過往的研究以文字為本,而迷因則把言語和視覺訊息合為一體進行傳播,更能夠喚起閱聽人的情感反應。

在芬蘭的情況而言,近年越來越多人支持反移民的國族主義運動,尤其自2014年起來自敘利亞、阿富汗的難民申請政治庇護的案件瞬間暴增,使一些極右組織冒起,並積極透過社群媒體呼籲更多支持者加入。本研究以Finland First和Soldiers of Odin兩個Facebook極右社團為對象,回應以下研究問題:

RQ1:他們發布的迷因內容(content)及形式(form)有何特色?

RQ2:這些迷因具有怎樣的形式及修辭功用(rhetorical function)?


本研究使用網頁截圖的方式,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集了Finland First及Soldiers of Odin自2015年1月起的迷因貼文,收集的條件為迷因上面必須有圖像及文字。減去回顧過往反移民歷史的貼文,共取得426則迷因(Finland First N=209;Soldiers of Odin N=217)。

研究者採用多模態論述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來研究每個迷因樣本,即是綜合迷因的所有言語視覺元素去歸納出其訊息意涵。實際分析過程中,研究者先簡單描述每個迷因的重點內容,接著將迷因歸類到不同主題,當一個迷因涉及多個可能的主題時,研究者之間會討論決定最符合的主題,無法達成共識時則會歸為「其他迷因」之下。處理好迷因主題分類後,研究者檢視每個主題下的形式(例:大小、色彩、排版、字體)及功用(圖像與文字如何合拼去產生意義)。最後,研究者結合內容及形式的分析,解讀迷因的修辭功用,例如以事實為根據去增加可信性、區分內外團體的說服策略等。


表1:迷因主題分類

研究者從迷因樣本中辨識出六個主題,包括歷史(history)、幽默(humor)、神話(mythology)、符號(symbols)、新聞(news)及格言(mottos),兩個組織皆擁有前五個主題的迷因,只有Soldier of Odin發布格言類迷因。

圖1:歷史類迷因範例,圖上文字為「他們是種族主義者嗎?」

 歷史類迷因包含歷史照片及文字,如圖1為1939年冬季戰爭的照片,並配上「他們是種族主義者嗎?」的文字,這場戰爭意味著移民失控的風險,因此極右組織希望透過此迷因支持其國族至上的立場。普遍來說,歷史類迷因選擇性記得部分歷史片段,透過比較現時情況與過去歷史去正當化激進組織的理念,一些迷因甚至可以引起閱聽人憤怒或懷念舊日之情感。

圖2:幽默類迷因範例,文字的意思為「戰爭兒童」

2. 幽默類迷因

顧名思義,幽默類迷因的主要意圖是娛樂閱聽人,因此會採用較鮮明的顏色及字體。圖2比較了兩個時期的戰爭兒童,上面是二戰時期被迫撤離到瑞典的芬蘭兒童,而下面是一群現代笑著自拍的「戰爭兒童」,迷因透過對比兩者表情的差異來喚起閱聽人對二戰兒童的同情、對難民兒童的厭惡。除此之外,圖2亦將芬蘭塑造成一個被難民和其他國家剝削的無辜受害者,移民和難民從芬蘭獲取利益,暗批當權者的無能。總的而言,幽默類迷因以誇張的視覺形式攻擊難民、移民、穆斯林、左派等外團體,使幽默和憎恨同時存在於迷因當中。

圖3:神話類迷因範例,芬蘭神話英雄Väinämöinen正在與邪惡的Louhi決鬥,圖上文字為「芬蘭優先,我們決不放棄!」

3. 神話類迷因

神話類迷因通常使用神話英雄、維京戰士、芬蘭偉人的畫像或照片作為視覺元素,並配上文字去傳達訊息。圖3的迷因中,芬蘭神話英雄Väinämöinen正在與邪惡勢力決鬥,比喻國家正在被一個未知的敵人襲擊。神話類迷因能夠以文化和集體回憶喚起當地人民的民族情感,極右組織藉此鼓勵人民挺身而出、捍衛家園不受外敵入侵。

圖4:符號類迷因範例,人類的剪影向芬蘭國旗致敬,並附上「支持他們,他們支持你」的文字

4. 符號類迷因

符號類迷因的視覺形式通常包括組織的標誌、芬蘭的象徵(例:國旗)、徽章等,並會附上簡短的文字陳述來反映國族驕傲情感或對組織行動的熱情,例如圖4的迷因訊息為Soldiers of Odin願意和愛國的芬蘭人民互相扶持。總括而言,這類型迷因的目的是為了具體化國族至上及愛國主義的組織基本價值,並吸引更多相似想法的民眾加入。

圖5:新聞類迷因範例,上面是護理中心的餐盒,文字為「Turku市護理中心的付費餐盒」;下面是一個面帶微笑的男人正在享用豐富的菜餚,文字為「政治庇護者收容所的免費餐點」

5. 新聞類迷因

新聞類迷因主要用來傳播資訊,例如通知組織的新活動和重新演譯媒體對移民和難民新聞的報導,因此相比起幽默感,表達上會較具即時性及資訊性。圖5透過對比護理中心付費餐盒及政治庇護者享用的免費餐點,突顯芬蘭人民受到不公待遇,並藉著對比激起人們對難民掠奪資源的憤怒。除新聞圖片外,這類型迷因亦有使用來源不明的投票結果和統計圖表,企圖表達組織的觀點具有客觀性事實及科學證據。總體來說,這類型迷因以事實和新聞作為形式,透過強調社會的不公平性來說服閱聽人。

圖6:格言類迷因範例,文字為「貪腐的人害怕我們,誠實的人支持我們,英勇的人加入我們,現在就加入Soldiers of Odin」

6. 格言類迷因

格言類迷因主要以文字為中心,透過文字來表達訊息,例如圖6的迷因鼓勵民眾加入其組織,藉此建立正面的自我認同。整體來說,這類型迷因通過簡單易懂的形式,去宣揚組織的中心理念和價值。


歐洲在2015-2017年正在經歷難民危機,因此研究收集到的迷因大多是以難民為攻擊對象。在修辭功用而言,極右組織的迷因主要目的為:貶低外團體來喚起道德上的憤怒、向內團體提供歷史和正當性證據來強化組織認同感、招攬更多相似想法的支持者。首先,迷因視移民為對西方文化的威脅,將反對移民的「我們」與支持移民的「他們」畫下界線,並透過國族的敘述來激發閱聽人的強烈情感。與過往研究一致,迷因透過回顧歷史去正當化極右組織的存在,而且將現今與過去情況並列,以建立對組織的正面認同感。一些迷因說明組織的理念和價值觀,尤其可見於神話型及符號型迷因,有助組織動員支持者去參與他們的行動,以及吸引更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幽默感普遍被認為是迷因的中心元素,然而來到極右組織的脈絡下,迷因的幽默帶有苦澀的諷刺意味(bitter irony),比起單純的開玩笑,目的比較是為了說服閱聽人。

本研究集中在分析迷因本身的主題、形式和修辭功用,未有考慮閱聽人如何與迷因進行互動。因此,未來研究可以迷因為例,探討閱聽人如何回應多模態訊息。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hetoric in Internet Memes of Two Far-Right Groups in Finland.pdf
水火導讀_Memes_曉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