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work on facebook: The online publicnes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youths-at-risk 

水火計畫讀書會書目摘要單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Lim, Sun Sun & Vadrevu, Shobha & Chan, Yoke Hian & Basnyat, Iccha. 2012. Facework on facebook: The online publicnes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youths-at-risk,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Vol. 56(3): 346-361.


導讀者:  鄭雅云                          

  研究問題

新加坡的青少年如何透過SNS進行他們的線上互動與面子經營(face management)?

為何這些線上的facework會與線下行為有關?以及進而改變他們在SNS上的公共形象

 文獻探討

Goffman:  劇場理論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prosocial正面)

Qi(2011): 只要是在特定情境中被特定團體認可就獲得面子,即使不是社會規範所允許的。

亞洲的面子經營:self-face. other-face and faced mutual 

 研究方法(一)

訪問對象:來自四種機構(依青少年犯罪程度劃分犯罪的生命歷程)年齡層為國、高中職。

訪問方式:使用半結構性問題、錄音(約45-90分鐘)

Coding:社會網絡強度、社會網絡維持(線上/線下/主導/修復)、社會網絡動態(滿足/順從/衝突)

 研究方法(二) 

受訪者分類 曾犯罪行為

At-risk(n=5) 偷竊.順手牽羊

平均年齡17.8

*In rehab (n=28)

(限制ICT) 參與幫派.慣犯.污辱等

平均年齡15.9

Post-rehabn=3) 參與幫派.慣犯.污辱等平均年齡17.3



 研究結果

1. 社群網站的公共性(publicness)增加獲得面子與給面子,或不失去面子的正向效益。

2. 本研究分析了同儕互動的文化面向權力階層,尤其是亞洲文化中的mutual face

3. 研究限制:樣本數太少,也無法觀察到線下的同儕互動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  思考問題

 社群網站的出現是否真的改變了自我形象?

 不同的網路身分造成的形象不同,會不會有被戳破的可能,而影響社交圈的形象?那網路上要如何處理這樣的危機?

摘要Facework on facebook- The online publicnes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youths-at-risk.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