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ing Conspiracy: Approaches to Reporting the COVID/5G Conspiracy Theory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Axel Bruns, Edward Hurcombe & Stephen Harrington (2021) Covering Conspiracy: Approaches to Reporting the COVID/5G Conspiracy Theory, Digital Journalism, DOI: 10.1080/21670811.2021.1968921 

導讀者:程彥諄 


原作摘要

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媒體本身對COVID-19的來源有著諸多猜測,甚至不乏陰謀論的影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這樣的「資訊流行病」(infodemic)讓媒體在報導新冠疫情新聞時有了艱難的編輯選擇。

本文研究不同的新聞媒體如何選擇報導某項完全沒根據的COVID-19陰謀論:5G電信技術是導致疫情流行且惡化的主要原因。

利用全球新聞數據庫GDELT的線上文章數據研究有關COVID/5G陰謀論的報導,研究者得已追蹤陰謀論說法的性質變化,並用圖表報導陰謀論如何從邊緣的小媒體逐漸擴散至主流大媒體,尤其注意那些能顯著增加陰謀論覆蓋範圍的關鍵報導。

本研究分析對記者提出新的提問:

1. 他們對此類陰謀論的報導在放大它們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2. 是否有特別容易受到問題訊息影響的新聞?

3. 他們(記者)能不能調整自己的報導,避免助長陰謀論的傳播? 


重點整理

研究動機

有關新冠疫情的「真正起源」的陰謀論隨著危機的爆發不停演變,媒體在其中起到幫助傳播的作用;即使媒體對陰謀論的報導是出於善意、試圖核實、揭穿陰謀論者的主張,也可能是更多、更多樣化的受眾接觸到陰謀論的錯誤訊息。

聯合國已公開證實「COVID-195G寬帶陰謀」是明確的錯誤訊息,但包括其在內的各種陰謀論在社交媒體上同時會disinformation(虛假資訊)misinformation兩種形式進行傳播。

過往研究證實,俱備超黨派和陰謀論傾向的邊緣團體通常試圖通過將觀點插入到主流媒體的報導中來影響主流媒體議程。(Faris,2017)在社交媒體先行的當今社會,記者對報導的主動性也遭到削弱,對右翼社團的文化與符號使用的不熟悉,反而會使記者遭到利用,成為陰謀論者的發聲工具。

小報文化欲媒體娛樂化也是惡作劇性質的訊息得以廣泛傳播的推手;小報新聞媒體對線上新聞共享行為起到加深民主失調的作用(Chadwick,2018)

國家對媒體的管制嚴格度,也與陰謀論的傳播強度呈反比;由高度黨派媒體主導的西方民主國家尤其難以控制COVID-19陰謀的傳播,因為公民已經習慣通過意識形態視角來觀看新聞。(Hart,Chinn,Soroka, 2020),這讓部分民眾容易對政府的任何促都感到懷疑。

因為陰謀論者對新聞工作流程的了解與參與日深,使他們能夠吸引媒體報導(Marwick and Lewis 2017);為了解主流媒體在陰謀論傳播中扮演的角色與起到的作用,本研究採用數據追蹤的方式,了解陰謀論在主流與邊緣媒體之間的流動與傳播現象,以利新發現的萌芽。

資料蒐集

來源

全球新聞數據庫(GDELT)提供全世界網路媒體所發布過的線上新聞資料,範圍除了主流媒體也收錄新聞博客與邊緣網站的資料,

這些邊緣網站的定義可做以下解釋:作為新聞網站但不屬於其原籍國新聞機構的媒體,發布的訊息比起訊息的準確度更看重意識形態的一致性。(Faris,2017)以公開資料顯示而言,僅在2020年,GDELT就處理了來自5500個新聞機構,超過1.25億篇的文章。

本研究採用之字串(string) 分別為(corona|virus|covid|epidem|pandem|wuhan|hubei)(5g|fiveg|5-g|five-g)

研究僅收錄標題同時提及疫情與5G的文章,這是出於實際考量,除了因GDELT不提供文章全文之外,標題同時提及兩者的文章會在內容更清楚的表明兩者關係。

研究系統性排除了拉丁文以外的書寫系統內容,除非該文章在標題上用拉丁文字符表達"COVID-19”或“5G”,而非將其音譯做其他語言如中文、日文等字符的等值物。

分析的時間限定在20201 1 日至 4 12 日期間,從新冠疫情在武漢出現到國際傳播、大流行、到發生COVID/5G 陰謀論,足以說明新聞報導模式的變化,該陰謀論也從早期於晦澀的陰謀論媒體流竄到主流媒體,追隨者的行動、政府與電信業及相關利益者應對4月份的縱火襲擊,這三個月間涵蓋了陰謀論者主張的不同方法最可能改變其傳播過程的時期。

研究數據集包含2812篇文章,誤報828個,它們確實涉及COVID-195G的新聞報導,但這樣做的背景和陰謀論無關。分析也排除不存在的URL,最終留下1,871 篇針對 COVID/5G 陰謀的邊緣和主流新聞文章的數據集。

 

每篇文章都手動套用以下編碼模式:

原產國(出版物的主要位置)

新聞網站類型(如小報、科技新聞、事實查核網站等)

文章的中心主題(基本陰謀的出現、名人對陰謀論的支持等)

引用的主要來源


編碼信度測試:團隊另一名成員使用原使開發過程的編碼模式對5%的數據集進行第二次編碼,並為每個編碼類別計算Krippendorffalpha (α) ,得出操作俱備出色信度的結果,即使較需要解釋性的編碼別(source category)也有容許範圍內的差異。



 

 研究發現

此陰謀論的進程可分為三階段,大部分文章都出現在 4 1 日至 12 日,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又發表了 1,729 篇文章。

報導模式與和陰謀論同步發生的事件有關,新聞本身也會影響錯誤訊息的進一步傳播。

全球媒體報導分布很不均勻,推測與GDELT在全球新聞報導中的前在不平衡有關,反映了全球對COVID/5G陰謀論的相對接受程度,以美國(32%)和英國(15%)占最大宗,這些覆蓋範圍較大的國家往往代表COVID-19的爆發特別嚴重或存在著強大陰謀論社群。

 

第一階段:煽動陰謀論(1/1~3/1543篇報導)

 

報導主要來自宣揚陰謀論的邊緣媒體,佔43篇文章中的15篇,其中13篇支持疫情與5G之間的聯繫,並引用了陰謀論者與網站。

研究者認為此類報導反映了對病毒性質齊原因的「真正」不確定性;甚至一些事實查核機構發表此類報導也是為了回應公眾人物對新冠疫情的忽視。

總體而言,大多數報導除了發布在專業的科技新聞網站,就是發表在陰謀論社群中,只覆蓋特定的受眾。

 

第二階段:名人等級的超級傳播者(3/16~3/3198篇文章)

 

美國的 R&B 歌手 Keri Hilson在推特上分享此陰謀論,引發名人仿效,因此第二階段有43%的報導與名人的分享行為有關,其餘則是報導5G電信業對陰謀論的澄清。

分析顯示,此階段記者開始意識到該陰謀論需要被糾正與抵消,從而使普通盛眾得以接受這場資訊流行病;根據對Jilson與其他名人的報導,也證明娛樂網站與小報媒體缺乏事實審核。

承上,與名人轉發有關的報導佔此階段陰謀論報導的多數。

 

第三階段:縱火襲擊報導(4/1~4/121729篇文章)

 

數據集中包大約 92% 的在線新聞文章是在 4 1 日至 12 日期間發布的,共有 1,729 篇不同的文章,其中超過三分之一 (35%) 關注對手機信號塔和技術人員的攻擊;在此階段,還有 23% 的相關文章更廣泛地涵蓋了 COVID/5G 陰謀論的傳播。

3 階段關註名人主題的故事僅佔總覆蓋率的 11%,但這代表了 198 個故事(高於第 2 階段的 42 個);一個更重要的特徵是新聞報導不僅涉及陰謀論及其支持者,而且還涉及由信息流行病及其造成的物理攻擊引發的官方回應。11% 的文章關注政府對攻擊的反應以及支持它們的錯誤和虛假信息;8% 涵蓋社交媒體平台刪除陰謀論內容;另有 8% 的人報告了科技公司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聲明和回應。

此期間所有相關文章中有 76% 只是簡單地報導事件,而沒有為陰謀論者發表意見,另有 12% 的文章積極參與某種程度的事實核查和揭穿。

推測因此階段報導多為主流新聞機構所做,約佔47%,報導相對負責且公允,而娛樂小報僅佔此階段報導的2%

 

討論

1. 假新聞網站與黨派媒體有一定關聯(Vargo2018)

2. 建議新聞媒體處理有爭議、偏頗觀點的新聞時,採取更積極的立場,否則會忽略民眾的情緒狀態,讓他們為了尋求解釋而受到虛假訊息的影響。(Hosangadi & Trotochaud,2020)

3. 認為某些消息缺乏新聞價值,任其被小報媒體報導,會變相縱容邊緣團體的言論與行為


結論

1. 媒體報導反而會擴大陰謀論的受眾;因缺乏新聞價值導致主流媒體往往低估了錯誤訊息的危害

2. 媒體將娛樂新聞與一般新聞、政治新聞等分門別類,增加了追蹤陰謀論發展歷程的難度

3. 何謂軟/硬新聞,新聞界應該再度界定;商業需求和社會責任必須再度界定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1. Lazić A, Žeželj I.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arrative interventions: Lessons for countering anti-vaccination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misinformation. Public Underst Sci. 2021 Aug;30(6):644-670.

 

2. Jennifer M. Connolly, Joseph E. Uscinski.(2019)Communicating to the Public in the Era of Conspiracy Theory. Public Integrity. Volume 21, 2019 - Issue 5: Fake News, Post-truth, and Alternative Facts: Lying and Integr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與媒體報導陰謀論相關之關鍵字及概念內涵:

COVID/5G陰謀論

認為5G這種用於手機網路並用無線電波傳播訊號的技術,應為新冠病毒的傳播負責。這一陰謀論最早在一月下旬以「臉書」貼文的形式出現,參與者大致分為兩派: 有人聲稱5G可以抑制免疫系統,從而使人們更容易感染病毒。 另一派則稱5G技術以某種方式傳播新冠病毒。

訊息流行病(Infodemiology)

訊息流行病是指關於某種事物的準確資訊與不準確資訊一同被現代網路迅速和廣泛地傳播。由於事實和謠言的魚龍混雜,人們很難真正了解有關某種事物的正確的基本信息,可能導致人們在認識該疾病或需要尋求幫助時,找不到正確指引反可能被虛假信息所誤導,從而發生防疫破口或社會動亂,造成流行性疾病嚴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