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genda setting research: A methodological exploration.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Guo, L. (2012).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genda setting research: A methodological exploratio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56(4), 616-631.

導讀者:朱蘊兒                    

原作摘要:

本文探討如何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用於議題設定研究。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不僅可以描繪出議題網絡關係,同時還能對媒體議題與公眾議題進行比較,從而驗證第三層議題設定效果是否存在。


重點整理:

一、            理論轉變

l  經典議題設定理論(McCombs and Shaw, 1972):緣起於李普曼(1922)的《公眾輿論》一書,指的是新聞媒體可以將議題重要性與議題屬性傳遞給閱聽眾,換句話說,新聞媒體設定著大眾議程。

1.     第一層議題設定:議題的重要性,如經濟、教育;

2.     第二層議題設定:議題屬性的重要性,如市長候選人(議題)之教育背景、過往政績、政見。

l  修正後的議題設定:議題之間的連結關係也會由新聞媒體傳遞給閱聽眾(Guo and McCombs, 2011a, 2011b)。

 

二、            方法轉變

l  Before經典研究方法:內容分析+問卷調查

1.     內容分析:用於新聞文本的編碼,藉以得出新聞媒體議題或屬性重要性的清單。

2.     問卷調查:藉以得出大眾的議題清單。

3.     限制:媒體議題並非都是獨立的、分散的,經典研究方法無法呈現議題的全貌。

l  After融入社會網絡分析之後的研究方法:

1.      收集數據(小量樣本):

a)      內容分析:用於媒體議題的分析,邊的編碼可以有不同方法,①二分法,0代表沒有共同提及,1代表有;②三分法,0代表沒有,1代表有共同提及但沒有直接清晰地連結二者,2代表直接連結二者,如「研究顯示藝術教育有助於提升低迷的經濟」。

b)      心智地圖(cognitive maps):用於大眾議題的分析,有兩個步驟,①模糊連結:要求受試者寫下一提到某個議題就立刻聯想到的議題或屬性,並且順著這些議題繼續往後發想其他有關議題,提問方式可以借鑒蓋洛普民意調查:「您覺得什麼是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或者「假設您有一位長時間呆在外地的朋友,對市長候選人完全沒有了解,您會如何向他/她描述這位候選人呢?」;②清晰連結:要求受試者畫出這些議題之間的關係。

2.      建立矩陣:計算兩兩議題共同出現或者直接連結的總頻次。

 

3.      網絡分析:

a)      網絡密度:邊數/完全連結情況下的邊數

b)      點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c)      群聚分析:常常使用F-Group,該演算法切分出找出三角結構(triads)組成的最大群組,三角結構指的是由三個點、三條邊組成的結構。

d)      假設檢驗:

                                i.           基本假設有兩個,①媒體議題與公眾議題相關,若驗證了此二者之相關后,就可以進一步做回歸分析,②模糊連結網絡比清晰連結網絡相關性更高。

                              ii.           延伸的假設,比如①議程建構效果(agenda-building effect),即誰設定了媒體議題,自變項為政治人物部落格或社運組織新聞稿的議題,而依變項為媒體議題,②反向議題設定效果,在將時間序列納入考慮后,檢驗公眾議題是否影響媒體議題,③跨媒體議題設定,④同一議題網絡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

l  社會網絡分析為議題設定帶來的insight:

1.      將議題之排布由線性清單轉為網絡。

2.   藉助Centrality的計算,可以偵測出位於網絡中心(center)的節點,也就是最常與別的議題共同提及的議題。

3.      藉助分群工具,可以偵測出子網絡,發現那些最常一起出現的議題群。

4.      可以提供比較網絡相關性的統計工具(QAP)。

5.      可以視覺化呈現。

6.      及時地為媒體效果研究注入新血液,以應對數位媒體環境之衝擊。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1.     心智地圖的方法值得借鑒。

2.     仍然受到小樣本的限制,可以思考如何加入大數據的技巧與方法。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1.     Guo, L. (in press). Toward the thir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theory: A network agenda setting model. In M. McCombs & T. Johnson (Eds.), Agenda setting in a 2.0 world: New agendas in communi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2.     Guo, L. & McCombs, M. (2011a). Network agenda setting: A third level of media effec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CA, Boston. 

3.     Guo, L. & McCombs, M. (2011b). Toward the thir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theory: A Network Agenda Setting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EJMC, St. Louis.

 

與危機傳播相關之關鍵字及其概念內涵: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電子檔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摘要L Guo研究方法_agenda setting.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