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Checkers as Entrepreneurs: Scal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for a new form of watchdog journalism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Singer, J. B. (2018). Fact-Checkers as Entrepreneurs: Scal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for a new form of watchdog journalism.  Journalism Practice, 12(8), 1070-1080.

事實查核者作為創業家:可測量性與持續性的看門狗新聞學新形式 

導讀者:張俐禎

原作摘要:

本研究將事實查核者(fact-checkers)視為創新者(innovators)和創業家(entrepreneurs),並探究關於一個成功的新聞事業,它的資金模式(funding models)和認知(perceptions)的三個核心面向:閱聽眾、價值主張及資源。研究結果指出,人們對於媒體素養、公民參與、獨立性和透明度特別關注。此外,許多事實查核者認為其角色不僅是擴展了傳統的新聞學,也改正了傳統新聞學的一些缺失。


相關理論整理:

民粹主義和個人化(personalisation)的戲劇性結合,主要是由於對政治力的疏離感所驅動,另外,則是透過日益複雜的工具來塑造訊息的生產和消費,讓記者面臨前所未有的真實性(truth-telling)挑戰。因此,「事實核查」企業席捲全球,並受新聞媒體機構和其他創業公司所支持。

這項探索性研究將新聞事實查核者視為內部創業者(在規模較大的媒體組織內)和創業家(新創倡議的領導者),並著眼於全球事實核查實體系的資金模型評估,以及對數十個主要的事實查核者進行深度訪談。調查的議題包含閱聽眾的發展、碎片化的時間參與和過濾泡沫、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提出的價值主張,以及維繫一切所需的必要資源。


  事實查核者的角色與崛起

在某些方面,「事實核查」只是在真實性和公正性的核心原則,及查證和確實報告的核心實踐下,「良好的新聞業」之基礎。然而,事實查核者也挑戰了記者引用聲稱和證據裁決的舊有習慣。尤其在美國,事實查核者超越了傳統理解的客觀性規範。2007年創立華盛頓郵報Pinocchio交易事實查核員的Michael Dobbs認為,事實查核遠離了所謂對所有事件不採取任何立場的「他說」新聞學,新聞記者應該被允許篩選證據並得出結論。

2003年成立的The Post’s和FactCheck.org同樣附屬於Pennsylvania大學的Annenberg公共政策中心,是美國三個完善且被廣泛引用的事實查核者之一,PolitiFact則是由Tampa Bay Times於2007年創建。如今,從AfricaCheck.org到烏拉圭的UYCheck.com,事實查核者已經擴散到每個地球板塊大陸上。大多附屬於媒體機構,有些是由獨立記者創辦,有些則是由學者或政策專家倡議。大多聚焦在政治行動者的主張,其他則關注在科學家、學者,甚至媒體權威人士。有些人堅持具體陳述的查證,有些著重在揭發假新聞或報導解釋性新聞。總體來看,他們在追求合法性上享有共同策略,但在結構和方法上存在分歧。

本研究目的是為補足目前仍付之缺如,且大多以美國為中心的學術文獻主體。Lucas Graves 2006年的書主要在探討編輯如何工作和思考,以及「他們」和「我們」如何在分裂的政治運動中對公共事實進行談判。他解決了構成客觀性的棘手問題,並且認為雖然事實查核者自認可以在陳述抵觸證據的權衡上保持著客觀、公正,但他們的工作仍被視為是解釋性新聞轉向的一部分。Coddington、Molyneux和Lawrence(2014)藉由假設事實查核者更加關注於接近科學理想的客觀性,而非刻板的新聞理念的客觀性來擴展此一理念。

事實查核對閱聽眾的效果研究則存在爭議。例如,有研究顯示,事實查核網站提高感知候選人議題立場的精確性,其他研究則顯示,即使在資訊被抹黑後,選民仍會堅持固有的態度。在事實查核對政治廣告的影響方面,Amazeen(2016)發現,候選人的攻擊廣告最有可能引起事實查核者的注意,而Fridkin、Kenney和Wintersieck(2015)則發現,事實查核確實會影響閱聽眾評估負面廣告的精準性、實用性和調性。

最近,Graves(2018)對事實查核的關注焦點從研究其演變轉移到圍繞著多元新聞文化和其他領域從業人員推動的跨國運動。他使用第三地圖策略(ternary mapping strategy)以理解這種日益增加的多樣性,並定義了一個包含學術和政治公民面向的新聞核心。他最後呼籲應該在此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比較研究,故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做延伸。


 創業家(entrepreneurs)與內部創業家(intrapreneurs)

數位媒體毀壞了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但卻為沒有基礎設施和管理費用的創業家創造了機會。雖然仍存在批評聲音,但「創業新聞學」已獲得了知名度和可行性,營利和非營利的新聞新創公司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新聞學程正將創業精神納入課程中,認為學習商業概念可以培力學生,使其擁有知識和技能來創造自己的工作。

為了回應新競爭對手及相對低成本的數位環境,傳統新聞媒體也比過去更具實驗性。儘管新聞編輯室文化和結構會影響「內部創業家」完全整合的程度,但內部倡議使傳統媒體能夠在不對核心運營進行重大調整下,測試新方法和內容。在新聞從業者和內外編輯室之間,提供機會來對長期的新聞工作和關係進行重新配置、擴展和重塑品牌形象。


由於在管理研究領域方面,已具有廣泛且多面向的創業家精神相關文獻。本研究聚焦在獨立或附屬的新型新聞倡議,考慮其重要的三個成功因素:

 閱聽眾:除了媒體聚合外,傳統的新聞記者對閱聽眾其實並不甚了解,但經由社交媒體、數據指標和經濟壓力的結合,使新聞消費者能更聚焦。對於記者轉變為創業家,其第一項業務就是要能明確定義閱聽眾並描述如何藉由新型倡議為讀者提供服務;在目前研究中,大多創業型事實查核者都藉由閱聽眾來吸引廣告商和授權機構等潛在的收益來源。

 價值主張:對記者而言,價值主張與為何閱聽眾會轉到特定訊息提供者有所相關。雖然可以開放解釋構成「價值」的內容,但它涉及了長期的可信度和查證的實踐規範,同時也涉及像是交互性、閱聽眾參與和透明度等新的概念,新聞新創公司可能會因為企圖將舊有的觀念導入新型倡議中而遭受阻礙。

 資源:對新聞新創公司來說,保障足夠的資源以提供長期的持續性發展是最大的挑戰。相較傳統新聞業依賴廣告商和消費者這兩大收入來源,新創公司爭相從諮詢、聯合、活動主持及其他機會來創造收入。因此,創業型企業是在多變的用戶和投資者永久的不確定下進行運作,故只要能夠生存下來就能被視為是一種成功的模式。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一:事實查核者如何看待(think about)他們的閱聽眾?

研究問題二:他們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任務及目標?

研究問題三: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關於資源和持續性的議題?


方法:

本研究在2017年7月由Duke(University)Reporters Lab在網站中列出126位活躍的事實查核者進行普查,該實驗室是由PolitiFact 創辦人Bill Adair帶領。大多數網站是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與國際查核網站(IFCN;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連結,該網站是由位於佛羅里達的波因特媒體研究機構(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所創建,IFCN提供訓練、獎學金、網站和年會,且撰寫了一個關於無黨派、公平、修正及透明的來源、資金、組織架構和方法學的準則程式。

    作者記錄了每個網站的從屬關係及與資金來源有關的資訊:47個來自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包含美國的42個);46個在歐洲;14個在亞洲和中東;13個在南美;4個在非洲;及2個在澳洲。在可能的情況下,這些資訊可以從記者實驗室網站(Reporters Lab website)的描述中得到。如果描述的不清楚,則會查閱事實查核網站。如果網站附屬於傳統媒體或數位媒體機構(digital media), 網站則會被分類為「內部創業」,反之,則會被歸類為「創業家」,第二類則包含與大學新聞系和獨立新創團隊相關的網站。

    為了補充基本資訊,在2017年8月訪問了10個不同國家的事實查核網站的12名編輯或創業者,受訪者是經由電子郵件徵求,並刻意從網站名單上篩選出樣本,以獲得地理與情境的多樣性,其中包含5名女性和7名男性,此外,也提供所有受訪者相關的參與資料表,受訪者需完成同意書的簽署。訪談是透過Skype或電話進行,平均持續一小時,在參與者的同意下,記錄訪問和補充相關紀錄,屬於半結構式的訪談。而訪談資料將被用來分析與題目相關的研究問題。


研究結果:

從屬關係和資金來源(RQ1)

在126個事實核查營運中,有74個隸屬於較大的媒體機構,52個屬於創業家。區域差異與新聞自由的關聯鬆散,有59個美國和西歐的內部創業家網站,其餘的也大多建立在民主國家中,像是澳洲或韓國。相較之下,沒有獨立媒體傳統,或其他陷入民主困境的國家,其事實查核者正在興起,並更有可能成為新創公司,例如非洲、東歐地區和中東地區的業務。新聞自由和政治穩定差異很大的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則呈現混合狀態,其中包括9個創業家和6個內部創業家網站。

內部創業家大多是由其附屬媒體組織提供資金,大多數是傳統媒體或廣播,但在愛爾蘭、墨西哥和韓國等國家的事實查核者則是與數位媒體相關。在美國,有數十位事實查核員屬於PolitiFact的利基品;西歐的許多公共廣播公司都有事實核查單位,例如丹麥的Detektor和德國的Faktenfinder;挪威的Faktisk更提供了折衷的資金安排,藉有兩家報紙、公共廣播公司和商業廣播公司之間的合作努力,得到幾個基金會和信託基金的支持。

創業活動依賴於各種收入來源。在本研究的52家新創企業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表明有多個資金來源,有幾點特別值得注意:


 多數非商業企業擁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像是經由慈善組織、慈善捐款和用戶捐款組合等一系列的捐款資助。舉例來說,巴西事實核查網站Truco便是透過福特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會、Omidyar網路,以及網路眾籌獲取資金。

 美國政府與美國基金會一樣,扮演為新興民主國家事實核查倡議募集資金的角色。克羅地亞(Croatia)通過其在喬治亞州的大使館,從美國國務院獲取事實核查新創企業所需的收入來源。由美國國會透過美國新聞署資助的國家民主基金會來支持馬其頓、土耳其、烏克蘭和其他地方的事實查核員,美國8位創業型事實查核員都沒有獲得政府資助。

 即使廣告占許多收入來源之一,但對其依賴則相對罕見。巴西有8個小型創業型事實查核員依賴廣告,美國則有2個。另外,除了先前提到的支持形式外,還有14個組織是透過眾籌和其他用戶捐款。額外支持則包括來自非政府組織、媒體合作夥伴、學術機構及google和Facebook,為有效打擊「假新聞」而努力。


訪問

    對事實查核組織的編輯或創辦人的十幾次採訪中,了解大量關於他們如何看待他們的閱聽眾(RQ2)、他們所認為其為閱聽眾提供之價值(RQ3),及其任務所分配到的資源(RQ4)的看法。

閱聽眾:雖然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盡可能的多接觸到他們的閱聽眾,但他們認為社會影響者才是他們主要的受眾。記者則是第二大的受眾,在某些情況下也是重要的再分配者。FactCheck.org向新聞媒體提供免費的事實查核,包括媒體巨頭CNN和USA Today等。大學教師和年輕學生為第三個關鍵的受眾組成部分。在芬蘭和瑞典,事實查核者與學校廣泛合作,鼓勵批判性思考。

在一般用戶中,因年輕的都市居民大量的使用社交媒體,因此更加推動事實審查。藉由分享則能夠觸及到更多的閱聽眾,但它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巴西Aos Fatos的主管Tai Nalon便表示:「擁有越多的受眾,影響也就越大」。然而,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實際的閱聽眾仍然相對較小:為了提高知名度,大多數人依靠媒體機構、社交平台或受歡迎的政治領導人的再轉發(redistribution)。

事實查核員傾向積極的描述他們與閱聽眾的關係。而大多數受訪者強調,受歡迎的閱聽眾定義了廣泛的服務意義,涉及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查證聲明。事實上,尤其美國以外的事實查核員,他們看到了自己在促進公民賦權、媒體素養及參與的貢獻。巴西AgênciaLupa主任Chris-tina Tardaguila便表示:「任務相當明確:通過高質量的資訊來改善公眾辯論」。土耳其第一位事實查核員認為,選民是關鍵的閱聽眾,事實查核員除了提供真實的訊息外,更是要將根植於選民的價值觀,轉變為以議題為導向的決策。

在履行該職責方面,受訪者描述了與閱聽眾進行線上和面對面的互動。他們普遍表示,從需要被檢查的更新資訊到建議項目,他們都歡迎且鼓勵用戶詢問和貢獻。Tardaguila認為,讀者是創意故事的「重要貢獻者」,因為事實查核者可能專注於其他面向,而忽略了讀者所關注的事情。

為幫助公民自己進行事實查核,有些還提供培訓課程。墨西哥El Sabueso的Tania Montalvo說,藉由與新聞學院合作,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對數據進行實際檢查,而不只是在新聞記者會上寫下聽到的內容。總的來說,其目標似乎是盡可能的為複雜訊息世界中的媒體素養提供工具。芬蘭Faktabaari的Mikko Salo表示,透過工具和技術的展現,實現批判性思考,培養人們「將世界視為事實查核者」。

價值主張:事實查核員將公民賦權視為其提供的核心價值主張。位在蘇格蘭的Ferret的Rob Edwards說,事實查核員非常熱衷於真正的公眾參與,尤其在公投後對假新聞的憤怒加劇,他們的網站成為一個「相當豐富的行動主義環境」。事實查核者也希望政治人物負起責任,更不可試圖誤導公民。此外,獨立性和透明度則是另外兩個被廣泛視為事實查核者能提供的核心價值。獨立性被描述為事實查核者的公民價值,一些受訪者也表示,獨立性將事實查核者與媒體分開。AfricaCheck 創辦人Cunliffe-Jones表示,由於大多媒體企業被視為具有某種政治立場,因此他們認為將AfricaCheck設置為獨立的組織非常重要。內部創業者也將獨立性視為公正性的先決條件,特別強調獨立自主。透明度被事實查核員視為是他們的「名片」,是他們提供的內容的中心,它既是方法,也是產品,更被視為是一種差異化的表現,因為透明度為事實查核提供了方法和數據。

儘管不同企業間存在相當大的結構和文化差異,但鑑於主流媒體的惡化,訪談者普遍表現出「需要事實查核者」的看法,以為持續性新聞業提供未來。

資源:經由訪談補充了上面提供的財務資源概述的細節,內部創業家通常用來描述與上級組織的關係。創業家往往在建立和維持穩定的財務關係中爭執,尤其需要考慮到多樣化的收入來源,以傳達事實查核者並非按照任何人的意願行事的意志,多元化資金來源提供保障及專業運作的真正自由。多數創業家負責籌款、監督或製作多項事實核查。雖然創業家大多保持樂觀,但許多人仍表示資金源存在不穩定性,而缺乏有保障的資源同樣令人沮喪。有些人形容事實查核有點像時尚,尤其當「川普效應」這波浪潮消退時,慈善資金將隨之枯竭。

事實查核的人力資源也各不相同,12名受訪者中有半數(包括3家與大型媒體有關聯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全職員工人數不超過3人,AfricaCheck有19個為最多。有些事實查核員是額外兼職、零星或無償勞動,包括學生、志願者,甚至是退休人員。

儘管事實查核存在短期挑戰和日常的不確定性,受訪者們都表達對事實核查企業的熱切承諾,認為事實查核是新聞業的重要和潛在的復興。AgênciaLupa的Tardaguila說:「這證明了人們仍然希望獲得新聞」、「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我們的事實查核時,像新聞仍然活著」

Ferret的Edwards則說:「我不知道在5年或10年後是否會有更多或更少的事實核查,但仍然會有一些。在競爭利益、金錢、權力等的世界中,它始終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因為人們總是希望有人以公平、誠實、開放的方式評估他們是否被告知真相。」


結論:

這項探索性研究將事實查核者視為創新者,試圖理解他們對成功企業的三個核心方面的看法:閱聽眾、價值主張和資源。本研究結合了對金融結構的評估和對10個不同國家的十幾個事實查核者的訪談,探討創業家和內部創業者如何思考他們做什麼以及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的初步步驟。

在確定事實查核員認為其主要價值主張方面,特別是與傳統新聞提供者相關時,結果最為清晰。這些都圍繞著他們對媒體素養和公民參與的貢獻,他們獨立於政治和商業利益,以及它們對方法和訊息的透明度。實際上,他們強調向閱聽眾展示判斷所用證據的重要性。

此外,所有受訪者在談論閱聽眾時特別強調了互動,由於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進而促進和鼓勵用戶建議、更正和其他在線輸入(online input),並且大多還描述了各種形式的面對面交流。然而,他們在確定目標受眾,以及在數量和範圍有所限制的培訓課程外,來觸及目標受眾的策略方面仍有些模糊。對於那些旨在增強公民對話的組織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受眾目標,但對於創業家而言,這仍是一個非常難以實現的目標。另一個值得學術進一步關注的挑戰是,如何有效的連結更大且更多元化的社會尊重群體。

調查結果也顯示,不具備強大媒體機構的事實查核員與財務狀況不穩定的創業家相比差別不大。大多都依靠混合的補助金,這些補助金往往具有固定期限和用戶貢獻,通常會大幅波動。儘管沒有人表示他們對編輯獨立性有任何妥協,但是大多數接受訪問的創業家都要負責新聞的籌款活動。

然而,所有人都非常熱衷於讓閱聽眾及傳統媒體遠離舊有習慣,並認為這是對公民服務新聞的理解。事實上,調查結果表明,事實查核員既可以作為傳統新聞的延伸,在許多方面上也可對其進行修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無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無

關鍵字:機器人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181225水火導讀_fact_checkers_as_entrepreneurs_張俐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