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 the world overlook the media’s early warning of COVID-19?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Fu, K.-W. & Zhu, Y. (2020). Did the world overlook the media’s early warning of COVID-19? Journal of Risk Search Published online: 24 Apr 2020

https://doi.org/10.1080/13669877.2020.1756380 

導讀者:鄭宇君 

原作摘要:

本文探討COVID-19大流行的前三個月中,媒體在風險溝通中的作用,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分析了二個媒體資料集,中國的微博和全球新聞事件,並就中國的信息控制政策,全球風險治理以及世衛組織的作用等方面得出了一些初步觀察結果。 

重點整理:

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報導了第一批冠狀病毒病例。中國地方衛生部門於2019年12月31日首次聲稱該病毒“沒有明顯的人際傳播模式”(武漢市衛生委員會,2019年)。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已於1月初多次通知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但是,官方並沒有同時通知或警告公眾的事情。1月14日,世衛組織在一條推文中援引中國當局的調查稱,``沒有明確證據表明人與人之間會傳播這種疾病。''。世界許多地方在1月下旬至3月初增加許多確診病例,WHO最終在3月12日採取宣布新冠病毒為全球流行病,並構成重大公共衛生威脅。

面對新興傳染病的不確定性,社交媒體在危機中的預警是使公眾參與的重要功能,包括新聞媒體的報導自由有助公眾做出明確反應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儘管可能導致過度反應和錯誤信息的傳播,但主管機構的訊息透明是風險預警的最佳實踐,可為公眾提供訊息並建立信任。

但中國網路訊息的不透明性,限制關鍵問題的公開對話,控制媒體機構,壓制不同政見者和獨立記者的活動。中國公民經常訴諸社交媒體來接收和共享新聞,但當局擁有完善的審查制度來過濾信息,包括與危機相關的消息。例如,一條微博消息:“武漢肺炎不能被判定為SARS。武漢是中國唯一的病毒實驗室,也是世界一流的病毒學實驗室。有多種方法可以應對這種病毒。如果武漢無法弄清楚,那就沒人能處理了”,該文章於2019年12月31日下午發布。根據我們的監控系統Weiboscope,該帖子在一小時內被迅速審查。


Weiboscope自2011收集微博數據(Fu,Chan和Chau 2013)。Weiboscope針對一組高知名用戶和一組隨機選擇的用戶進行抽樣,每15-20分鐘檢索一次,當系統偵測到曾經發過的帖子在用戶的時間軸消失時,確認該帖子已被平台審查,即返回錯誤消息“權限被拒絕”,表示已完全審查消息。通過這樣的過程,跟踪了由66,126位知名用戶和52,268個隨機選擇的帳戶發布的社交媒體帖子,並記錄了其發布後審查的消息。高知名度的用戶產生絕大多數社交媒體內容(Fu and Chau 2013)和隨機抽樣的帳戶代表了普通用戶的聲音,這兩者的組合構成了整個微博用戶群中相當有代表性的樣本。被審查的消息定義為“權限被拒絕”帖子或“權限被拒絕”帖子的轉發。

在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7日之間,Weiboscope收集了11,362,502個帖子,其中1,230,353(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12199038)至少包含一個與爆發相關的關鍵字,當中2,104則被審查(千分1.7)。每日審查率(圖1)表示一些早期高峰,是中國政府在1月20日全面披露之前,是在泰國,日本和韓國的一些非本地冠狀病毒病例。1月20日之後的高峰對應於對武漢封鎖的公眾反應的審查( 1月24日),據稱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掩蓋(1月30日),吹哨者李文良醫生去世(2月6日),醫療資源後勤問題(2月10日),患者自殺(2月26日)。 

全球新聞對冠狀病毒的報導

以上數據分析表明,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在線討論受到限制。但是新聞媒體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做出回應?,我們使用另一個大型新聞事件全球數據庫(Global Database of Events, Language, and Tone, 簡稱GDELT),該數據庫記錄了Google新聞上所有國家和國際新聞報導的世界事件。我們的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研究大眾媒體報導冠狀病毒的程度。

我們在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之間下載了GDELT數據。我們利用了每個事件項的第一條新聞報導,其超鏈結包含文章標題。例如,《衛報》於2020年1月9日發表的名為“ “China’s Sars-like illness worries health experts””的報導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an/09/chinas-sars-like-illness-worries-health-experts。 我們以不區分大小寫的方式識別了標題至少帶有以下模式之一的所有此類新聞:“-coronavirus-”, “-pneumonia-”, or “-sars-”我們排除了2019年12月1日之前的事件,並從數據庫中獲得759,191個事件條目,這些條目鏈接到163,714條獨特的新聞文章,即多個不同的事件可以鏈接到同一篇文章。

 

圖2呈現全球新聞報導的與“冠狀病毒”,“肺炎”或“ SARS”有關的事件的每日趨勢。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在2020年1月20日之前幾乎是一條平線,但實際上每天平均發生數百次事件。截至2020年1月20日,總共發生了3155起事件,其中中國發生1616(51.5%),美國發生317(10.1%),泰國182(5.8%),香港166(5.3%),日本為142(4.5%),其他地區為717(29%)。這表明,即使中國政府沒有在1月20日之前對冠狀病毒作出任何正式宣布,僅向公眾發布了非常有限的信息,但在中國仍報導了一些有關冠狀病毒以及出口到其他地方的病例的報導。

1月20日,中國政府正式確認該地區向世界各地爆發後,全球對冠狀病毒的報導開始增加。新聞報導的事件數量急劇增加,並在2020年1月31日達到頂峰,但主要趨勢與中國的流行有關,但這種趨勢並沒有在2月份持續。從2月初開始,事件數量呈下降趨勢,直到2月23日。此後,意大利,伊朗,韓國和許多其他地方的局勢日益惡化,事件數量在2月的最後一周到三月第一個星期之間急劇上升。在3月初的事件數幾乎達到新的高度後,世衛組織於2020年3月12日宣布大流行。

在撰寫本文時,冠狀病毒大流行正在發展,情況每天都在變化。我們旨在基於上述初步數據分析提供一些意見。

首先,中國當局審查了有關冠狀病毒的在線討論,並限制了公眾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預警的機會。這與之前流行病學到的教訓形成鮮明對比,透明化和主動溝通對於早期發現和控制流行病至關重要。圖表顯示,中國的信息控制政策不僅限制中國人民對疫情做出必要和及時的反應,而且還可能延遲了全球媒體對即將到來的危機的關注,該圖表顯示在1月20日中國打破沉默之前很少有新聞報導涵蓋冠狀病毒的相關事件。在一個全球社會中,中國的本地信息控制政策不再對本地產生影響,而是對全球都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在1月20日中國承認爆發疫情,且越來越多的病例被出口到其他地方之前,世界似乎已經錯過或忽略了早期但微弱的預警信號。2月下旬,鑑於有關事件的新聞報導有所減少,世界還沒有對全球範圍內正在發展的大流行病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些時間間隔都是政府制定風險準備和管理策略的關鍵時期。

第三,從風險溝通的角度來看,在2020年的頭兩個月中國及鄰近各國案正在增加時,世衛組織似乎過於被動,無法對全球社會對報告的明顯增加做出官方警告。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在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大流行之前,大眾媒體和社交媒體已向世界通報了有關全球流行病的信息,WHO發佈落後於全球流行病以及許多人的期望。這些時間間隔都是政府制定風險準備和管理策略的關鍵時期。

Notes

 Weibo posts pertinent to COVID-19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a set of predefined keywords: 

‘疫情’ epidemic situation, ‘口罩’ mask, ‘病毒’ virus, ‘肺炎’ pneumonia, ‘冠状’ coronavirus,’感染’ infected, ‘确诊’ confirmed case, ‘隔离’ quarantine, ‘防疫’ combat the outbreak, ‘传染’ infection, ‘新冠’ novel coronavirus, ‘钟南山’ Zhong Nanshan, ‘封城’ lockdown, ‘非典’ SARS, ‘N95’ N95, ‘李文亮’ Li Wenliang, ‘蝙蝠’bat, ‘防护服’hazmat suit, ‘卫健委’health commission, ‘世卫’ WHO (abbr), ‘重症’ severe, ‘疾控中心’ CDC, ‘李兰娟’ Li Lanjuan, ‘流行病’ epidemiology, ‘华南海鲜市场’ Huanan Seafood Market, ‘人传人’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管轶’ Guan Yi,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消毒液’ bleach, ‘洗手液’ hand sanitizer, ‘危重’ critically ill, ‘张文宏’ Zhang Wenhong, ‘CDC’ CDC, ‘高福’ Gao Fu, ‘穿山甲’ pangolin, ‘粪口传播’ fecal–oral transmission, ‘WHO’ WHO, ‘飞沫传播’ droplets transmission, ‘疑似病例’ suspected case,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The keyword list was checked and confirmed by both bilingual authors to be sufficiently inclusive and specific.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延伸閱讀:l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摘要_Fu & Zhu 2020 Did the world overlook the media’s early warning of COVID-19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