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llective action events on Twitter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Bajpai, K., & Anuj Jaiswal (2011).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llective action events on Twitter,Paper present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ISCRAM Conference, Lisbon, Portugal

導讀者:黃淑琳

原作摘要:

        近年來許多抗議運動受到 twitter 使用的影響,例如發生在伊朗、摩爾多瓦、吉爾吉斯坦以及泰國的社會運動,都是透過 twitter 傳播訊息、協調抗議活動、躲避政府審查甚至散播錯誤消息...等。這篇研究以 2010 年泰國紅衫軍事件為例,分析 4 月到 10 月相關的 tweets,主要的目的是建立 Twitter data 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概念化與分析 twitter 資料的架構。

         研究者所提出的架構包含兩個面向,第一為分析訊息的內容和結構;第二為在 twitter 上抗議聲浪的構成。


研究背景

1. Twitter

和傳統部落格最大的不同在於本身的字數限制,使用者不用花太多時間與精力處理;也因此更新的頻率會變高。Twitter 的使用者、參與者、目的以及傳播模式也讓他成為「虛擬公共領域」的代表。

2. 社會運動和新媒體

過去 30 年,社會運動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但是社會運動中媒體,甚至是新媒體的部分卻沒有受到相同注目。Downing(2008)從社會運動中提出了五項能分析媒體的元素:社會變遷、動員、框架、社會網絡和跨國運動,這篇研究只談後四項。


架構

1. 收集 Twitter 資料

本研究的資料收集為:先收集包含關鍵字的 tweets,再以特定格式紀錄這些tweets,有助於之後的分析。研究者寫了包含 postGRE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Twitter crawler 儲存。這個 crawler 會以七天為週期,根據關鍵字(EX. 曼谷、紅衫軍...)將 tweets 寫入資料庫,相同 ID 的資料只會出現一次,如果 re-tweet 上面是不同 ID(可能被轉載)就會儲存在另一個資料庫中(專門存放 re-tweets 和詢問特定關鍵字的回應)


2. 建立樣本

泰國抗議事件的關鍵字收集從 2010 年 4 月到 10 月,總共六個月。本研究將以從 4/25~5/1 這一週之間,以「紅衫軍」為關鍵字收集到的 tweets作為樣本,總共有 2452 筆資料。由於本研究是為了探索並驗證概念,因此選擇小樣本 size。選擇 4/25~5/1 這週作為研究則是基於兩個原因,

第一:研究者希望將範圍縮小到研究較小規模的運動事件,因為其對草根性的集體行動更意義重大;第二,從 tweet 統計量可知,在這週中出現了三個局部最大值(local maxima),研究者認為他提供了多樣現象和可比較的基礎。

根據 Jackie Smith(2001)研究抗議 WTO 運用的分類制成,有十項分類,其中包含了傳統社會運動面向,還有新媒體。


分析

1. 結構分析

2. 內容分析

樣本涵蓋的這一週當中,泰國政府拒絕了紅衫軍的停火協議。協商破局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政府與紅衫軍之間的暴力衝突,其中以包圍朱拉隆功醫院事件達到高峰。

      「動員」最多出現於 26、27 號;「衝突 clash」內容集中出現在包圍朱拉隆功醫院的 28 號,而且還有包含「tactics」;整個期間都可以看到「領導」相關內容;「崩潰 disruption」字眼經常伴隨著「衝突 clash」,但是更多出現在朱拉隆功醫院事件之後。

疑似缺文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1. 「關鍵字」的找尋:如果是由下而上的運動,民眾的 TWEET 中使用的不容易是「正式」或「學術」字彙,搜尋關鍵字前應該要先了解特定文字使用的狀況。

2. 這篇研究主要以英文關鍵字看泰國事件發展,泰語使用者及以泰國人為傳播對象的本土資訊流與量仍不明。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Della Porta, D., and Diani, M.(1999) Social movements :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Oxford; Malden, Mass.

Downing, J. (2008) Social Movement Theories and Alternative Media: An Evaluation and Critique, Communication, Culture & Critique (1:1), pp 40-50.

Gladwell, M. (2010) Small Change: Why the revolution will not be tweeted, in: New Yorker

Langman, L. (2005) From Virtual Public Spheres to Global Justice: A Critical Theory of Internet worked Social Movements," Sociological Theory (23), p 32.

Morozov, E. (2009a) Moldova's Twitter Revolution, in: Foreign Policy.

Morozov, E. (2009b) Technology's dubious role in Thailand's protests, in:

Mungiu-Pippidi, A., and Munteanu, I. (2009) Moldova’s “Twitter Revolution”,"Journal of Democracy (20:3).

摘要_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llective action events on Twitt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