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ing News Discussion on Twitter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Bruns, Axel.; Burgess, Jean. (in press). Researching News Discussion on Twitter.Journalism Studies.


導讀者:邱楷恩


原作摘要:

Introduction

1. Twitter的不同使用方式

(1) 第一手消息/二手live討論 →原因:格式簡單、無處不連網、可以附加其他素材(如影像)

(2) 即時討論/評價 →守門人(分享、強調、評價…) →傳教士(資訊集散、使用hashtag)

(3) 評論 →因Twitter形同背景執行(ambient),重大事件發生時可以即時發布/分享訊息

2. 從邊陲到中央,twitter在重大事件時可能因掌握第一手資訊而產生溢散作用

Twitter as social networking site and information stream: followers and hashtags

1. 原創內容的社群實踐、大規模訊息分享和宣傳

2. 結構上有兩種網絡:以follower/followee關係為準的長期網絡、議題導向的浮現型短期網絡

3. [長期網絡] 用戶發推時會預設即時想像觀眾(imagined immediate audience),通常以發推者既有的社群網絡成員為主。當訊息被轉推,人們其實是將自己視為不同社交圈中的訊息傳遞者,此時主觀涉入(commentary)的成分大於散佈(dissemination)。

4. [短期網絡] 議題導向、浮現型的隨機社群,不需要人際網絡基礎。 →使用hashtag等於發布訊息給想像觀眾。此時長期、短期兩種網絡會重疊,訊息可以同時被發送者既有的網絡和hashtag討論串的參與者所接收,每個討論串 的參與者也都是潛在的訊息分享者(分享回自己的社群網絡)。

※比較

加入hashtag對話 =/= follow it→只出(增加能見度)不進(維持原本網絡)

Follow it =/= use hashtag →不一定使用hashtag,若使用就有增加能見度的意涵 →特色:tweets基本上是開放的,方便搜尋Methods for researching twitter 

API(限制多)→第三方API平台Gnip(花費高)→alternatives?

1. yourTwapperkeeper(yTK):開放原始碼軟體,可用來追蹤多組關鍵字或hashtag

2. Gawk:資訊處理 (open source, multiplatform, programmable command-line tool for processing CSV documents)

3. Excel:統計套件

4. Leximancer / Wordstat:文本處理軟體 Leximancer-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multiplatform: extracts key concepts from large corpora of text, examines and visualizes concept co-occurrence WordStat – commercial, PC-only text analysis tool; generates concept co-occurrence data that can be exported for visualisation

5. Gephi:網絡分析、視覺化

※限制:此種以關鍵字/hashtag為導向的研究,其限制就是抓不到此關鍵字 /hashtag以外的討論。因此,應將其視為合理的代表性樣本,而非包山包海的數據。(hashtag也可被視為一種權重,代表參與動機強度)

Development over time:可看出事件發展中重要的時刻,以及媒體使用行為/反應時間(如主流媒體報導後,twitter上隨即開始討論)

Key users:可觀察社群結構、帳號能見度,並檢視retweet和回應情況。有使用hashtag通常是retweet而不是回應,如前所述,使用hashtag是意圖增加訊息能見度,也因此真正的討論串(沒有用hashtag)反而容易被埋沒。

Mentions of key concepts and key actors:先從詞庫中抓取關鍵字,並觀察其討論情況。

Advanced network analysis:1) 用以找出具有betweenness(連結兩個網絡)的使用者;2) 將混雜的網絡視覺化、連結使用者與關鍵字、觀察不同關鍵字與行動者的關係


conclusion

這些工具可用以檢視twitter使用行為和其他媒體參與之間的關連。相較於傳統媒體,觀察twitter的好處是更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且較可排除外在影響。需要注意的是,API因企業入侵(抓取個資)而增加限制,抹殺掉學術研究的機會,但後者對於增進公共傳播其實很重要。


重點整理

1. twitter使用:一手消息、二手討論、傳教士/守門人、評論

2. 結構組成包含1) 以follower/followee關係為準的長期網絡、2) 議題導向的浮現型短期網絡

3. 使用hashtag通常是以增加訊息能見度為動機

4. 抓取個資雖有倫理上的問題,且撈資料的工具也會為了保護用戶個資而提高使用限制,但twitter用戶研究在學術研究領域仍然有其價值。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1. hashtag可被視為一種權重,亦即將hashtag放入訊息代表事件涉入度較高;但發送者有沒有可能只是注重訊息能見度(個人或議題的宣傳),真正關心議題內容者反而被排除在外?→研究限制

2. 前台(短期的hashtag討論串)vs.後台(長期的既有社群網絡)

摘要_Researching news discussion on twitter.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