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Sets the News Agenda on Twitter? Journalists’ posts during the 2013 US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Russell, F. M., Hendricks, M. A., Choi, H., & Stephens, E. C. (2014). Who Sets the News Agenda on Twitter? Journalists’ posts during the 2013 US government shutdown. Digital Journalism, (ahead-of-print), 1-19.

導讀者:朱蘊兒                    

原作摘要:

本文旨在比較新舊媒體記者在Twitter上的連結行為與歸因行為之差別。研究方法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了在美國政府停工期間(2013年10月1日-16日),來自8家媒體(新舊媒體各半)的40位記者的1175則推文。結果顯示:①記者均傾向於轉發自家媒體的新聞;②除了自家媒體外,記者均傾向於轉載傳統媒體的新聞,多過於新媒體;③記者彼此間的轉發或mention行為多過於記者與政府官員或民眾。

重點整理:

l  背景介紹:2013年10月,由於美國議會未能如期通過政府預算案,以至政府及國有的公園、紀念碑及其他設施被迫關閉停工,引起了民主黨與共和黨內部的激烈討論。

l  問題意識:過去的研究已經討論過媒體組織與記者個人如何使用Twitter,而本文的研究重點則落在新舊媒體記者在重大新聞事件期間的Twitter使用,看他們如何分享關於政府停工、平價依法保案和債務額度的新聞,如何分享連結、轉推與mention。

l  樣本容量:1175則推文、40位記者、8家媒體(新舊各半)

 

文獻回顧

1.      記者的Twitter使用:主要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新聞作品(Armstrong and Gao, 2010; Artwick, 2013; Lasorsa, Lewis and Holton, 2012; Vis, 2013),而在Lasorsa, Lewis and Holton(2012)的研究中發現,精英記者較不會在Twitter上分享觀點、與讀者互動;

2.      媒體組織的Twitter使用:將流量導向自家媒體網站,該類推文佔了超過86%的比例(Armstrong and Gao, 2010);

3.      且比起媒體組織來說,記者個人會與更多人互動;

4.      記者已將Twitter視為消息來源、比報、與讀者互動的渠道,且查看Twitter已成為記者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但同時仍以謹慎心態看待Twitter,小心被其干擾了對新聞價值的判斷(Parmelee, 2013, 2014; Willnat and Weaver, 2014)。

                     i.           作為新聞平台:美國的成年網民中有16%的人使用Twitter,而這其中超過半數的人都將其視為獲取新聞的平台(Holcomb et al. 2013)。

a)     使用者樣態:年輕、高學歷與高收入人群是將Twitter用作新聞平台的用戶的主要樣態。Junior:與Twitter網站總用戶樣態無異。

b)     排他性:比起其他社交媒體,將Twitter作為新聞平台的用戶,較不傾向于再轉向傳統印刷媒體、電視或廣播獲取新聞。

                       ii.       作為互動平台:公民得以參與新聞的傳播、框架與詮釋(Hermida, 2013),而記者得以與他們服務的社群進行對話(Mayer, 2011)。且由於Web 1.0時代已經過去,搜索新聞也已成為過去式,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新聞取代發佈新聞,變成更重要的事情(Olmastead, Mitchell and Rosenstiel, 2011)。

5.      跨媒體議題設定:

                        i.           傳統媒體間:權威媒體,如《紐約時報》,會為其他媒體設定議題(Danielian and Reese, 1989; Golan, 2006;Roberts and McCombs, 1994),報紙的報導篇幅會影響電視新聞的議題選擇,而電視上的政治廣告同樣也會影響報紙報導篇幅,Golan(2006)研究發現早間報紙《紐約時報》的報道篇幅與ABC、CBS、NBC的晚間新聞議題之間的相關性。

                       ii.           新舊媒體間:McCombs(2014)指出傳統媒體與網絡新聞媒體間也許共享著相似的議題,但未必就是前者影響後者所致,且新媒體的議題範圍更廣(Tran, 2014),網絡新聞媒體與廣播、有線電視及社群媒體的相關性高於報紙。Neuman et al.(2014)研究發現,Twitter用戶與傳統媒體的議題間有著雙向影響。

                     iii.           Len-Rios et al.(2009)發現,在健康衛生類新聞的選擇中,記者受到其他記者的影響勝過於公關人員。

6.      議題設定的兩種情況:網絡大大擴大了閱聽眾的選擇範圍,這使得議題設定過程變得更複雜,有人質疑,多樣的選擇也許反而會使得閱聽眾選擇性接收那些能夠強化他們既有政治立場的觀點。而在Shaw和Weaver(2014)的研究中,指出傳統媒體中存在著「垂直」議題設定,它們試圖將客觀真實的觀點傳遞給所有政治立場的人,但在廣播脫口秀節目、有線電視以及Twitter等媒體中,「水平」議題設定效果更顯著,信源傾向提供帶有政治色彩的訊息。

7.      即便閱聽眾選擇新媒體而非傳統媒體,在網絡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傳統媒體的網站(McCombs, 2005; Martin, 2014),許多新興媒體只是複製傳統媒體的新聞故事(Maier, 2010)。但也有研究指出,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議題設定效果並不顯著(Coleman and McCombs, 2007)。

8.      Heim(2013)研究發現,傳統媒體與中立或自由派政治部落格的議題屬性較為相關,而與保守派部落格的議題屬性不相關。

 

 

研究假設

假設一:鏈接分享行為

H1a:分享超鏈接時,記者更傾向于分享自家媒體的鏈接。

H1b:除上述情況外,記者更傾向於分享傳統媒體。

H1c:網絡新聞記者比傳統媒體記者更傾向于分享網絡新聞鏈接。

假設二:互動行為

H2a:新聞記者更傾向于轉推或mention同家媒體的記者。

H2b:除上述情況外,不論新舊媒體記者都更傾向於轉推或mention傳統媒體賬號。

H2c:網絡媒體記者更傾向于使用轉推或mention功能。

研究問題

RQ1:記者會更經常轉推或mention民主黨、激進、自由派賬號,還是共和黨、保守派賬號?他們更經常轉推或mention獨立還是政府賬號?

研究方法

從8家媒體(Bloomberg News, Business Insider, BuzzFeed, The Huffington Post, Los Angeles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Washington Post)立意抽樣出40名在政府停工期間頻繁發文的記者,使用TimeMachine抓取公開10月1日到16日與the Affordable Care Act或Obama-care或government shutdown或the debt ceiling有關的推文,共5920條,從中隨機抽取1175條進行內容分析與卡方檢定。

自變項:媒體類型(網絡媒體\傳統權威媒體)

因變項:超鏈接導向、轉推或mention

1.     超鏈接導向:分六類,自家網站、網絡媒體、傳統媒體、政府、其他來源、不包含鏈接或包含無關鏈接。

2.     轉推或mention:分六類,自家網站、網絡媒體、傳統媒體、民主黨或自由派政治人物、共和黨或保守派政治人物、獨立或中立政治人物、其他、不包含轉推或mention。

結果

1.     網絡媒體記者的PO文頻率更高,1175則推文中,有62.8%來自網絡媒體記者。

2.     超鏈接:有40.7%推文包含超鏈接,其中24.6%指向自家媒體,假設H1a得到檢驗。4.1%超鏈接指向網絡媒體,而8.9%指向傳統媒體,假設H1b得到檢驗。經檢驗,拒絕假設H1c,網絡媒體記者並不比傳統媒體更傾向於使用導向(非自家)網絡媒體的超鏈接。

3.     轉推或mention:有58.1%的推文包含轉推或mention,18.5%推文轉推或mention了傳統媒體,僅次於它的是自家媒體,占16.9%,網絡媒體占7.9%,因而H2a未得到檢驗,記者未必會更傾向於轉推或mention自家媒體,反而會更傾向于轉推或mention非自家的傳統媒體。而且,網絡媒體記者與傳統記者在轉推或mention網絡媒體行為上並無太大區別,拒絕H2c。另外,記者更常轉推或mention共和黨或保守派政治人物,且該現象在傳統權威媒體中更明顯。

討論

研究發現,傳統媒體記者在Twitter上活躍度不如網絡媒體記者來得高,以及記者主要將Twitter視為傳散自家媒體內容的渠道,除此以外的超鏈接主要指向了傳統媒體,與議題設定理論中跨媒體議題設定的預設——“權威媒體會為其他媒體設置議程”相吻合。但我們發現網絡媒體記者並不會比傳統媒體記者更常使用超鏈接。

而在轉推與mention行為中,儘管大多數推文都未含這兩項行為,但轉推或mention的對象主要是傳統媒體,而且不論是傳統還是網絡記者轉推或mention其他傳統媒體記者的頻率甚至會高過自家媒體。記者很少在Twitter上與讀者互動,他們互動的對象都是同業記者或政治人物。

而在推文主題上,新舊媒體記者也有不同的偏好。網絡媒體記者更傾向於報導政府停工對一般民眾、公務員、商家的影響,而傳統媒體傾向於報導政治影響。且推文主題隨著時間推移也在發生變化,Obamacare是初期的核心議題,而到了後期,債務額度變成核心議題。

另外,我們發現網絡記者與傳統媒體記者並沒有太大差別,這也證實了Gans(1979)和Reese and Ballinger(2001)的設想——媒體行業分享相同的專業文化與價值觀,如美國記者通常都是大學畢業,握有新聞學學位,位於社會中上階層,對新聞價值的判斷中都少不了準確、公平、可靠、即時與自主性。

新聞組織間的差異

新聞組織是否有正式或非正式的編輯室公約也是影響記者Twitter使用的一個關鍵因素。

《紐約時報》雖沒有正式訂立規範,但紐時的副總編Philip曾鼓勵記者“擁抱社群媒體”,但同時也提醒記者他們的言行不可避免地會同媒體報紙相關聯(Sonderman, 2012)。

《洛杉磯時報》則是更直接聲明:“記者必須在社群使用中,讓自己以及時報遠離責備與批評”(Los Angeles Times, 2009)。

《華爾街日報》對旗下記者有一系列嚴格的規範,包括不得在日報出版前評價其內的文章,也不允許誹謗同事與競爭對手。

《彭博新聞》要求記者謹記其公開言論必須符合專業要求,“Ask questions first. Tweet later”(Hohmann, 2011)。

《商業局內人》(網絡媒體)同樣也要求旗下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的言行需符合專業要求。

回到資料中,通過卡方檢定可以發現,《彭博新聞》和《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記者比其他媒體記者更常使用超鏈接。而在轉推與mention部分,《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記者最常轉推與mention,且其互動對象主要是其他傳統媒體記者,但比起其他媒體記者來說,這兩家媒體同政治人物的互動也更為頻繁。而《彭博新聞》與《華爾街日報》記者最常轉推與mention自家媒體,最少與傳統媒體記者互動,《洛杉磯時報》最少與網絡媒體記者互動。

這些現象或多或少都與前述組織規範有關。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與危機傳播相關之關鍵字及其概念內涵: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電子檔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摘要Who sets the agenda on Twitter_朱蘊兒_2015042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