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litics of mapping platforms: participatory radiation mapping after the Harley, 1989 Fukushima Daiichi disaster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輻射地圖繪製過程中的群眾參與和權力意涵

(Plantin, 2015)

Plantin, J.-C. (2015). The politics of mapping platforms: participatory radiation mapping after the Harley, 1989Fukushima Daiichi disaster. Media, Culture & Society, 37(6), 904-921. doi:10.1177/0163443715584102


導讀者:李欣穎

原作摘要:

2005年Google地圖API的發布刺激了地圖視覺化(mashup)的發展趨勢,網友在線上參與繪圖的文化也因而興起。本文將介紹在環境災難期間,關心事件的公民透過線上參與地圖視覺化平台獲得資訊的案例與啟示。根據在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所產生的輻射地圖視覺化的案例分析,本文將重點介紹兩種類型的網友線上參與。首先,參與數據的蒐集,包括無論是監控用的蓋革計數器(Geiger counters)數據,或從官方網站上爬蟲而來的數據。第二,參與數據的彙整與聚合,包括使用地圖視覺化來顯示從官方或眾包所得而來的各地輻射測量數量並進行比較。結論將指出線上平台凝聚線上參與的位置與時間性的重要性。

三個因素來解釋web地圖2.0的興起:自2001年起全球定位系統(GPS)訊號的可用性;各種動態編輯的程式語言(如JavaScript)的興起,以及最重要的:各種繪圖應用程式的API的開放(例如2005年的Google地圖或Yahoo地圖),提供免費(在一定的使用限制下)和使用者友善的基礎使用權限。

在20世紀80年代時,地理資訊系統的興起,引發了地理學領域的重要辯論(Schuurman,2000):他們所畫出的地圖是什麼?人們怎麼、或如何參與地理?以及技術在地圖視覺化中的位置(Crampton, 2010)。根據Jacques Derrida ( Harley, 1989 ) 和Michel Foucault ( Harley, 1990 )的說法,製圖是一種具體的知識力量,源自內部力量(當製圖員以特定的觀點在地圖上加上一個空間或一個事件)和外部力量(使用地圖者的權力)(Harley, 1989)。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後所產生的輻射地圖,與Web 2.0技術和批判理論有密切的關係。通過Google地圖API的使用,很多現成的且容易獲得的地圖底圖讓網友可以創建混和的地圖視覺化,並因此開創了不同於來自政府或東京電力公司(TEPCO)的官方報告的資訊替代來源。

本文將介紹如何基於地圖的技術特性,讓業餘愛好者可以參加了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發生後的輻射位置和輻射量,以及他們在日本的網路上的參與方式。這將解決以下核心研究問題:在業餘愛好者評估輻射情況後,如何在線上參與繪製地圖視覺化?核災創造線上參與的具體方式?如何做、以及有什麼啟示?換句話說,為什麼業餘愛好者願意評估輻射的情況並實際做出一個地圖,而且他們無法在其他參與式媒體上呈現,比如微博或部落格?###

研究發現,在創建輻射地圖之前出現了初步的步驟與群眾參與架構:定位,提取和發布輻射數據。隨著使用線上地圖與底圖具有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限制,它允許數據的集合與集中,這是地圖視覺化的第一步。

然而,雖然這些線上地圖可以方便使用,它們仍然需要讀取機器可讀的數據,最好是能夠透過API(諸如由Google地圖等)提供數據交換。要繪製輻射地圖所要克服的障礙是多方面的:沒有輻射數據、數據的性質是非結構化的、數據分散在多個網站間。因此,業餘愛好者使用蓋革計數器、或是從官方網站上提取數據,並將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格式,用以創建他們的輻射地圖。###

另一個障礙是,是否能在地圖上比較各種數據來源,或是不同數據集能否集中在同一個地圖上呈現。在本研究的案例中,數據透過一個平台Pachube得以聚合在地圖上。它透過一個API使資訊更容易地與Google地圖的API來對話。在政府和缺乏監測標準的資料讓業餘者普遍不信任的情況下,線上地圖聚合多個數據來源的這種能力被用來驗證政府的資料與行政措施。

專門針對現上製圖而建立和結構化數據集,並透過該線上地圖聚合不同的數據集來源以驗證政府資訊,展示了輻射地圖在技術和政治層面的群眾參與意涵。由於Carpentier (2011)所聲稱的,群眾的線上參與應該具有權力的概念。這些輻射地圖企圖讓資訊重新分配、始之更加均勻,讓全民更容易獲取有關輻射的信息,並提供與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不同側的公共監督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業餘地圖製作者決定不再只依賴於政府的數據,而是要找到產生數據的替代手段,以驗證官方的數據與措施。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以資訊權力與監督政府的角度解釋群眾進用數據與處理數據的抽象概念,可與社會運動或社會事件中的參與者使用科技工具的詮釋角度互相對話:科技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論文作者為了掌握科技工具使用者的使用動機,除了訪問那些業餘愛好者,還找到輻射測量工具的公司老闆與地圖繪製專家,討論業餘者自行蒐集的資料的準確度與極端值處理方式。這告訴我們若要捕捉事件中行動者的參與動機和脈絡,應找到事件中重要環節的行動者進行訪問。

第三:論文最後討論科技工具在事件結束後的時間性與地方性中斷問題。論文指出線上輻射地圖平台為群眾參與輻射資料建置過程指出了參與的位置和參與的時間經驗累積。但是在事件結束後、研究者論文撰寫的期間,部分平台改組、停止使用或售出。一來,研究者應即時蒐集資料。二來,這種事件後群眾資源的消逝應納入後續研究進行分析。

第四:作者建議,若要調查事件中的科技參與,應將科技物產生之前與之後的狀況盡可能納入研究範圍,而不是只將研究聚焦在輻射地圖本身。


摘要「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輻射地圖繪製過程中的群眾參與和權力意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