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hotographs and environmental agenda setting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Jenner, E. (2012). News photographs and environmental agenda setting.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40(2): 274-301.

導讀者:盧安邦                              

原作摘要:

重點整理:

“who sets whose agenda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McCombs, 2005: 249)

 

前言

根據討論媒體與政策關係的既有文獻,Soroka’s (2002a, 2002b)發展出了系統性的研究方法檢視媒體、公眾以及政治制定者之間的動態複雜互動關係。

照片被認為對政策有一定影響,但針對此議題甚少有系統性的研究。本研究因此試圖檢視此問題,並將焦點鎖定在環境議題上。

為什麼研究新聞照片重要?

一、新聞媒體上的照片對政策制定具有強大影響力這件事為人廣為接受。

二、與新聞報導相較,照片的產製較不牽涉與消息來源的協商,因此或許能產製出較不受控制的內容。

三、先前研究發現照片對人們關於議題的理解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議題設定

過去關於議題設定過程的研究大多鎖定在三個關鍵角色的互動:媒體、大眾以及政策制定者。同時包括三者的研究則非常稀少。

媒體議題通常操作化為一定期間內關於特定議題的報導文章數量;公眾議題通常操作化為人們對何為「最重要的問題」(most-important-problem, MIP)的感知;政策議題則指政治官員所注意或致力的議題。

 

公眾議題(Public agenda)

超過150篇文章討論媒體議題對公眾討論的影響力,它們針對電視新聞(Iyengar & Kinder, 1987)、新聞雜誌(Kellstedt, 2000)、報紙(Golan & Wanta, 2001)、圖片(Wanta, 1986)以及網路新聞(Roberts, Wanta, & Dzwo, 2002)等不同來源進行了研究。綜合來說,這些研究發現媒體議題愈顯著,會大大影響到公眾議題,即使將實際發生的事件(real-world events)考量在內也一樣。公眾議題較傾向於跟著媒體議題走,而非客觀事實(objective facts)。

然而,針對媒體議題設定的不同研究結果並不一致,研究發現導致這差異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議題特性,而非媒體差異(Soroka, 2002b):那些無法被直接觀察到、戲劇性(dramatic)以及具體的(concrete)議題會具有較強的議題設定效果(Soroka, 2002a, 2002b; Uscinski, 2009)。

媒體議題與政策議題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較為歧異;而雖然早期研究發現公眾議題與政治議題之間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致性」,此兩者的關係卻較少受到檢視(Jones & Baumgartner, 2003)。考量到影響力的方向性,Soroka (2002a, 2002b)則發現在某些議題上,公眾對議題的關心確實會影響到政治議題。

 

媒體議題(Media Agenda)

較少研究關注公眾與政策制定者如何影響媒體議題,然而,關心大眾傳播產製慣例的學者則發現公眾議題會透過記者對新聞價值(e.g., Gans, 1979; Tuchman, 1972)以及媒體商業利益(e.g., Hamilton, 1998)的認定,而對媒體議題產生影響。

 

政策、新聞以及公眾議題

本研究目標在於檢視在環境議題上,新聞媒體中的照片是否影響了公眾以及政策制定者對議題的關注。

明確的研究問題如下:如果我們控制了媒體議題(報導數量)變項,新聞媒體中與環境議題相關的照片(照片數量)是否會影響公眾議題(MIP)以及/或者政策議題(委員會次數)?

本研究使用近似向量自我迴歸(Near-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又被稱為近似無相關迴歸(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SUR)測量公眾、新聞媒體與議會三者間針對環境議題的動態雙向關係。並使用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Granger causality test)以及衝擊反應函數(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測量在環境議題上,新聞照片是否影響公眾議題以及政策議題。

 

方法

 

測量 (內在變項 Endogenous Variables)

印刷媒體議題

在印刷新聞媒體在環境議題上的議題顯著性方面,本研究計算1969至1992年間發表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新聞數量,並計算每個月的報導總量,以月為單位計算與先前使用VAR研究媒體議題設定之相關文獻一致(Bartels, 1996; Soroka, 2002a, 2002b)。


照片議題(Photographic Agenda)

在印刷新聞媒體在環境議題上的議題顯著性方面,本研究計算1969至1992年間發表在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上與環境議題相關的照片數量,並計算每個月的報導總量。只有那些在文本中明顯可指認與環境相關的照片才會被納入計算。

報導與照片來自不同媒體會不會有問題呢?作者認為過去研究指出全國性媒體之間在對議題的關注上有著高度一致性,因此,正如紐約時報常被認為能夠代表整體媒體議題,時代雜誌也具有其代表性。

為何選時代雜誌而不是紐約時報?

一、相較於報紙,新聞雜誌更常用照片說故事。尤其在本研究挑選的時期中,新聞雜誌發表的新聞照片較之報紙更多、更重要且品質更高。

二、紐約時報照片較少,關於環境的議題也少,導致可供分析的資料有限。

 

政策議題(Policy Agenda)

本研究測量政策議題的指標則為議會中委員會所舉辦的聽證會(committee hearings)。

除了內在變項外,本研究將三個結構政策變項納入政策方程式的測量中:選舉、財務會計、預算。選舉以及財務會計指的是年度時程,預算所指則是每年投入在環境上的預算占總預算的百分比。

將此三變項設定為外因乃因議題設定效果會受到選舉、財務會計時程以及預算量的影響,將此三外部變項考量在內,希望能強化本研究設定之內因(也就是聽證會)在解釋上的準確度。

 

公眾議題(Public Agenda)

公眾議題的測量使用蓋洛普調查機構所進行的MIP question。

而在內在變項外,下列現實指標(real-world indicators)也被納入考量:

一、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美國的空汙物質排放量(CO, NOx, VOC, SO2,PM10);

三、美國樹木砍伐數量;

四、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公告的瀕臨絕種生物數量;

五、美國的綜合前導經濟指標(composite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將這些指標納入考量能讓我們檢驗是否公眾、媒體與政策對議題的注意力與現實發生的事情相關。

 

Time Period

為何只研究到1992年?因為本研究目的在於檢視新聞照片是否對政策與公眾議題有著不一樣的影響,在此目標下,作者認為應簡化研究的複雜性,故選擇網路出現之前的時期進行研究。

 

Model and Estimation Procedure

三方程式議題設定模式(three-equation agenda-setting model)如由Zellner (1962)提出的near-VAR known as SUR已經使用在很多地方,Hamilton (1994) 認為VAR成為研究經濟系統時間動態上的熱門方法;此方法並且也被用在議題設定研究上(Bartels, 1996; Edwards & Wood, 1999; Soroka, 2002a, 2002b)。

為了回答本文研究問題,作者建立了兩個不同的方程式系統。第一個是三方程式(媒體報導、公眾議題以及政策議題);第二個方程式則加入照片議題。最後,本研究使用Granger causality tests來檢視四方程式模型較之三方程式模型更具解釋力。

 

研究結果

 

Time Series Trends and Real-World Indicators

除了政策議題外,媒體議題與公眾議題對環境議題的關注皆呈現出浪潮式的循環。雖然兩類媒體內容呈現出類似模式,但若細查之,則可發現兩者循環模式略有不同,文字報導較為持續而穩定,新聞照片則變動較大。


Three-Equation Model: Granger Causality

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可測量一個變項的過去值是否能夠成功預測(或減少預測錯誤)另一個變項的值。Granger結果顯示所有時間序列皆為自相關(autocorrelated)[1],每個變項的過去值皆能成功預測自身的現在值。而除了政策與媒體議題不相關外,結果發現大多數變項之間都存在相互關聯。

 

Testing the Four-Equation Model

外生性檢定(block exogeneity test):統計結果(c2=56.271)指出照片議題變項強化了模型的解釋力。

 

Granger Results

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結果則發現照片議題在環境議題中,對議題設定的動態關係具有統計上的重要性。

 

首先,照片議題顯著地影響(Granger cause)了政策、公眾以及媒體報導。其次,其影響效果與文字報導的議題設定有所不同,文字報導影響公眾的注意,卻對政策注意沒有影響;而新聞照片則對公眾以及政策議題都有影響。

在此模型的測試結果中,文字報導對環境議題的重視受到其自身以及公眾討論的影響,但不受政策議題的影響;公眾議題受到文字報導、照片議題以及政策的影響;照片議題則單方面地受到了文字報導的影響。

 

衝擊反應函數Impulse-Response Functions[2]

衝擊反應函數的結果發現,首先,與照片相較,文字報導能夠引發較不強烈但卻確定的民眾反應,文字報導呈現出能對公眾議題帶來較為直接、一致且顯著的影響效果。而照片對公眾注意力的影響可能較為強烈,但同時也較為不確定(反應速度較慢)。公眾在照片發表出來後的12個月呈現出更為關注環境議題,但卻很難看出照片議題與公眾議題間的關連性。

另一方面,政策議題受到照片的影響較之文字報導或其他內部變項更大,照片對政策議題的影響直接、強烈且具持續性(超過10個月),事實上,作者指出照片是變項中唯一能夠顯著引發政策決策者反應的變項。

 

討論 

本文研究照片對公眾、政策議題是否具有影響力,並試圖檢視其所帶來的影響與文字報導是否具有差異。研究結果發現照片確實具有公眾議題以及政策議題的議題設定效果,且其效果與文字報導有所不同。

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以及衝擊反應函數結果指出環境相關文字新聞的增加能立即而持續地帶動公眾對環境議題的注意,但卻無法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照片則不同,他能顯著地對政策制定者產生影響,但與公眾議題之間的關係則較不明確。

然而,若我們要宣稱政策議題之所以受到照片的影響是因為照片所內涵的「真實性」,那該如何解釋公眾對照片的模糊反應?

作者提出的解釋是,照片需要觀者所提供的脈絡才會有意義。相對於公眾,政策制定者可能較具有必要的背景知識,也能對照片產生較為統一的意義詮釋。

 

[1]將一個有序的隨機變量系列與其自身相比較,這就是自相關函數在統計學中的定義。每個不存在相位差的系列,都與其自身相似,即在此情況下,自相關函數值最大。如果系列中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存在相關性(不再是隨機的),則由以下相關值方程所計算的值不再為零,這樣的組成部分為自相關。

[2] 衝擊反應函數是追蹤當殘差項受到一個標準差或一單位衝擊時對目前與未來變數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衝擊反應的步驟首先增加方程式的誤差項(例如,改變一個標準差),同時假設此衝擊僅僅發生於該期且其他變數的誤差項為零,接著觀察各變數在未來受到此衝擊的改變。根據衝擊反應分析函數,可以觀察模式內某一內生變數以一個標準差之大小發生自發性變動時,對於模式內所有內生變數當期與未來數期之動態影響過程,如此可看出變數間之相互影響為正向或負向,持續性或跳動性。

摘要Jenner, E. (2012). News photographs and environmental agenda setting.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40(2) 274-30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