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ty Valve or Pressure Cooker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Jonathan Hassid(2012). Safety Valve or Pressure Cooker.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 212–230

導讀者:黃淑琳

原作摘要:

過往的研究大多在談論中國網路使用者是在挑戰還是強化國家權力,鮮少探就網路內容與傳統媒體的關係,以及其對於國家與社會的影響。因此作者用了兩個譬喻:Safety Valve(安全閥)和Pressure Cooker(壓力鍋),探討中國部落客對於新聞議題的討論,會造成什麼影響?能夠像安全閥在網路上發洩憤怒、減少政治與社會的緊張壓力;還是像壓力鍋一樣增加壓力,甚至引發衝突?這篇研究配合電腦輔助,進行部落格與報紙的內容分析、建立時間序列、個案研究,也透過訪談佐證數據資料與推論。


重點整理:


研究對象

(BLOG)對於分析研究更具吸引力。原因如下:

1. 中國使用BLOG的人超過2億,有相當豐富的材料。

2. 相較於微網誌或BBS,BLOG保存的時間較長,容易收集材料;而且BLOG更新速度較微網誌慢,較易與媒體報導進行比對,觀察和傳統媒體的相互影響(且信度高)。

3. 可和過往針對中國部落格對於政治影響的研究進行比較。


研究方法

字詞庫進行;訪談是為了佐證數據結果,因此見於討論。

1. 內容分析:使用包含34個事件種類(科學、財經、政治、釣魚台等)的詞庫和中文正負面字詞列表作為分析詞庫,利用電腦程式YOSHIKODER多語言內容分析工具,比對不同事件種類的關鍵字出現在報紙和BLOG上的頻率。(TABLE 1)

2. 相關分析:首先,利用時間序列法的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式(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建立34個事件在報紙與BLOG上討論的時間序列。接著,利用BLOG和報紙在分析時留下的白色雜訊殘差(the white noise residuals)進行7-day lag的相關分析,這方法可以測量BLOG和報紙互相影響的程度,也能預測報紙和BLOG討論某議題時LAG的時間(TABLE 2)

3. 質性討論:討論從2003~2011年最熱門與最常被研究的中國事件,包含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和2009年的烏魯木齊騷動等


研究結果

議題種類包含:

議題種類包含:

盡力引導和形塑議題討論的方向。(溫州動車)


結論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摘要_Safety Valve or Pressure Cooker.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