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ent Media Technologies, Speculation, Expectation, and Human/Nonhuman Relation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Anne Galloway (2013). Emergent Media Technologies, Speculation,Expectation, and Human/Nonhuman Relation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57:1, 53-65

導讀者: 鄭雅云

原作摘要:

在新興媒介科技(Emergent media technology)中表現形式與實踐都非常不同,既然是行動者是人類/非人類的話,面臨傳統科技社會學的挑戰,研究這種「行動中」的科學便出現了理論和研究法上的問題,因此作者這篇企圖要釐清:要如何研究新興媒介科技,若關心的行動者是「非人類」(non-human),根據行動者理論的始祖 Burno Latour,提到「因為一個爭論的解決是社會得以穩固的原因,我們不能用社會來解釋一個爭論是如何解決和為何被解決的」,應該要以積極的態度考慮人類與非人類的狀態,必須置換觀察者的角度,因此作者強調的是人類與非人類的關聯性(旨趣聚集)如何涉入新媒體科技的產品生產與消費,將研究對象從人類、使用者、觀眾的方法,轉為行動者(人類與非人類)之間是如何創造特殊關係、他們可能變成(更好或更壞)的什麼。

重點整理:

前言:提到網路為主的研究有非常多豐富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現在進入嶄新的「普遍

運算」Ubicomp 稱作是「後桌電時代」,結合行動通訊、網絡、衛星定位等科技,讓人們

能「隨時、隨地」溝通。

• 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研究是結合了社會與科技物的關係,近來圍繞著「定位媒體 locative media」(從虛擬遊戲到社交網絡行動地圖),研究 Ubicomp 如何重塑人們的空間與文化。新興媒介創造了 Technosocial,因為有這些科技物而產生社會性的種種情境下,新媒體形式與實踐引起作者好奇_媒介尚未出現在這些景象以前。以「未來導向」ubicomp 的科技證據、推測性設計的研究方法,想提供一種討論:研究者如何理解「非人類」是新興媒體的製造者之一。同時,根據關係社會學(sociology of association)和預期(expectation)來理解人類與非人類關係的創造能力。

• Non-human:根據行動者理論的始祖 Burno Latour,「因為一個爭論的解決是社會得以穩固的原因,因此,我們不能用社會來解釋一個爭論是如何解決和為何被解決的」,應該要以積極的態度考慮人類與非人類的狀態,必須置換觀察者的角度。我們經常為這些「非人類」的代言,「非人類」,例如動物、植物、無生命的靜物(火車)都可以被視為是能動者,擁有各自旨趣。只要出現在合適的位置、做適合的行為,便能一齊創造更有效率的新興、連續性集合體。

• 作者強調的是:人類與非人類的關聯性(旨趣聚集)如何涉入新媒體科技的產品生產與消費,從研究人類、使用者、觀眾的方法,轉為注意行動者(人類與非人類)之間是如何創造特殊關係的思考。Not just what things are but also what they might yet become – for better and worse

• Science, fiction, speculation design

「科幻和推測性設計」與 Ubicomp 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例如 2002 年的<Minority Report>電影關鍵報告中預言 2054 會出現的科技已經發生了,例如觸控式螢幕、客制化廣告(眼球經濟)。

• Burce Sterling(2006) RFID (如悠游卡、電子病歷)、Paul Dourish(2008) 研究 HCI 實際Ubicomp 應用研究,例如設計上實踐文化想像、與產生隱私權與控制問題。

• Dourish & Bell(2011):「以未來導向」的文化想像與 Ubicomp 之間有更複雜的關係。他們宣稱並非「對事情如何變得不同(have been different)感興趣」,而是在於「在不同團體、位置、情境下現代 ubicomp 產生特色,使他們現在已經(they are already different)不一樣了」。影片:A day made of glass.

• Anticipation, hope, expectation, promise

科幻片中虛構的科技會讓觀眾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令人興奮的事情,同樣的,「希望和預期」在科學與的發展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 預期 Expectation:

(1)generative:創造新角色、關係。

(2)performative:有行動相關性、定義角色、作為行動者與團體關係的中間、科技物的想像與具象化、動機、重塑社會空間_未來事物奠基於當下,也就是說,Ubi-tech-media 的未來似乎是現在行動創造。

(3)Brokering:作為行動者與團體關係的中介,、科技物的想像與具象化、動機、重塑社會空間_未來事物奠基於當下,也就是說,Ubi-tech-media 的未來似乎是現在行動創造。「有人質疑 ubicomp vision 始終是幻象而已,無法成為能動者 agency 該如何分析?」作者想則認為未來便是原因的這種說法,是對現在合理化的做法。如果觀眾可以區分出虛構的原因(未來科技),那是因為他們基於現今的推論,ubicomp vision 有這樣的力量可以扭轉預期邏輯。


• EMT 和人類/非人類的關係

在未來可能會浮現的,以無法預期的方式或實際媒介中塑造現在,將帶領著我們走去哪?作者提出也許是「non-designers」,設計者之外的人會成為未來推測性設計的製造者,因為他們成為令人感興趣某一個研究主題、或研究的方法,而不僅是一個產品產出,此概念是與新興媒體類似的。


• The future is now.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1. 誰是 ubiquitous media visions 的生產者,他們如何描述人類與非人類關係?

2. 要是我們忽略了非人類的產品和過程,我們所持失去了怎樣的立場?

3. 如何預期特定未來的人類行動性創造、預期他們的創意?

4. 這些文化性的生產,如何支持或挑戰設計者的意圖?

5. 現存的實證研究(與媒體民族誌合作)和推測性因素如何作為分析主體與客體的影響?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A DAY MADE OF GLASS>

http://www.wired.com/beyond_the_beyond/2011/02/design-fiction-corning-a-day-made-of-glass/


摘要 Emergent Media Technologi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