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retly Political: Civic Engagement in Online Public in Kazakhstan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Irina Shklovski & Bjarki Valtysson (2012): Secretly Political: Civic Engagement in Online Public in Kazakhsta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56:3, 417-433.

 

導讀者:  陳泓勳                            

原作摘要:

    本文主要問題核心為:公共領域是否會透過數位領域的溝通而出現,並且關注網路大眾如何在其中運作。雖然數位科技已經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科技中介的公共性仍有疑慮,不只是在媒體環境結構面,公民能動性也是。

    審查(censorship)、網路大眾(networked publics)、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等是本文的重要概念。以公共領域的概念來看網路論壇中的傳播,透過研究哈薩克的線上論壇,來看不同大眾的參與如何界定了這樣的文化公共領域。Habermas以溝通密度、組織複雜度、範圍三者,界定了三種不同的公共領域,而本文關注的是他對於公共領域與大眾之間連結的概念化,特別是文化公共領域在網路上的發展(Dahlgren, 2009)。

    哈薩克是個網路發展剛起步的國家,調查顯示,只有三成的民眾在過去一個月中碰過電腦至少一次。而政府也致力於不同形式的網路審查與控制,沒有明確的規範就進行關站,或是向論壇施壓。

    透過半結構式訪談38人(約有18個人提起Center of Gravity, ctkz,論壇,只採18人的訪談內容),2個焦點團體,以及非正式的論壇觀察,來看Center of Gravity論壇上的大眾活動。

    政府對於網路管制的結構,與在地社群的討論規範與參與,兩者之間就在網路論壇上形成互動,這樣的形塑可以再概念化,用Habermas的system與lifeworld的概念來看,system作為形塑統治的規範、即是政府網路管制,策略式殖民讓lifeworld行動趨向一致,兩者之間透過公共領域中介,system的策略性行動與lifeworld的溝通行動互相影響。公共領域的彈性本質,讓其中可以包含各種大眾,包括網路大眾。根據boyd認為網路大眾是獨特的,在網路空間中,與人、科技、實踐共同建構。

    此論壇仍應以文化公共領域來談,如Dahlgren所示,engagement和participation是產生溝通行動的關鍵,當engagement被融入participation時,將會使公民能動性提升、與實踐撼動連結,讓公民得以被賦權。此過程發生在個人,但並不能從群體中分離,仍取決於個人與公民群體(civic bond)的連結度,而公民群體又建立在公民文化之上,公民文化包括知識、價值、信任、空間、實踐、認同,而ct.kz本就是聚集知識的地方,並建立在價值、實踐、信任、空間之上。網路大眾在lifeworld中投入文化再生產,而有不同的議題在流動,如政治,Mouffe就認為在政治流動上,對立的重要,各公共領域中都有對立,但流動的政治可能包含在lifeworld的討論中,代表世俗的討論可以被建構為一種政治。本文就以Dahlgren所提的六種面向來看engagement與participation。

    以三種大眾進行討論:世俗的(mundane)、議題的(issue)、對抗的(counter),分舉例子:自製肥皂者、車子同好、熱心公益。世俗的較多是資訊的交流以及部分情感支持,如分享肥皂的製法、尋求他人支援,屬於engagement與participation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現,以Bakardjieva的subactivism概念來看,是一種主觀經驗的政治存在於每天的生活中,他以mundane citizen指稱生活實踐與公共無盡的對話。

    車子同好除了會再論壇分享資訊,重要的是由車子所形成的高度認同,並且因為哈薩克的基礎建設較差,也衍生出焦多的公共討論,被認為是有討論到政治,但仍不屬於strong public。相對的熱心公益者就較具有對抗的意涵,對於國內的醫療問題嚴重感到心痛,而不斷提起反抗政府的議題,並且希望公民崛起、引領社會改變,存在較多的政治討論,維持從屬地位的自覺,從社會議題連結到政治概念。

    本研究提出system對於lifeworld溝通行為的策略殖民的例子,而論壇鼓勵世俗的討論、少政治,但兩者其實密不可分,官方企圖防止文化公共領域的意見發布變成決策的政治領域,但日常生活的討論中也蘊含了政治的。但作者也認為本case不完全符合habermas跟Dahlgren的理論,扣掉審查等機制、論壇仍有參與,但依然還在ctkz中發展獨特的溝通模式。Cdkz有許多社會議題、團體並存,因為論壇的管制,反而成為subactivism的空間,充滿了知識與價值,也讓文化公共領域興盛與組織。也表示這樣的網路大眾依然是政治的,只是是祕密的。

 

重點整理:

官方企圖防止文化公共領域的意見發布變成決策的政治領域,但日常生活的討論中也蘊含了政治的

因為論壇的管制,反而成為subactivism的空間,充滿了知識與價值,也讓文化公共領域興盛與組織,成為祕密的政治流動。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Dahlgren, P.(2009). Media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Citizen, communication,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摘要 secretly political.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