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facturing dissent: The discursive formation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2006–2012).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MacDonald, M., Homolar, A., Rethel, L., Schnurr, S. & Vessey, R. (2015). Manufacturing dissent: The discursive formation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2006–2012).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9(2): 173–197.

導讀者:盧安邦            

重點整理:

本文結合論述分析以及語料庫分析,針對2006至2012年間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SC)決議書(resolutions)以及美國The New York Time、The Washington Post、英國The Times以及The Guardian四報內容。

 

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國際政治領域中關於核武擴散相關論述結構為何?二、英美兩國報紙中關於核武擴散相關論述結構為何?三、和武擴散相關論述從政治領域轉移至公共領域時,會發生甚麼樣的矛盾、改變以及轉化?

 

本文認為,核武擴散相關論述是在國際、國內不同機構交流構成的跨文本動態關係中發展出來的,要看到這複雜的動態關係,就不能僅看單一類型文本。而既有研究要不就是僅關注單一特定類型文本,要不就是受限於質性方法而無法分析大量文本。因此本研究關注不同場域之間論述的互動轉換,並且藉語料庫分析技術擴大資料分析量。

 

Methodology

本文方法論取徑結合後結構論述理論(after Foucault, 1972)、批判語言學(after Kress and Hodge, 1979)以及語料庫語言學(after Stubbs, 1996)進行分析。

 

分析語料使用UNSC決議書以及以及美國The New York Time、The Washington Post、英國The Times以及The Guardian四報內容,因為這些報紙內容包含政治光譜兩端,且公認較為可信而嚴肅。

蒐集新聞資料時使用新聞資料庫Nexis UK,挑選2006至2012年間四家報紙中包含關鍵字‘nuclear crisis’ 或 ‘nuclear proliferation’的所有文章。資料被轉換為機器可讀的相同格式。

 

 

使用Wordsmith Tools 提供的word list program、lexical trends找到關鍵字,並以log-likelihood algorithm (hereafter LL)來測定字詞出現頻率是否較之其可期待的一般情形為高,藉此找出語料庫中最為顯著的關鍵詞。

 

因為報紙與UNSC的資料類型不同,量差異太大,因此報紙內容的參照語料庫設定為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 2007);並在UNSC整體決議書之外,蒐集所有標題包含”nuclear proliferation”的決議書,作為子資料集,將之參照2006至2011所有決議書,找到最為顯著的關鍵字。

 

分析上,針對每個語料庫的出現頻率前一百名之關鍵字進行質性分析,結合共詞(concordance)與並置詞(colocation)資料,資料分析時,首先找出關鍵字的前後脈絡(文章沒有說其對脈絡的定義,到底會看多長?) ;其次,計算出現在關鍵字前後五字內共現詞彙的出現頻率。

 

(像這樣)

 

A comparison of UNSC resolutions and US/UK broadsheets

分析結果發現關鍵字主要呈現出三類:行動者(actors)、策略行動(strategic actions)以及科技(technologies)。

 

行動者

在UNSC的文件中,伊朗IRAN (n =340)較常與nuclear (n = 79)、programme (n = 41)、activities (n = 26)共現,常以‘nuclear activities’出現。

 

伊朗在語言處理上常被視為UNSC政策的接收者,如‘persuade Iran …’(n = 9), ‘calls upon Iran …’(n = 7), ‘encourages Iran …’(n = 6) and ‘urges Iran …’(n = 1)。

 

nuclear也常與IRAN (n = 670)共現,並常與North (n = 244)以及Korea (n = 240). Nuclear一起出現,詞彙如‘nuclear Iran’ (n = 53)、‘nuclear-armed Iran’ (n = 25)以及‘nuclear-weaponscapable Iran’ (n = 2),許多名詞從未出現在UNSC的文件中。在報紙文章中,Iran較常與‘nuclear weapons’ (n = 126)一起出現,而非在UNSC決議書中較常見的‘nuclear programme’ (n = 39)。 

 

策略行動

主要有三類: PROGRAMME/PROGRAM, PROLIFERATION以及NON-PROLIFERATION。值得注意的是,CRISIS在UNSC整體文件中是重要關鍵字,卻完全沒有出現在本研究的次文本集(那些標題提到nuclear proliferation的文章集)之中。

 

科技

包括NUCLEAR 、ENERGY、MISSILE、WEAPONS、URANIUM、ENRICHMENT以及WEAPON,但本文主要分析NUCLEAR。

 

Discussion: Rules of formation

一、個人化(Personalisation):從政治領域到公共領域,個別行動者角色更獲凸顯。

二、例外化/常態化(Exceptionalism/ Normalising):公共領域使用CRISIS來例外化事件,政治領域則相反。

三、具體化(reification):政治領域傾向以特定、複雜的詞彙描述核能相關行動,公共領域則慣以簡短扼要詞彙,藉由這些從論述形構的核心抽取出來的具體詞彙,更易於引發讀者/公民/決策者情緒上的敵意或反感。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與危機傳播相關之關鍵字及其概念內涵: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摘要MacDonald, M., Homolar, A., Rethel, L., Schnurr, S. & Vessey, R. (2015). Manufacturing dissent The discursive formation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2006–2012).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9(2) 173–197.摘要.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