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the HASHTAG?

水火計畫讀書會書目摘要單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Tamara A. Small (2011): What the HASHTA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4:6, 872-895.

 

導讀者:  陳泓勳                            

原作摘要: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主要有三個:1. 誰使用政治的hashtag? 2.有tag的推文本質為何? 3.Twitter 給予政治討論多大的空間?以加拿大的twitter為例。

 

加拿大推特使用情況

    只有少數的twitter使用者是加拿大人(5.69%),只有26%的加拿大網路使用者知道twitter,其中又只有6%的人使用。

 

文獻回顧

    只有少數的研究針對微網誌與政治關係,本文透過blog研究來協助釐清twitter的政治腳色。Small (2008)指出blog特點有:自我表述、編輯控制、超連結、互動,而Java(2007)指出微網誌則是:訊息短、發文門檻低、更新快。有人認為兩者都是web2.0的產物,而Breindl和Francq(2008)則認為web2.0對電子民主發展有貢獻,讓民眾可以參與、而更有影響力。因此blog相關的研究可以幫助微網誌研究概念化。而1. blog與主流媒體的互動 2. Blog促成良好的政治參與的潛力多大。是接下來所研究的重點。

    Coleman(2005)指出,個人產製將打破傳統新聞產製模式,blog有助於主動去蒐集新聞資料與報導;另外,也有專家認為Blogsphere具有議題設定、監督功能(Mitchell, 2003; McKenna & Pole, 2008),也因此有新聞專業也成立blog(j-blog)以重新奪回專業權威。

    Blog可以做為增強政治參與的中介 (Davis, 2009)。而學者針對blog對加拿大的政治參與貢獻研究,Koop & Jansen認為其中是充滿對話的,Small則是認為有許多主動回應者,因此有固定的討論(Small, 2008; Koop & Jansen, 2009)。微網誌方面,Java(2007)研究Twitter ,認為1/8 tweets中有對話,而Honeycutt & Herring 研究約有30%有@replies,顯示twitter是個充滿對話的空間(兩者均認為RT是對話)。

 

研究問題

(1) Who uses political hashtags?

(2) What is the nature of tagged tweets?

(3) To what extent does Twitter allow for political conversation and participation

 

研究方法

    以Hashtag為研究文本中心,研究#cdnpoli,一個加拿大最常用的政治tag,將每個有#cdnpoli的推文算入,2010.1 ~ 2010.4幾乎有30,000則,之後採非隨機抽樣,找了選舉最活躍的那周4/26-4/30,共1617 tweets,而推文中的附件也會分析。

    回答RQ1:2/3是「個人」和「其他」。「其他」主要是有兩個加拿大的政治部落格文章集散地,包括中間偏右的Blogging Tories(23.8),以及中間偏左的Progressive Blogger(59.8)。此外,有23.3%是部落客(不一定是政治的),10%是媒體組織與新聞人(多轉自家新聞),2%政治家(使用少,多為狀態更新)。

    針對RQ2:tweets的種類與比例如下:

Informing                                                  71.9%

Commentary                                                 18.9%

Conversations                                               7.4%

Not relevant                                                1.1%

Reporting                                                   0.9%

Status updates                                              0.7%

    資訊的告知高達七成,而告知的特色多是分享,透過tag來傳遞相關消息,希望別人來看看這則訊息,其tweet中常常會附短網址,而兩個政治部落格就佔其中 76%。Informing之中有36.6%是RT,這些都不算是對話,只算是把資訊傳遞給他人。boyd認為RT即是政治參與的對話,作者認為#cdnpoli中只有部分是對話,在整體樣本中30%是RT,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告知的RT,若電子民主重要的是user to user的互動,則許多RT就只是分享,不能算是對話、無助於電子民主。

    另外則是評論佔18.9%,又再分成給意見(11.5%),以及告知型評論(7.4%)也就是有評論、後面再加短網址。除了評論以外,仍是分享,與告知是一樣的。

 

    微網誌真的可以像blog一樣提供空間討論?整體來說,只有7.4%是對話的,對話必須是@reply與retweet,其中@reply佔3.1%、以RT 評論他人則佔4.2%(boyd 認為能開啟對話),作者認為很難如Honeycutt & Herring一樣認為是個『對話的空間』,是因為他們研究@reply,且本研究中如果RT沒有tag就不算了,而且對於回文對象不明也沒有列入對話。

    總結來說Hashtag 不算是個政治對話的論壇,但可視為政治資訊的集散地

參與是透過許多不同形式的,透過傳遞、閱讀、tag…etc。雖然twitter可以增加新聞能見度,但更依賴主流媒體(多informing),少主動報導、評論、監督,blog較能改變媒體環境。微網誌用來蒐集跟自己興趣相關的資訊十分有用,因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informing,不論是提供或接收。

 

 

 

重點整理:

Hashtag比較是資訊集散地,而非政治對話空間。

對於電子民主的幫助有待評估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與危機傳播相關之關鍵字及其概念內涵: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摘要 Whats the Hashtag.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