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ing Routines and Representation in Alternative Journalism: a case study

書名(以學術體例詳填資料,網路來源提供超連結及檢索日):

Chris Atton & Emma Wickenden (2005) Sourcing Routines and Representation in Alternative Journalism: a case study approach, Journalism Studies, 6:3,347-359

導讀者:盧易詩 

原作摘要:

本文以內容分析、論述分析與深度訪談三個研究取徑,探詢另類媒體報導如何組織消息來源、sourcing的常規又是為何?研究者以英國的SchNews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支持過往文獻所主張的,另類媒體傾向使用非菁英的消息來源,除此之外,研究結果也發現,這種對抗精英型的資料來源實踐大多由報社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決定,而非根據激進的媒體哲學。

 

重點整理:

Introduction

現代民主發展中,我們期待媒體可以提供多元意見、成為不同立場交會的平台,藉此促進媒體的發展,由其是那些沒有權勢、處於政治邊緣的人,若能掌握在媒體的發言權,對民主的進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發展,這會改變資訊流通,還有我們對社會的理解框架。

 

但現實的發展是,不同階級的人所享有的媒體近用權是不平等的,我們在考量一個國家的媒體是否民主時,媒體允許消息來源可以傳遞何種訊息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為了回應媒體近用不平等的現況,因而有了另類媒體的出現,本文便是要將另類媒體放在大的社會脈絡中檢視,另類媒體如何組織、呈現消息來源。

Sourcing Routines and Practice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說話的權力是不平等的,有財勢的人比較有可能被聽見,社會階級導致「菁英對於媒體使用有特權」現象的出現

 

1.        由於截稿壓力以及新聞專業對於客觀性的追求,讓新聞報導的大量使用菁英作為消息來源,導致了支配性意識型態的複製與鞏固,這種決定消息來源的方式,讓一群容易找到、受人尊重且有信用的菁英團體或機構,透過他們在結構上的位置與名聲,主導議題的走向,記者也經常使用菁英所提供的架構,作為他們理解事件的起始點。

 

Schlesinger and Tumber (1999)批評,這種獨尊一格的sourcing方式,無法反映變化多端的每日政治實踐,這種sourcing常規中菁英是初級界定者,主導議題的定義與解讀;而媒體作為一個複製精英意識的機構,則成了次級界定者。

 

(補充:霍爾在《控制危機》一書中移到,社會事件意義的建構過程中,會有兩種界定意義的角色:初級界定者(primary definers)與次級界定者(secondary definer)。由於新聞媒體需對事件做出迅速反應,在產製過程中,媒體不得不依賴那些掌握重要新聞資訊的人,他們通常在結構中佔有制度性的強勢地位,媒體更將這種對強勢者觀點的偏好,納入每日新聞實踐的常規中,這些強勢者便是事件的初級界定者,他們可以對事件話題發表定義,這些定義也在往後控制所有關於這個事件的論述,並設定了後續所有論爭的話語邊界。儘管為了達到新聞倫理所要求的客觀性要求,媒體也會納入不同界定者的聲音,但他們即使能夠進入媒體空間,發言也被限定在初級定義者所設定的話語邊界內。)

 

Schlesinger and Tumber認為將媒體視為次級界定者,是一種過於強調媒體被動性的說法。這種用初級-次級界定者來解釋新聞消息的流通與產製的方式,讓我們無法看到界定者角色的變化,也無法看到對抗性的界定者如何出現。

 

2.        例如:有些團體儘管處在邊緣,但在某些時刻還是有可能成為主要界定者,例如:綠色和平組織,這種位置的轉換提供Schlesinger and Tumber一個批評霍爾的初級界定者理論的立基。在許多涉及政治力量、社會運動與學術理論的科學爭議中,改變了政治與大眾理解科學的方式,這些力量的交織,讓許多原本處於邊緣的運動團體,漸漸成為主流。但這種情況只有當團體提高大眾對自己的信任時才有可能發生,然而這種奠基於合法性與權威性的消息來源階層,並沒有改變傳統的消息來源階層,而另類媒體或許可以被視為對於這種階層的反抗。

Sourcing Routines and Practices in the Alternative Media

1.        另類媒體實踐作為一種傅科式屈從知識(as a Foucauldian ‘insurrection of subjugated knowledges)的叛亂,提供那些被主流媒體邊緣化的人,一個能夠發聲的管道,如此實踐強調參與者的第一人稱敘述與目擊,將小報受歡迎的取徑重新製作成一種激進風格的報導方式(詩:這裡指的應該是將小爆狗仔文化中的直擊爆料,帶入另類媒體的草根文化中。),這種反階級的報導方式是另類媒體政治報導的實踐中很重要的一環,就像是一種激進的公民新聞學,也是Aton所說的「樸素(自然)報導」。

2.        社區媒體報導者的政治位置比新聞專業重要

然而這種方式並不是另類媒體實踐唯一的取徑,社區媒體的參與者,儘管未受過新聞訓練,也能成為社區媒體的一份子,直接報導他們的生活與困難,有些人認為「讓社區民眾可以自己說出自己的觀點與故事,是報導社區新聞最好的方式」,這段話所反映的是,在某些人眼中一個人的政治位置比新聞實務技能還要重要,如此模式不斷出現在另類媒體中,尤其是那些與社會運動相關的另類媒體。

 

然而,這種作法有可能混淆報導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區分,而組織的成員、和其他政治團體的關係,也會影響他們選擇其他消息來源,部份的商業社區媒體也會使用消費者、社區民眾、雇員作為消息來源。

 

3.        公共媒體不能被視為另類媒體

儘管公共媒體致力於回應民眾的需求,但他們還是遵守著一定的專業新聞室常規,就跟一般主流媒體一樣,所以不能將公共媒體視為另類媒體。

 

4.        另類媒體的sourcing實踐

網路科技的發展拉近了專業記者和受訪者的距離,也同時讓更多團體可以參與資料蒐集與議題設定,在運動相關報導中,運動參與者取代運動領導者成為議題的初級界定者。

 

5.        另類媒體≠公民媒體

另類媒體的重要不只是因為自身的對抗性角色,更在於他提供一般的民眾一個說自己的故事、透過自己的符號、象徵與語言,重建自身文化與角色認同這種作法讓Rodriguez(2001)將另類媒體視為公民媒體,但研究者認為Rodriguez學者忽略了某些公民專業化的程度已經可以媲美專業記者,因此我們不能夠用公民新聞的框架來理解者些媒體。

 

6.        另類媒體一樣有產製壓力、一樣有消息來源階層

儘管另類媒體不強調新聞專業主義,但這不代表另類媒體就可以免於遭受那些和主流媒體相似的產製壓力,例如:截稿時間、低薪資等等,這些現象同樣成為另類媒體新聞室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Rodriguez指出在(社運)組織型的另類媒體中,運動團體之於另類媒體,就好比菁英團體之於主流媒體,這也是另類媒體限制之所在。若忽略這些限制,就是過於理想化的將另類媒體視為一個全然自由的環境,將另類媒體從每日實踐、結構因素中抽離出來。當我們將另類媒體視為一個傳遞民眾實踐的平台時,必須特別留意,另類媒體也會受到他們自己的常規、日常實踐所影響,因而減少/增加民眾實踐的曝光。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本文就是要進入另類媒體日常實踐,去看看另類媒體如何提倡/限制這些庶民實踐的曝光,另類媒體中存在著各種層面的異質性,所以我們不太可能透過一個個案來提出通則化的宣稱。但這份研究至少可以對於過往另類媒體相關文獻對於消息來源的著墨,提出一些批判性的觀點,本文研究問題有三:

(1)   What are the sourcing practices of alternative media?

(2)   How do these differ from mainstream media practices?

(3)   To what extent do these practices fit with the ideal of alternative media as ‘‘free spaces’’, not limited by the conventions and pressures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本文以內容分析、論述分析與深度訪談三個研究取徑,探詢在報導中,誰以陳述故事的消息來源身份出現?言說資源與寫作者為和?這些資源如何被記者脈絡化?誰可以在報導中說話?是直接言說還是間接言說?

Sourcing Practices at SchNews

1.        在訓練課程中強調庶民消息來源的使用

研究者實際參與SchNews的記者培訓課程,在課堂上,講師鼓勵記者使用當地草根組織、或是與罷免運動相關的團體,作為資料來源。研究者接著透過訪談詢問組織成員為何要這麼做,受訪者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是草根的,所以我們相信他們。」除此之外,講師也建議記者使用其他另類媒體的消息。

 

2.        不刻意強調平衡報導

受訪者說,SchNews試圖批判政府官方消息來源說的話,透過發佈運動者和當地居民的報導,來平衡官方消息,所以SchNews並不打算在報導中使用這些令人感到羞愧的訊息,若S記者在報導中引述消息來源,通常是批判居多。

 

3.        報導者也是運動者,記者和消息來源的關係密切

另一方面,SchNews的記者認同自己也是運動者,這種身分認同決定報紙如何選擇消息來源。消息來源和記者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團結在一起的整體。這種明顯的親密關係受到草根政治行動主義所影響,受訪者說,他們會相信庶民消息來源,是因為記者知道這些人來自哪裡?他們的(政治)傾向是甚麼。儘管SchNews試著在同一主題下盡量找到不同的聲音,但這些聲音的一致性高,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左翼份子。

 

 

記者和他們的主要消息來源關係密切,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目標、意識形態和經驗,兩者之間的關係從分享消息來源的運動經驗,延伸至分享政治觀點。

 

儘管我們可以看到另類媒體消息來源的可信度階級排行,異於主流媒體的模型,但另類媒體和主流媒體都使用自己的標準,建立一種具有決定性力量的合法性、權威性評斷標準。

 

4.        記者自己也是消息來源

另一方面,SchNews的記者也承認,他們自己在現場的目擊或經驗,也經常是報導的消息來源,研究也發現SchNews喜歡記者的知識,更勝於外部專家的分析。

 

研究觀察發現,SchNews的記者都會有自己專攻的領域,他們的報導不僅是提供事件資訊與目擊,記者更在報導中將自己定位為專家。他們的專業知識不可能像科學家或律師那般公平,受訪者也清楚的承認自己的知識和科學家奠基於不同的文化與意識形態(與主流學術知識相反的)。

Findings and Analysis of Content Analysis

內容分析將資料分為「菁英」、「庶民」兩種,接著再區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共有四個類目,研究者並不執著於每個類目的比例,反之,他們專注於找到與SchNews宣稱的消息來源關係相關的內容。

 

1.        SchNews的報導以庶民、直接的消息來源居多,這點與文獻一致。

2.        但在直接引述中,以菁英消息的public intitution居多,這個發現和文獻有所不同。public intitution儘管最常被直接引述,但整體來說報導版面並不大

3.        記者則分別在消息來源與版面排名第四與第三。這個結果可以和訪談相呼應,記者經常使用自己的知識和見證作為消息來源。(新聞變成他們(記者)的新聞,從個人涉入的觀點出發的報導。)

4.        在版面呈現上,記者、抗議者和行動者佔了最多的版面。

5.        在另類媒體消息來源的階層中,抗議者和相關草根團體位在最上層,而非運動相關、非政治化的公民責在最下層。

6.        SchNews將對抗菁英(詩:對抗主流媒體與主流社會結構的菁英)作為重要消息來源。

7.        記者在報導中展現自己的知識與經驗,角色就像是主流媒體裡的政治評論者。

Findings and Analysi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1.        藉由參與者的故事展現行動的潛力

在皇家郵政罷工的案例中,郵差被塑造為皇家郵政的受害者、以及資本主義的受害者

但之後(罷工成功後)轉為塑造為被賦權的個體,在這個案例中,皇家郵政的官方消息並沒有被引述,只藉著員工和記者的言說構成報導。

 

2.        在報導中隱含媒體本身對於事件的意識形態

從這些議題的言說分析可以發現,SchNews的報導中內含媒體本身對於運動的意識形態,他們經常採用非階級化方式作為一種解決社會問題的看法。

Conclusions

1.        本研究發現,另類媒體反轉霍爾的初級界定者理論,將庶民作為優先消息來源。但「不有名」、「平凡」並不是SchNews選取消息來源的優先考量,能不能闡述觀點、和SchNews產生共鳴才是關鍵。

2.        抗議者和行動者形成一股對抗菁英的力量,並成為構成另類媒體消息來源階層的主要力量。這種階層近似於主流媒體的消息來源常規(那些對於自己來說是「非主流」的消息來源並沒有大多發言的機會。

3.        這種另類媒體組織消息來源的方式,並沒有挑戰新聞實踐中既有的消息來源階層化,所以稱不上是一種對於新聞常規的革命。

4.        在另類媒體的常規中,記者以專家姿態現身也是實踐的一部分,但作者認為有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工作時間的壓力,而非單純的基於媒體的意識形態。

5.        庶民經常被塑造為「不平凡」的,而在這個成為不平凡的過程中,SchNews在背後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

6.        SchNews的報導可能被視為是一種菁英報導,因為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都得經過自己記者的同意(由記者主導議題走向)。

7.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另類媒體也會形成某些做事情的規則),我們無法將SchNews視為一個自由空間的另類媒體。

8.        對政治意識形態的重視,甚於對激進媒體實踐的渴望

 

與本研究問題意識相關的概念與延伸對話:

「個體被賦權」在運動相關的另類媒體中,包含新聞網站、運動團體的社群媒體等,是不是會被刻意強調,因而影響到內容中個體如何被呈現。

 

延伸閱讀:(請用學術體例將參考文獻中值得延伸閱讀之文章、書籍或網址列於此處)

 

與危機傳播相關之關鍵字及其概念內涵: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資料狀況:

□ 電子檔(摘要/全文):      全文     

□ 紙本(摘要/全文):           

□ 其他狀況:           

如有重要相關圖表及附件請附在本頁後面,並在「其他狀況」項目內註明,如:附圖二張。

160503導讀_Sourcing Routines and Representation in Alternative Journalism a case study approach, Journalism Studies.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