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水火計畫研究團隊

 計畫緣起

國立政治大學的水火計畫研究團隊源起於澳洲政府創新產業科學研究部在2009年底首次推出的 ISL Program(International Science Linkages Bilateral Program),選列包括台灣、日本、加拿大、捷克、芬蘭、西班牙及英國等七國為合作對象。其中,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與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T)共同合作之研究計劃受到核定與贊助,雙方召集人分別為新聞系教授陳百齡與昆士蘭科技大學Jean Burgess博士擔任,台灣團隊其餘成員包括鄭宇君、張寶芳、李蔡彥。後來陸續加入數位人文團隊成員,目前有固定成員約二十人。

團隊簡介

水火計畫初創成員後來成為長期關注社交媒體與公共事件之跨領域研究團隊,包含傳播與資訊技術背景,目前主要成員為陳百齡、鄭宇君、陳恭、李蔡彥。所研究的重大事件包括:莫拉克風災、台灣總統大選、洪仲丘事件、南港空難、太陽花運動、高雄氣爆、香港雨傘運動、帝吧出征、美濃地震等,關注焦點在於社交平台結構、浮現社群、新聞媒體等重要角色在社交媒體中的互動,主要運用運算傳播方法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並結合質化分析與詮釋。

2019年5月新聞系教授陳百齡、副教授鄭宇君及資科系教授陳恭帶領的「水火計畫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水火團隊)」,以僅有的亞洲團隊之姿,在美國的「社會科學會(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SSRC)」和獨立機構「Social Science One」發起的「社交媒體與民主研究計畫」提案中脫穎而出。除了獲得補助金,水火團隊也獲得未來使用受臉書(Facebook)隱私保護數據的權限。

詳細內容可見SSRC 與Social Science one 公佈的首批獲獎的12個團隊名單


鄭宇君(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陳百齡(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李蔡彥(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

黃瀚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