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

說星加坡比香港做得好,交通當然是其一。汽車稅極高和中心區道路收費,令道路很少塞車。

不過想不到,星加坡竟然「豪」成這樣。右圖是在盛港(東北部的新市鎮)地鐵站的巴士總站,就在商場側(有點像青衣城)。

星加坡巴士總站的設計一向跟香港不同,乘客是不需要穿越行車道的。就像青衣城的巴士總站一樣,上車處都在旁邊,巴士就在中間走。

這個巴士總站特別之處,在於上車處是有冷氣的。情況跟地鐵一樣,當巴士駛到上車點前,幕門才打開讓乘客登車。

我對冷氣巴士沒有好感,但冷氣候車處卻是極佳設計。去過巴士總站的人都容易明白,那才是最悶熱的地方。

盛港(Sengkang)﹕地鐵站 / 商場旁的冷氣候車間

冷氣候車間當然是新總站才有的豪華,但舊總站的設計也是很好的。方媽媽的娘家在宏茂橋(Ang Mo Kio,位於星加坡中部。原名紅毛橋,望名而知是外國人住的地方,方某居星的時候也算是新市鎮),但那裡的總站(當地稱為「巴士轉換站」)剛在整修,搬了 去臨時總站,沒甚麼好照的。以下四圖是勿洛(Bedok,星加坡東海岸)的總站,設計跟宏茂橋舊總站一樣。

舊式總站的設計也是一樣,讓所有乘客無須穿越行車道(這點值得香港學習)。但上車處的設計更有趣,好像渡海小輪碼頭﹗

左上角圖顯示候車處,所有巴士就對著候車處泊進來。

右上角圖顯示登車處,就像碼頭伸出海面一樣,伸向巴士停泊處。

左下角圖顯示登車情況,乘客從候車處走出去,再登車就成。然後巴士倒車,再轉向駛出車站。

右下角圖可見到星加坡舊式巴士的側面,有趣之處是門旁的路線牌,到總站時司機會用人手反轉。

勿洛(Bedok)﹕巴士總站停靠區

當然,舊式總站也有猶如盛港巴士總站的候車處,只是沒有冷氣供應吧。下圖是候車處的夜照,我發覺原來開了閃光燈,反而照得不清楚,只有站牌是反光的……

勿洛(Bedok)﹕巴士總站候車處

現在星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經改用類似「八達通」的易拍卡,以前則使用類似香港地鐵儲值票的磁票。不過星加坡巴士比香港好的,就是﹕

1. 星加坡巴士有很多收費器,至少入口兩個、出口兩個。他們的巴士入口比香港的闊,而且也會打開兩扇讓乘客一起上車,速度比香港快得多(一條隊變兩條隊,至少快一倍吧)。

2. 星加坡巴士從來都是分段收費的。就像香港輕鐵,路程分為若干段,乘多少段就給多少錢。以往都是買票(付現金的乘客常常有詢問司機「去… …多少錢」的場面,不是每位都是常客嘛),所以製造了很多垃圾。現在有易拍卡系統,收費就更方便,上車拍一次卡,下車再拍一次,就會自動計 算。

既然現在有八達通系統,香港巴士其實也可以這樣做。星加坡巴士上已經裝設定位系統(大概也是 GPS 吧),規定在目的站範圍一百米內都可以拍卡(所以乘客可提早拍卡不用排隊下車)。當然,香港的巴士站比較密集,這個距離可能要縮小一點。

唯一的缺點是,有些冒失鬼(如方媽媽)下車會忘記拍卡,於是被扣除全程車費……

舅母提議坐在上層車頭讓我拍照,這是好意見。你可以見到左圖的魚鱗雲。但也可以見到右圖,有些人是很怕曬的……

25 號巴士上影

星加坡的市容,不用我來說大家都知道是很好的。除了廣植樹木之外,建築也有心思。下面兩圖可見,他們的巴士站亭比香港的更有特色,而且跟屋村連接的 簷篷也配合得很好。老實說,我覺得九巴建的新站蓋,還不如這些好看好用。(用透明站頂,不怕曬死乘客,大概設計新站蓋的人是不用等巴士的﹗)

(朱諾是勿洛附近的區域,后港則在東北部。)

(註﹕Eunos 有譯成友諾士的,但我覺得譯成朱諾比較好聽)

朱諾路(Jalan Eunos)巴士站亭

后港大道(Hougang Ave)巴士站亭

下面兩圖顯示甚麼才叫「廣植樹木」,連接巴士站的天橋除了簷篷,還種了花草。

右圖更厲害,這才叫林蔭大道﹗(黃昏也經過這段路,景色更美,但無法照相。你看這段路根本不可能有路燈,整段路在夜晚猶如童話故事的魔鬼森林,夠恐怖的。 :p)

25 號巴士上影

路牌的設計也不錯。大家都跟隨英制,一般路牌當然相差不遠,但也有些不同的。

下方左圖顯示修路警告牌,他們的警告牌不像香港放在地上(很難見到),而是豎起來的,我甚至見過有些放在樹幹上的﹗

香港的公路進入某區時通常是見到區議會「歡迎您」的標語牌,右圖則是星加坡公路進入另一區時的「地圖」。圖上顯示了整個新市鎮的分區和主要道路,由 於新加坡的路名不同香港,大多像美國一樣用號碼的。(新市鎮都在獨立後才建設,道路自然不會用上英國總督的名﹔李光耀也聰明,沒用上自己的名。只有市中心 的舊路才有這種「殖民地遺風」,甚至有一條叫「Hongkong Street」的。)

不是住在這區的人,很容易被數字搞得頭暈眼花。但星加坡的路名其實是很有系統的,例如宏茂橋,幾條主要幹道先分上號碼(例如五巷 Avenue 5),幹道附近的街道,號碼都先冠上幹道號碼。例如「五巷」的分支道路叫「五十一街」(、五十二街……),同理「三巷」的分 支就是「三十一街」(、三十二街……)。所以只要知道自己去的街巷名,先看看這個分區圖,就知道大概要向哪個方向走。

修路警告牌

后港(Hougang)分區道路圖

在星加坡意外地遇上一些很有趣的車子,就拍了照,讓大家欣賞﹕

左圖是一部剪草車。(我相信還有人像香港的工人拿著剪草器的,畢竟有些地方車子去不到)

右圖是一部吸垃圾車,我得承認,剪草車我還知道,吸垃圾車…未見過真的想不到有這種東西﹗

(大型的香港也有,但如此小型,在行人路上的,就真的沒見過了)

宏茂橋十巷與五十二街交界﹕剪草車

(Ang Mo Kio Ave 10 & St 52)

宏茂橋五巷南洋理工分校外﹕吸垃圾車

(Ave 5, Nanyang Polytechnic)

還有一樣有趣的,在香港的路邊(過路處),你會見到地上刻著「望左」、「望右」的指示,提醒行人注意車輛(不是叫你向左走、向右走﹗)。我在星加坡過馬路時,竟然發現下圖的「標記」,以前在星加坡也沒見過﹗星加坡政府可算是無孔不入了。

(我剛走到路邊時,看不清楚,還以為也許是「地下消防水掣附近不准泊車」的標記,看清楚就大嚇一跳……)

烏節路(Orchard Road)某過路處

就算不談這個,星加坡的斑馬線才像斑馬線。

香港的司機「太忙」,斑馬線前永遠不會慢下來,結果路人都怕死,唯有先讓他們過(我小時候不是這樣的)。如果路是繁忙的,等上兩分鐘才過到馬路也不出奇。偶爾遇到一個司機停下來讓你先過,你會覺得很感動。

星加坡的司機「太有禮貌」,我還用香港的方式,未到斑馬線前先收慢腳步看車。怎料你還沒走上馬路,幾乎每一次都是車在斑馬線前快快停下,就等你過。

我幾乎後悔自己先走慢了,累司機久等。

可見「不守規則」這個習慣,其實有很大的代價。

看看下面的左上圖,會不會覺得好像日本的街景呢﹖(當然這裡有破綻,路邊都是華文招牌)

但這是牛車水。(星加坡傳統華人區)

左下圖是放大圖,你會見到,原來街中央的大東西,是地鐵入口……

兩旁的建築古老,中間卻有一件「現代化」建築,設計的人不覺得突兀嗎﹖﹗

右圖是同一條街的另一方向,這看起來才像樣嘛……

(雖然我也不喜歡星加坡把牛車水翻新,搞得太漂亮,就不像牛車水了。)

牛車水(Chinatown)遊客區、地鐵站口

由這個做楔子,就轉為講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