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餅化」釋義 (What is Oldcakeization?)

─方富潤著

「老餅」(oldcake)為時人對「前輩」之代名詞。見文生義,人在一群體中生活,時間一長,便成「老前輩」;糕餅(洋文cake之本義)久放,「老化」自不能免。根據記載,一般糕餅麵包,縱使以攝氏零下二十度之低溫加防腐劑保存,亦只可保存一年。

此詞雖似無禮,且名不見經傳,惟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時代。春秋時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公元前551至479年)曾言:「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論語‧陽貨》)。匏瓜類似葫蘆,瓜久繫而不食,也會變成老瓜,何況糕餅?

孔子亦說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孔子「學到老」的精神,就是我們「玩到老」的模範。

由是之故,在下將oldcake(老餅)此一俚語之用途擴闊,遂有oldcakeization(老餅化)一詞,以形容曾參予我會活動之同學,逐漸由新人(freshmen)演變為老餅之過程。此過程通常可由年級(及年歲)之遞增觀察得知。

根據研究,正在老餅化(oldcakeizing)之同學對我會「比賽飯堂」之認識按年加深,而已成老餅(oldcakeized)者更應是暸如指掌了。而當「老餅」缺乏組織,則會一哄而散,此之謂「餅解作用」(oldcakelysis)。

有關以上各項反應之詳細過程,仍由本港各大學之學者研究中。據悉,本港學者在此課題之研究水平屬全球第一;港府正考慮注資二十一億元支持是項研究,以期本港能獲得新世紀第一個諾貝爾獎。至於港府的目標是生理及醫學獎還是文學獎,港府發言人未有交代。

有關各項研究詳情,請參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老餅研究所(HKIOR)網頁:http://www.oldcakeization.hkior.gov.hk/research.html。

參考書目:

1. 法蘭克‧肯迪克、李察‧哈頓,《萬物壽命大全》,牛頓出版社,1986年 台北初版。第四章:〈食物的壽命〉。

2. 陳永明,《原來孔子》,中華書局,1996年9月香港初版。第47頁。

3. 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1997年1月香港1984年初版重印。

﹝以上內容,純屬玩笑,如有文責,讀者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