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文化委員會建議書

敬啟者﹕

本人在閱畢 貴委員會的諮詢文件後,對圖書館和閱讀推廣政策有以下兩點建議﹕

1. 增加公共圖書館系統的學術性書刊供應

其一,現時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大都以普俗讀物為主。由於以往公共圖書館一向作為鄰里坊眾借閱書籍的地方,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現時世界正進入知識經濟年代,香港亦日益受到「終身學習」的風氣影響。「終身學習」需要市民不斷進修,但進修需要更多學術性書籍,那是現時的公共圖書館所缺乏的。

當然,本港各大專院校都有充足的學術書籍館藏,但由於大專院校的圖書館大都限制校外人士進入閱覽,故此其他市民是難以接觸這些館藏的。尤其是一些修讀海外函授課程的市民,更受到難以得到學術性書刊的煩惱。

據悉隨著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開幕,公共圖書館有更多學術性的書籍提供,讓市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使用這類書籍。但香港中央圖書館位於港島,未必能惠及新界和其他偏遠地區的市民。

所以,本人建議在各區的中央圖書館(如沙田中央圖書館、荃灣中央圖書館等)都增加學術性書刊的館藏,以方便各區的市民。這樣能減少市民進修的阻力,讓市民能更輕鬆地進修。

2. 駐館或駐校的閱讀指導

本人曾在新聞報導中看到,現時有一個「駐校藝術家計劃」,在學校推廣藝術。為何類似的計劃不能用以推廣閱讀呢﹖

本人曾任中學圖書館管理員和圖書館服務團團長等職,在服務圖書館及讀者的過程中,知道除了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向他們介紹適合的書刊,亦是成功鼓勵學生閱讀的因素之一。有一些學生,未必沒有閱讀興趣,但由於不懂得選擇適合他們的書刊,不是只流於閱讀市面的一些低俗書刊,就是讀了程度太高的書刊而致敗興而返,浪費了大好的閱讀興趣。所以,引導他們閱讀適合其程度的書刊,對培養其閱讀興趣,是很重要的。

現時香港電台所舉辦的「十大好書」選舉,和邀請名人、傑青介紹好書,對培養閱讀興趣,固然是很好的途徑。可是,每個人的需要不同、程度亦不同,六百萬香港市民的閱讀需要,豈是十本、二十本好書所能包括﹖

所以,本人認為,如果可以學習「駐校藝術家計劃」的模式來推廣閱讀,應該是一個好方法。

我們可以找一些閱讀興趣廣泛(不限於文學)的人或作家,充當「駐校閱讀顧問」,除了一般的閱讀計劃或閱讀推廣之外,亦可向一些希望尋求指導的同學提供「診斷」,向他們介紹切合他們興趣和程度的書籍,讓他們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

同樣的計劃更可以推廣到各公共圖書館,只是計劃不限於學生,而擴大到其他使用圖書館的市民而已。本人相信,就算是成年讀者,也有需要指導的時候的。

「十大好書」之類的推廣活動,目標是一般的、廣泛的﹔而「駐館 / 駐校閱讀指導」,目標是個別的、針對性的。兩者不單沒有重疊,反而有相輔相成之效。

本人希望這些建議有助於 貴委員會的工作,以達至推廣閱讀風氣,和進一步改善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目標。

此致

香港特別行政區

文化委員會

方富潤

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