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性擇和人類

「幾乎任何人都答得出,陽具的功能是尿尿、射精、 交媾時使女性達到高潮。但是比較研究讓我們明白﹕其他動物以小得多的陽具就完成了那些功能……因此,即使是最熟悉和看來最沒 有問題的人類「性裝備」,也會讓人驚訝,因為它代表還未解決的演化問題。」

—席德.戴蒙 (Jared Diamond)

1967年,動物學家莫理斯 (Desmond Morris)曾出版一本名為《裸猿》的書,由於他刻意將人類當成一種動物來研究和表述,惹起了極大的爭議。當中,他指人類是最性感的動物,因為﹕(註五)

1. 人類的雌性,在所有猿類和高等哺乳類中,是唯一沒有春情期(發情期)限制的,所以一年到晚都可以進行性交。

2. 人類是唯一採用面對面方式性交(前入式)的動物,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後入式。

3. 特別發達的性徵﹕以身體比例計,人類擁有猿類中最大的陽具和乳房。

4. 人類性交的前奏時間和性交時間,是所有生物當中最長的。

5. 人類的嘴唇在猿類中是最鮮紅和豐滿的,接吻亦是其他動物中鮮見的動作。

6. 有證據顯示,人類的雌性可能是所有雌性生物中惟一有性高潮反應的。

除了這些例子之外,還有論者舉出其他的例子說明人類性現象的特殊性,例如女性的停經現象。當然,以上的各個例子中,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分野並不是明確的,例如領航鯨也有停經現象,接吻亦見於矮黑猩猩(註六)。可是,人類的這些特徵,亦足以與其他動物有明顯的分別。這些現象是基於人類演化的獨有路徑而來,亦對人類的性事(sexuality)產生影響,從而令人類有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性象。

或許我們可以討論上述部分特點,展示其演化因素和對人類的影響。

首先,女性不單缺乏春情期,並且沒有明顯的排卵訊號。亦即是在整個排卵週期中,只有來經是明顯的,至於在甚麼時候排卵,不單男性不知道,連女性自己也不清楚(雖然有女性指在排卵期會有特別的感覺,但只屬少數,那些感覺亦輕微而不可靠)。結果人類發生性行為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無法懷孕的日子(註七),但女性卻是全年都可以進行性行為。

對動物而言,性行為是花費大量能量,而且相當危險的行為(例如增加被獵食的機會)。為何人類會浪費精力於「年中無休」式的性行為呢﹖

根據西蘭陶伯 (Birgitta Sillen-Tullberg)和莫勒 (Anders Moller)的研究,人類最初可能和大猩猩一樣,實行一夫多妻制,女性排卵訊息和春情期的消失,可以令男人不知道女性何時排卵,而女性則得以和更多男性發生性行為,令父子關係混淆,以避免大猩猩中常見的殺嬰現象(奪得控制權的雄猩猩會將所有沒有和自己交配的雌性所生的嬰兒殺死,以刺激雌性再排卵)。到人類發展成一夫一妻制之後,則藉著男方對「養野種」(戴綠帽子)的恐懼,將男人留在身邊,好照顧自己和嬰兒。(註六)

人類男女體型差不多,差別不及大猩猩,是人類本性上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證明(一夫多妻制的物種,雄性身體比雌性大一倍是常見之事)。人類雖然有多偶的傾向(例如男性的一夫多妻和女性的外遇心態),但一般而言,男性的多偶制只限於部分豪門貴族,而女性的多偶亦限於少數對象。在整體而言,絕大多數的人類,都是實行一夫一妻的。

有論者認為,其實一夫一妻制的意義,並不是如平等主義者所言的保護女性,而是在於保護男性的。 女性雖然也想獨享男性的資源而討厭男性有其他配偶,但如果論生育方面,由於男性的多偶傾向和潛力,女性幾乎必然可以得到男性的。但是,男性卻未必可以得到 女性了,在一夫多妻制的社會中,若然貴族或富人壟斷了大部分的女性的話(這也曾經在歷史上反覆出現過),則大部分的男性將變成「曠夫」,得不到任何女性。

可是,由於貴族和豪門亦不時需要平民的支持,所以唯有作出妥協﹕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制,以讓大部分的男人都能得到女性。在這種情況下,女性可以嫁入豪門的機會,反而減少了(註八)。只是排他性愛情的提倡,伴隨著妒忌心態的發展,令女性也堅持一夫一妻制而已(註九)。

至於特別發達的性徵,很明顯是人類性擇下的產物。陽具的擴大是男人精力的訊號,也可能是一種吃虧原則的宣示(註十)。至於女性乳房的擴大,則可能是顯示女性能源充足(脂肪儲存)的真實告示,或顯示乳水充足(乳腺組織)的虛假告白。男性對女性的美感和女性胸—腰—臀三圍比例的關係,顯示出男性對女性身體的特殊要求﹕乳房要大、臀部要闊(可能是顯示產道寬闊的虛假告白之一)、腰卻要瘦(顯示女性沒有過量脂肪,亦沒有懷孕)(註十一)。

人類發展出特別發達的性徵,和更多的敏感區域,人類亦更享受性愛,這從前奏和性交時間之長可見。

人類似乎是基於有較大的腦才懂得享受性行為的,然則人類的性享受應是在大腦擴大之後的事(註十二)。除了人類作為其中一種社會化動物,其複雜的群體生活刺激了大腦的發展之外(註十三),有論者認為,性擇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因為製作工具和群體生活不需要一個如此大的大腦(正如其他的社會化動物,如黑猩猩和螞蟻),反而吸引和爭取性伴侶,會透過費雪式的滾雪球效應,對大腦產生更大的要求,而令大腦越來越大。(註十四)

如果按照這種講法,人類的聰明才智,可是靠兩性之間的吸引才產生出來的啦﹗

不過回想三年來,在中大新聞組(cuhk.forum)經常有人嘆息說,同學對愛情問題比對政治問題興趣更大,似乎從側面印證了這個說法。(一笑﹗)

就像中國古人所言﹕「食色性也」。就算性成為了刺激人類智慧發展的火車頭,也不值得我們感到驚訝吧﹖

註釋﹕

5. 轉引自李逆熵《生物學新猷》第79至80頁。

6. 參考Jared Diamond《性趣何來》,特別第六章專門討論女性停經的意義。

7. 根據Michael Cummings《Human Heredity-principles and issues》第181頁的數字﹕不採取任何避孕方法的婦女中,一年內大約有一成沒有懷孕。

8. 參考Matt Ridley《紅色皇后》第六章。

9. 參考吳敏倫《性禁忌》和《禁果與人生》的有關內容。

10. 參考Jared Diamond《性趣何來》第七章。

11. 參考Matt Ridley《紅色皇后》第九章。

12. 〈人與大自然-演化和人的心理〉第三章第三節2.。

13. 〈人與大自然-演化和人的心理〉第三章第一節2, 3.。

14. 參考Matt Ridley《紅色皇后》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