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釋義

(2003/06/30,2015/05/23遷入)

經典版﹕

先來一點嚇人的,原來方某的小名,竟然出自四書中的《大學》﹕

《大學》

【經文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傳第六章 釋誠意】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見註)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註﹕「惡惡臭」的第一個「惡」是動詞,讀如「厭惡」的惡﹔第二個是形容詞,讀如「邪惡」的「惡」﹔「臭」指氣味。「好好色」也是一樣,第一個「好」讀如「喜好」的「好」﹔第二個讀如「很好」的「好」。)

用白話文來說﹕

「誠意」就是誠實,不要自欺欺人(如歌詞「喜愛的說喜愛,討厭的說討厭」),這就是所謂的「自謙」(不自視過高、也不妄自菲薄)。在何時何地都要誠實,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也必定謹慎。

小人在沒人見到的時候就甚麼都夠膽做,對著其他人就「隱惡揚善」,這不算是誠實。正所謂「相由心生」,內心的誠意會顯現在外,誠實的人就如讓人看見肺腑一樣,所以君子在獨處時必須謹慎。

曾子說﹕君子獨處的時候,也好像被眾人目睹之下過活,那是多麼的嚴格啊﹗

財富可以潤飾居室,德行卻可潤飾外貌,心胸廣闊,身體自然健康(古代容易營養不足,「胖」和「肥」在古文中都指健壯)。所以君子必須誠實。

能夠做到誠實(誠意),內心自然端正(正心)。有端正的心,就能夠修養自己(修身)、進而令家庭和睦(齊家,以前的「家」不只指家庭,也包 括士大夫所管治的采邑)、國家大治(治國,「治」是動詞,讀如「持」,注意「國」是指春秋時代那種諸侯國)、最後令天下太平(天下平,「天下」意指當時中 國人所知的世界)。

方某人的名字,正好提醒大家,雖然財富重要,也絕不能忽視德行的修養。

至於方某的姓氏,威風了……出自周宣王的名臣方叔(這是字,反正周室的臣子幾乎都姓「姬」)。他為宣王南征北伐,是 「宣王中興」的功臣(可惜宣王之後就是周幽王……)。傳說後代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以他的字為姓,改姓「方」。

市井版﹕

方某的父母雖然也讀過書,但父親也不算是讀書人,母親讀的是番書。我們這一支方氏家族也不算是甚麼「書香世代」,自然不可能為了改一個小朋友的名去查古籍。

事實上,方某的取名和這些經典全無關係。如果不是「鑽主席」告訴我,我也沒留意到有這個出處。

我們這一支「方」氏跟方叔的名門望族有沒有關係,真的不知道。除非查到族譜(據聞族譜在鄉下),否則也沒有頭緒。曾經在網上查到一些跟族譜有關的事,看來也有點關係的,但始終不太確實。

「富」是輩份名,據聞方某前後幾輩的名是「守文富奕良輝」。其他的都在族譜裡,我們卻不知道。

「潤」據稱是出自當年的閏月,但亦可能是仿照舊居樓下「寫信佬」的名字取的。(真是無聊……)

至於「方潤」這筆名是仿照族中的稱謂。上一輩人因為同輩,稱呼時總省掉中間的輩份字(反正誰都一樣)。在我一輩,這種稱呼已經沒人用了(就叫「阿潤」成了嘛…)。可是如朋友所知,方某比較「念舊」(難聽一點是「古板」),所以沿用這個做法,作為筆名。

本來打算「附庸風雅」,打算在廿一歲時添「字」的,還想了「貴澤」、「心廣」、「心誠」、「謙誠」、「知誠」之類的字。可是,「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原來改名真的那麼難。結果沒有取「字」。

不如乾脆取自花名,叫「章主」、「三一」吧﹖(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