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西天文學的比較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 ...... 天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也。」

─張衡《渾天說》

「與大自然的真貌對比起來,我們的科學簡直幼稚和有限得可憐;然而,它卻是我們擁有最寶貴的東西。」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本篇是本報告的中心之一,旨在從天文學的起源、學說、發展及比較中,尋求天文學對古代中國的意義。出於比較關係,中西天文學均有兼顧。

人類對天空的好奇不單是因為天象的美麗,還包括了它的神秘。由於天象─在此包括氣象,古時無論中西,天文和氣象學的研究是合一的(註一)─雖有規律,但細節變幻莫測,他們遂認為其必有主宰,神話及星相學因為誕生。星相學和天文學更有直接關係。但由於本篇討論的天文學,乃專屬科學方面,故對神話與星相方面不予置評。

此外,本篇只對古代中西天文學作出比較,有關現代天文學對古代天文學的異同,由於涉及中國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關係,屬第二章的範圍。

第一節:天文學的起源

第二節:百家爭鳴─各種學說

第三節:比較天文學

第四節:古代中國天文學的發展

第五節:天文學對古代中國的意義

註釋:

一:實際上,在1884年香港天文台成立時,她的職務仍包括天文學,是故稱「天文台」,見Anthony Dyson《From time ball to atomic clock: The Royal Observatory, Hong Kong》。它們後來才分家,政府再沒有負責天文之機構, 不過,現在的天文台仍保留了天文學方面查詢的熱線電話。

(其餘註釋散見於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