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愛動力學 (Quantum Lovodynamics, QLD)

—方潤

(2006/08/20)

在上一篇文章〈化學新觀〉中,我們討論了化學知識在情場中的應用,但文中的描述還是比較接近經典力學。我們要區分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分別,既然力學作用於場,而情場也是一種場,我們當然也可以研究量子力學在情場的應用。


愛情狀態的不連續分佈

愛情與量子一樣,呈現不連續分佈。

根據此規則,情侶的數目只可是正整體,而不可有分數或小數。

或者有人會疑惑,日文所謂「友達以上,戀人未滿」那種界乎朋友和情人之間的狀態,難道就不應該算一半嗎﹖兩人之間的好感程度,難道不應該是連續地增加的麼﹖

這是個錯誤假設。就好像身為父母一樣,只有「是」與「不是」之分,而沒有「半個父母」可言(所謂「契」父母根本就「不是父母」)。

其實兩人之間的曖昧,興奮程度早就超越了戀人,進入離子化狀態。因為能量水平太高,所以才會忐忑不安。當兩人確定在朋友或戀人的狀態,則是能量釋出的結果。所以並沒有處於「朋友」和「戀人」之間的中間狀態,亦不會有「半個情侶」這回事。

因此,「朋友」和「戀人」就如同原子裡面兩個電子能階

從物理學角度而言,即是說情場的普朗克常數是 1。


情人的波粒二象性

前面把情侶與原子相比較,但切莫以為情人就只是粒子。情人就跟基本粒子一樣,都遵循波粒二象性的原則。

情人除了以正整體粒子的形象出現以外,同時亦以波動形式出現。

情人波粒二象性的證據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眼見的人都是一個個/一雙雙出現,是為粒子性。

自古以來,情人之間又會出現干涉現象,是為波動性。

干涉是相長或相消則視乎情侶的相位(phase)而定,男性的相位比較穩定,而女性的相位則一般有為期約二十八日的週期

更新的證據來自對不同情侶配對之間的觀察。兩對情侶之間,除了一樣可能發生干涉之外,還有可能發生繞射﹕情侶可以繞過另一半向外圍的異性拋媚眼。如果「另一半」橫亙在其他異性之前,兩人之間互送秋波,仍然可以繞過「另一半」而到達。但如果同一對情侶各自向其他異性發放秋波,則極有可能發生干涉現象,引致波形混亂。

這種在情場發生的特殊繞射,科學家稱為「秋波效應」(Autumn-wave Effect, or, Qiupo Effect)。

情人表現波還是粒子的行為,只視乎觀測方法。

看粒時見粒,看波時見波。可見戀愛一事,實乃見仁見智。


不確定原理 / 測不準定理

雖說朋友與情人之間呈不連續分佈,情人狀態看來是確定的。但情場裡的狀態,其實是不確定的。根據不確定原理,一個粒子中成配對的量,不能同時確定。

最簡單的配對量,就是愛情的能量和時間。很明顯,當你確定一個人愛意高昂,就無法確定他的持續時間﹔當你能夠確定他的愛意持續,就無法確定他有多愛你。

另一對配對量,就是愛情的位置和動量。當你確定他愛你(動量),就無法確定他是單身或身有所屬(位置)﹔反之,你能確定他是單身的時候,又無法確定他有多愛你了。

這配對的不確定性,直接連繫到情場的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情人往往以為只要控制另一半,就可以把他留在兩人的能量阱之中。可是,不確定性告訴我們,雖然機會甚微,但看來能量不高的情人,仍然有可能溢出能量阱之外,即是外遇。以控制能量束縛另一半是沒效果的。

不確定性的另一結果,就是所謂「真空波動」或「零點能量」(Quantum fluctuation)。

按照經典愛情力學,只有異性出現,才會產生能量波動﹔進入激發態,才會產生反應。

可是在量力愛動力學的世界中,就算你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古墓或絕情谷,也一樣免不了心情起伏。

量力世界的愛情能量,可以在沒有異性出現的時候,一樣可以產生波動。這就是「自作多情」或者「無風起浪」的微觀原因。


概率和波函數塌縮

如同不確定原理,與愛情有關的量,基本上都呈概率分佈。一個人的愛情狀態,無論獨身或配對,亦可以用波函數形容,由個人組成的情侶,同樣可以用波函數形容。

問題是,愛情狀態的波函數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值,同樣按照不確定原理,以概率表示。無論是一個人的愛情量,抑或一對情侶的狀態,都是一樣。

於是很多時候,就會出現「你愛唔愛我」的問題,導致「薜丁格愛人」的悖論。

波函數本身並沒有一個確定值,按哥本哈根詮釋而言,被問者本來是處於一種「半愛不愛」的狀態。這其實是所有人處於自然之下的狀態。

當「愛唔愛我」的問題出現後,被問者的波函數就會被迫塌陷到「愛」或「不愛」的狀態。

女士們必須留意,如果按照「多重世界理論」,則妳們每問一次「你愛唔愛我」,「另一半」的世界就會被迫分裂成兩半。一半順從說愛妳,另一半不愛。如果多問幾次,那麼妳的「另一半」還剩下多少,可想而知。(但肯定沒有另「一半」了)

如此多次迫使「另一半」把世界分裂,妳和他共處的世界所佔的比例,就越來越低。直至妳對他不再有任何重要性為止。


情場裡的基本粒子

量子愛動力學裡涉及的基本粒子,主要包括實質粒子和力場粒子﹕

男子(boyon)和女子(girlon)﹕情場裡的實體粒子。按照量子力學的分類,屬於費米子。費米子遵循包利不相容原理,意即不容許兩個男子或女子佔有相同的量子態。按此原則,理論上男子和女子組成的情侶對,也應該遵循同一原理。但事實上,由於自旋情況各有不同,情侶對有可能成為玻色子,容許多於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的凝聚。這種凝聚在傳統中華力場伊斯蘭力場之下尤其明顯。

膠子(gluon)﹕令情侶對如膠似漆的,自然是傳遞愛情力場的情場粒子。很明顯,膠子是一種玻色子,可以疊加凝聚。膠子大量積聚時,因為力量太強令四圍情場嚴重扭曲,會導致情侶四周的旁人肌肉麻痺,是為肉麻

(注意﹕由於情力有超距作用,所以肉麻不單影響情人所處實質環境之四周,亦包括其他超距空間,例如網絡。)

由於科學家對於情波繞射的秋波效應(見前述)研究比量子愛動力學更早,所以在秋波效應中的傳遞粒子曾被命名為波場粒子(Ball particle)—因為秋波效應在「波場」中特別活躍。

隨著量力愛動力學研究的開展,波場粒子已被視為膠子在一種特殊情況之下的稱呼。


以上是量子愛動力學對異性戀的詮釋。至於同性戀如何以量子力學解釋,還未有有效的解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