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独自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一起改变一点点。地球的SOS——现在,是回应的时候!
我是葛莉塔:环保斗士葛莉塔与母亲合着的唯一传记 / Greta Thunberg
三采出版 @ C445
11岁时,葛莉塔被诊断出有亚斯伯格人格、选择性缄默、忧郁症、厌食症等问题。原因居然是她发现气候变迁造成人类存亡危机,人们却毫无作为。而「为气候罢课」是她能救自己、救下一代、救地球的方式。如今,这项运动在全球引发热烈回响,她也成为环保运动的重量级人物,而她勇于一人站上街头,不畏眼光、追求真相,更是全球「青年力量」浪潮的代表。
环保时代的启幕人:蕾切尔‧卡逊传 / Arlene R.Quaratiello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 C445
蕾切尔·卡逊早年爱好文学,但因钟情于大自然,决定弃文从理,投身于生物学。蕾切尔的家境贫苦,家庭负担很重,当时女性的就业前景又十分黯淡,但这些都未使她忘却初衷。她博观而约取,将文学和生物相结合,笔耕不辍,先后推出了《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和《海洋边缘》,引起了公众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重视。 《寂静的春天》问世之后,终于激起千层浪,也奠定了她环保运动先驱的地位。
河马教授的25堂环保课 / 张文亮
文经社出版 @ C445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的科学语言,河马教授用最朴实的文字,让每个未来可能成为领袖的年轻人,具备该有的眼光与胸怀。他常带着数百个学生出去,没有任何一个人与他爬山、涉水、攀岩时还在滑手机。他常告诉学生:「台北市若有一只青蛙不快乐,台北人也不会快乐太久。」
向孩子借来的地球 / 福冈梓
果力文化出版 @ C445
七个世代(Seven Generations)是来自美国原住民的生命智慧,提醒我们:「不论作什么事,要连曾曾曾曾曾孙那个时代的可能,一并列入考量。」因为,我们其实并不是从祖先那里「获得」现在的地球,而是向未来的孩子们「借来」的,对于借来的东西,应该要以更好的状态偿还。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 Thomas L. Friedman
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 C445
光知道「世界是平的」还不够,因为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一回,我们总算可以不用为了抹平的全球市场而感到恐慌,因为「绿能革命」是毕生难逢的大规模经济转型与投资机会,也会从根本彻底解决整个地球与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捩点上。
看不见的力量 / Paul Hawken
野人 出版 @ C445.9
这场运动动员了全世界的人类,决心要以热情和集体的智慧,证明地球上的改革者不是政府或寡头,而是世上的无数人:街头的小丑、科学家、原住民、电脑怪胎、作家、农夫、学生,甚至亿万富翁……只因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所以浑然不觉。其实,改变地球的力量就握在你我手中,烙印在每个人的DNA里。人类史上首度不需要领袖、不服膺于意识形态、成员最分散的无名运动,正于你我周遭悄悄展开。
大崩坏: 人类社会的明天? / Jared Diamond
时报文化出版 @ C445.9
今日的人类社会面临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相较于过去,大崩坏的危机甚至更为逼近。戴蒙透过《大崩坏》提供读者反思现代处境的角度,也提出一个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类社会要如何避免这种生态性的毁灭?即使我们拥有看似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也有强而有力的政治力量,生态界出现的警讯却开始出现,不论是偏远如美国蒙大拿州的环境变化、南亚的海啸劫难,还是飓风所带给美国的创伤,这些都是寻求社会永续发展所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
浪费:全球粮食危机解密 / Tristram Stuart
远足文出版 @ C431.9
世上关于吃的不公,远远比我们想像中严重,而购买超越个人饱足所需的食物,只是间接吞食掉足以让世界贫穷人口果腹的资源与土地。世界上有超过十亿营养不良的人口,但是只要拿出先进国家每日丢进垃圾桶的零头,就可以让每个人都吃饱。
废物星球 / Adam Minter
重庆出版 @ C445.42
讲述真实却意想不到的中国故事,揭秘一个人人参与却被人人忽略的“影子行业”:我们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垃圾回收如何在中国和世界都隐秘而茁壮成长到惊人的地步,如何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人文和环境,又如何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还可以看到我们手中的废品,如何因为浪费或者回收,对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反思在节制与浪费之间,在环保与发展之间,真正的平衡点在哪里?
三故事 / 戴思杰
皇冠文化出版 @ C876
患有早衰症的少年、行为出现异常的高中少女的母亲、保护幼儿的铁匠寡妇......他们的生命没有交集,只是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方。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却有个贵气的名字:贵屿,贵的是那些从废弃的电视、电话、电脑里拆解下来的铜、铅、汞、锡、锌……,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却扭曲了环境,也吞噬了纯净的灵魂与人性……
明日家园 / James Rebanks
潮浪文化出版 @ C445
他们一家三代与自然环境及气候搏斗,却敌不过经济及生活型态的改变。爷爷最后一次将他抱着举过肩去看鸟巢里的幼鸟时,他感到爷爷的手在颤抖,一个时代也在无声中悄然远逝。在目睹时代悄然改变的路上,他说:“我的生活就是那趟路程的一面镜子。那是进入荒野的路程,和潮流背道而驰的路程,我们踏着与现代相反的步伐,在最后一幅传统的农业地景中前行。”随后面临父亲的离世,他明白经营农场已是他必须一肩挑起的使命。
看漫画,学环保 / Alice Outwater
天下文化 出版 @ C445
政府规定大家一起来做资源回收,购物得自备环保袋,还真是不方便。但是你可能从没想过,每天吃的、用的,制造出来的垃圾都到哪儿去了? 「地球的生态与环境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这件事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严肃、很复杂,但本书作者却能用有趣的漫画,把环保这件事简单说清楚。
玛玛的最后拥抱:我们所不知道的动物心事 / Frans de Waal
马可孛罗出版 @ C383.5
透过玛玛的最后拥抱,法兰斯.德瓦尔让我们打开心胸与视野,让我们知道人类和动物在许多方面其实是共通的,人类不该看动物为机械式、唯利是图的生物体,而是随时与群体跟世界不断互动、交互感受,让人类对于所处的生命世界,有更多欣赏与尊重。
终结空气污染 / Tim Smedley
真文化出版 @ C445
越着科技的发展,工厂、交通工具不再排放浓浓的煤烟,反而是看不见的微小悬浮粒子和化学物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PM2.5和奈米粒子,都是现代燃烧技术的产物,体积小到即使大量出现,肉眼也看不见。PM2.5和奈米粒子非常微小,可以绕过人体的防御机制,穿透我们的肺,直接进入血液,阻塞动脉,造成高血压与心脏病发作。
把垃圾变成宝藏的公司 / 中台澄之
远足出版 @ C445.42
「该怎么做,才能使废弃物不但减少,还能提高收益,并且能够面对世人仍感到自豪?」——思考到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一种过去的游戏规则下,被视为不可能的商业模式!作者中台澄之,曾任职于证券公司,离职后进入祖父创建的NAKADAI废五金分解厂上班。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苦思新的商业模式。他重新思考,公司究竟是生产什么开始,「生产新的价值」重新赋予产业废弃物新的定义,从垃圾转变为素材;从只能赚处理废弃物处理费用,转变为转取高附加价值素材费,重新定义了废弃物回收业。
遍地是黄金:循环经济管理指南 / Isabelle Chevalley
长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 C445.42
随着生活进步,人们每天所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对地球的永续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作者以化学专业,研究废弃物的管理多年,她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教导大家积极面对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回收,达到「零垃圾掩埋」的目标。
水的价值 / Gary White
宝鼎出版 @ C445.2
水无所不在;人起床后用水淋浴,用水刷牙,用水冲马桶,用水煮咖啡,倒一杯水来喝,用水洗碗盘等等,我们出门前就用水做了这么多事情。天天无水可用是什么情景,我们不曾想像过,因为从没机会想像过。然而,世界各地有七成五以上的人口做不到这些事——因为住家附近没有干净的水源。此外,有11亿人口没有马桶可用。这种危机影响了地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不但让儿童失学,使女性无法工作,也把人们困在极端贫穷之中,还会散播疾病。
一吨垃圾值多少钱 / Adam Minter
时报文化出版 @ C445.42
带你一窥跨国回收产业背后所隐藏的惊人利益,以及环保回收非常不环保的制作过程!世界上回收最多的产品不是报纸、笔记型电脑或保特瓶,而是大部分由金属制成的美国汽车!?从美国休士顿到中国广州,带你一窥「废弃物」如何在中国快速变成一栋栋大楼、加工成为炙手可热的环保商品,再倾销回美国!
垃圾與它們的產地: 為什麼99%的東西半年後都被丟棄? / Annie Leonard
时报文化出版 @ C445.42
作者安妮.雷纳德在亲眼目睹垃圾掩埋场的惊人景象之后,便开始追踪垃圾的身世来历,描绘出东西变成垃圾的完整过程。她发现商人刻意制造寿命短、易毁损的商品,甚至还制造过时就不适用或落伍的印象,大力鼓吹我们花钱购买不需要的垃圾,以提高企业获利。但同时,地球环境却因此每下愈况。即便我们努力做好环保,若不能减低购买物品和制造垃圾的频率,地球的资源与生态仍会持续耗竭。
环保一年不会死 / Colin Beavan
野人出版 @ C445
零碳生活实验让柯林了解到,“保”不代表就得牺牲舒适的生活,反而还能教导我们学会享受生命、体验生命。透过这项实验,我们将开始反思生命的本质,学习把时间、金钱花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而不是囫囵吞枣、走马看花地过生活!
随手:资源回收玩创意,生活中实践环保和美学 / 苏伟馨
商周出版 @ C445.42
希望每个人都能随手捡回不要的物品,用简单的方法与步骤改造资源回收物品,让它们变成每天都能使用、甚至可以当成礼物送人的东西。随手回收的瓶瓶罐罐,不只是贴上色纸、黏合之后变装饰品,而是变成设计风的生活创作,用实际行动来环保爱地球。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简单手作中,思考生活所需,培养美感经验与环保习惯,在日常中实践环保与美学观念。
我家没垃圾 / 贝亚·强森
远流出版 @ C445.42
一次搬家过程中,全家只带生活必需品暂居于小公寓内,贝亚‧强森忽然发现:虽然拥有的东西减少,全家人的生活品质反而比以前更好!于是从简化生活开始,进展到垃圾减量,最终展开吸引千万人投入的「零废弃」生活运动。
零废弃的美好生活 / 吕加零
如何出版 @ C445.42
减少不必要的垃圾或戒掉无意识的生活,说穿了就是换一个生活模式。便利的生活不过是一种商业模式,而我们都中了这个便利瘾,一开始要戒掉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但只要建立观念,找到方法有意识地去执行,你会发现,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换成另一个模式而已,很容易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启美好生活。
塑胶:有毒的爱情故事 / Susan Freinkel
野人出版 @ C445
短短的七十年间,全世界的塑胶消耗量从近乎零的程度,到今日每年六千亿磅,成为20世纪至今最浩大的商业故事主角。然而,当我们与塑胶共处了一世纪,创建了一个无处不「塑」的世界之后,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一段不健康的爱恋,有如上瘾者与成瘾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不塑过日子:家里零垃圾的极简生活练习 / 涂月华
幸福文化出版 @ C445.42
唯有开始实行断、舍、离人生,才能打造减塑新生活。德国每人每年平均使用45个塑胶袋,台湾却高达782个。不塑,是爱自己、爱家、爱土地的一种生活方式。厨房是最容易制造塑胶垃圾的场所,从采买、料理、到清洗,常常很快就制造出很多垃圾,作者将他20年来自身的经验详细的分享,只是小小行动改变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