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语:Jeux olympiques;英语:Olympic Games),简称奥运会、奥运,是世界最高等级的国际综合体育赛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每4年举行一次。
冬季竞技项目创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之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示区分。从1994年起,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分开,相隔2年交替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各城邦之间的公开较量,因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根据希腊神话,大力神海克力斯在奥林匹亚赢得了一场比赛的胜利后下令,类似的比赛应该每四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另一个传说则称,宙斯在战胜提坦巨人克洛诺斯后创立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比较现实的说法是,在基督教的势力还很薄弱时,另有一种信仰,名叫 自然崇拜 ,此信仰相信女人才是创世主,而代表女神之神维纳斯的金星,也成为此信仰的标志。他们发现,若每八年观察一次,会发现这八年间,金星的轨道连起来会成为著名的五芒星,他们认为这是神的指示,所以就每八年举办一次运动会(无名)。而当此信仰消失后,在某个不可考的年代,当代领袖再次举办此运动会,并命名为奥林匹克。
运动会是在祭神的奥林匹亚举行,那里有一个十二米高的用象牙和黄金铸成的宙斯神像,这个神像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之前奥运会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只有短跑(希腊人称之为“斯泰德”Stadion,意为“场地跑步”,英语中“体育场”stadium一词就出于此)一个项目,长度为192.27米,因为这是大力神脚长的六百倍。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后来希腊人还将奥运会作为一种计算时间的方式,一个“奥林匹亚”就是两次奥运会之间的时间——4年。
后来,其他项目逐渐地加入到奥运会中:拳击、摔跤、古希腊式搏击、田径(包括场地跑、跳远、标枪、铁饼)。新项目的加入使得运动会的长度从1天延长到5天,其中三天有比赛,其他两天则从事宗教活动。最后一天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可以参加一场盛宴,享用在比赛第一天时供奉给宙斯的一百头牛。奥运会项目获胜者的奖品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以及莫大的荣誉。雕塑家们还为获胜者雕刻人像。古人曾经约定奥运会举行期间,各城邦互不交战,久而久之,橄榄枝就成了和平的象征。因此奥运会虽然在现代是各国运动竞技的项目,但主要的精神仍是以世界和平为主。
但在393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废除了古代奥林匹克会,认为这是一项“异教徒的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德国人库齐乌斯花了多年时间挖掘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村,他在1852年1月在柏林宣读了考察报告,并建议恢复奥运会。
被尊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92年在索邦大学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1894年,顾拜旦致函各国体育组织,邀请他们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体育大会。在同年6月16日举行12国的代表在巴黎举行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大会”。会议决议每四年举行一次全球范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希腊人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出任主席,顾拜旦任秘书长,并亲自设计了奥运会的会徽、会旗。会议还通过了奥林匹克宪章。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在希腊雅典正式举行。并决定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会期不超过18天。
1896年奥运在1896年4月5日举行,虽然只有13个国家三百名运动员参加,但是它第一次成为了国际性的比赛。这一届的冠军没有金牌,因此不能被称作“金牌获得者”。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也确定了奥运会由奥委会的各成员国轮流举办的原则。
1900年奥运第一次有女子运动员参加,这也是女子进入体育运动的开始。但是此次在巴黎举行,并没有受到有关当局的重视,各项设施差,连开幕式、闭幕式都没有。1912年奥运首次实行了限制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规定,从这届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女子参赛由默认转为公开支持的态度。
1908年奥运时,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奥运会的宗教仪式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在布道词中说,奥运会“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顾拜旦很欣赏这句话,以后多次引用,使得不少人认为这句话应该成为奥林匹克理想。1913年,为了宣传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参赛运动员,由顾拜旦提议,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将“Altius, Citius, Fortius”(中文:更高、更快、更强;英语:Higher, Faster, Stronger)作为奥林匹克格言。
1920年奥运首次采用了国际奥委会会旗——奥林匹克五环旗。此外,开幕式上的运动员宣誓仪式和闭幕式上的会旗移交仪式也是从这一届开始的。1928年奥运第一次在开幕式上点燃了火炬,这一形式也被以后的奥运会承袭下来。1936年奥运首创了火炬接力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的仪式。1968年奥运增加了裁判员宣誓。2012年伦敦奥运会增加教练员宣誓。
198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开始不再坚持业余这一要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标志着奥运会业余时代的结束。
2021年起,国际奥委会首次对奥林匹克格言进行调整,在现有格言之后增加“Simul”(中文:更团结)一词,使得奥林匹克格言变更为“Altius, Citius, Fortius — Simul”(中文: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英语:Higher, Faster, Stronger — Together)。
每届开幕式中的运动员进场会以该国家语言的字母(或字体笔画)开首按顺序进场。如2012年奥运(主办国是英国),就会以英文字母顺序进场。再如2008年奥运(主办国是中国),就会以该国家的简体字笔画顺序进场。虽然出场次序每届不同,但根据传统,希腊会是第一个进场(因为希腊是奥运发源地),最后进场的是该届主办国国家。
但如2004年奥运(主办国是希腊),则会是希腊国旗先进场,希腊代表队最后进场。由2020年奥运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将会于该届以倒数第二(即该届主办国之前)进场。当读出出场国家的名字时都是先读法文(因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是法国人),然后读英文。(如果主办国家的官方语言并非是以上两种,将会是紧随英文以该国家的官方语言最后读出)。
2024年奥运是首次不在体育场馆举行开幕式。开幕式压轴的点燃火炬仪式也是届届新颖,其中1992年奥运由一名残奥射箭运动员用弓箭把圣火点燃。而在1992年之前点燃圣火的同时都会把白鸽放生,寓意和平。但在1988年点燃圣火时有不少白鸽被烧死,因此在1992年开始不再放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