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去歧視 小學就該教性平

張貼日期:2011/7/22 上午 02:13:04

【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教育部於20日在台南大學舉辦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會中許多教師認為性教育以及同志教育應該從小做起,教育部不應該違背性平課綱。

性別教育為世界潮流

負責撰寫教育性別教材之一的高師大性別教育所所長游美惠指出,因為社會經常假設每個人都是異性戀者,因此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一定要教給學生知道;游美惠指出,老師應該將小孩培養成世界的公民,並透過對話、理解與行動,成為一個性別友善的公民。

游美惠指出,世界上有些地方承認同志婚姻,有些不承認,因為同志婚姻不是大家完全一致的看法,但同志議題在政治上就是一個角力的戰場,也延伸出許多公民實踐。游美惠表示,弱勢者爭取權利,民眾也選擇支持或不支持,但台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就應該理解弱勢者的情況。

游美惠指出,從1997年開始參與性平教材編寫,內容包括身體意象、多元的性別特質,接下來有性別欺凌/霸凌事件、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單元。教材中有影片、MV,並區分出給老師以及給同學的教學資源。游美惠也強調,性別平等教材專書是一本補充的教材,是讓老師在性平教育的時候參考使用,老師不一定要完全使用教材。

同志不可怕 偏見才嚇人

高雄市高中教師卓耕宇也指出, 自己有13年的教育經驗,以前在擔任主任的時候,在辦公桌上放了彩虹旗。後來更收到好幾張紙條,是學生感謝輔導室讓他們有家的感覺。

卓耕宇表示,自己去參加完同志遊行,就有同學問老師怎麼敢去參加,因為被認為是gay,是很危險的事。卓耕宇質疑,就因為社會不理解,因此被指認是gay才會是一種危險。而教育應該讓所有人包容差異,而不是排除異己。

真愛並非嘴上說說

花蓮縣國小教師洪菊吟指出,自己是在小學教學18年的老師。洪菊吟指出,真愛是行動,不是口號。我們需要的是尊重多元與差異的空間,無論性別、性取向、性別特質,都能自在長大。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4條規定:「學校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評量、獎懲、福利及服務上之差別待遇。但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者,不在此限。學校應對因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洪菊吟表示,根據法律,教師應破除性別偏見,呈現性別平等及多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