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昭君老師回應蔡英文性向問題

張貼日期:2011/4/21 下午 04:51:04

蕭昭君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038227106 分機2117

據美國的統計,90%的男女同志、跨性別、雙性戀(LGBT)學生,經常遭遇校園的性別霸凌;跟同年紀異性戀學生相比,LGBT青少年企圖自殺的比例多了四到七倍;被家庭拒絕的LGBT孩子,自殺的機率高達八倍,而且很高比例離家出走,流浪街頭。有感於青少年同志學生一再苦於社會無所不在的恐同霸凌,被迫輕生的新聞持續出現,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眾院民主黨發言人蘭西培羅西、英國首相卡麥隆在內的政治領袖,最近都自動參與美國民間兩位同志所發起的「讓世界更好」(It gets better project.)的網路對話計畫,利用youtube這個普及的社會媒體,直接跟LGBT青少年面對面鼓勵,從去年十月開始原本是兩個人上傳自行拍攝的鼓勵短片行動,兩個月後卻變成有至少十萬支短片上傳,兩個月內至少三千五百萬以上的人點閱,成為一個國際的同志人權教育運動,至今仍然有世界各國的人自製短片上傳,企圖改變全球對於LGBT的歧視。我們台灣民間團體也自製了幾支,除了為台灣在世界打開能見度外,也讓台灣的LGBT學生知道只要堅持下去,懷抱希望,生命可以有機會的開展。

當看到國外的政治人物願意用行動公開支持LGBT學生時,做為台灣的一個老師,我只有羨慕的份,因為我必須經常面對的最大噩夢是:好不容易在課堂上、在校務會議、在親師會談中,努力的倡議營造性別友善的學習環境時,某個公眾人物的恐同言論,成為媒體炒作的素材,我們就得用加倍的力氣,在走一步退三步的惡性循環中顛簸前進。台灣的校園現實是:費心推動校園人權的教育工作者苦於難以有效遏止校園的性別霸凌,學生離開學校,浸淫在一個充滿性別歧視的社會文化中,學校教育永遠在跟社會性別壓迫的價值觀拉鋸。公眾人物施明德昨天針對民進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蔡英文個人性傾向隱私的發言,就是一例,除了展現對於女性候選人的偷窺慾望,更企圖營造社會集體的恐同氛圍,不要一個人當選的手段,原來就是先散佈這個人的「性傾向有問題」。最恐怖的是,施明德知道台灣仍然是很恐懼同性戀的社會,因此「假開明的」先聲明他「自己是異性戀者,但是支持同性戀、雙性戀。」在把蔡英文個人的治國能力貶低的同時,前後矛盾的說:「如果蔡願意講出來,我甚至願意公開支持她」。

一個政治人物是什麼戀,與她/他的為人處世、領導能力、從政表現,沒有直接相關,「擔心」認為一個同性戀的領袖,就會制定以同性戀為尊的政策,這是簡化民主國家的政策制定過程。另外,似是而非的,把候選人的性傾向隱私與財產並列對比,認為候選人應該公開財產,因此也應該公開性傾向,這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童都看得到的謬誤,為了監督政治人物是否濫權累積財富,財產必須見光,但是政治人物的性傾向、性偏好,只要不違法、不強迫性自主、不傷害對方,就必須獲得基本人權保障。施明德只不過是長在異性戀文化森林下的一棵樹,選擇消費女性以及同志社群,以維護男性當政的權力,並證實自己的性傾向正確,不足為奇。我呼籲有心的老師,重建性別友善的森林,將這則新聞作為國高中媒體批判識讀的教材,教導學生拆解其中所明示和暗示的性別壓迫,消除對於女人以及同志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