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1年了 台灣對待非異性戀者還很霸道

張貼日期:2011/5/13 下午 12:45:19

Paul Hsu 寫於 2011年5月13日 16:25

幾年前,一群東吳大學社工系的同學們,集結其他同學的意見向系上反應,未來邁出校門後,準社工們都會面對不同性傾向的服務對象,我們有能力陪伴、服務他們嗎?如果沒有足夠的配備、知能,就站上助人者的位置,那豈不是違反專業倫理?或是我們天真的以為站上專家或專業助人者的位置,自然就會知道該如何服務不同性傾向的個案?

系上聽到同學們的聲音,也積極地邀請有多年實務經驗的工作者教授「性傾向與社會工作」這門選修課。弔詭的是,誰有資格教授這門課?在華人世界自古以來,對於不同性傾向人群的福利需求,又曾經鑽研了多少?

很顯然的,這門課的核心精神與價值,得奠基在理解不同性傾向人群的生活樣貌、心理暨社會需求、歷史發展,以及許許多多以不同性傾向/同志為主體,且以證據為基礎的研究論述。

過去上課時,很多同學們一開始都會很自然的表示,那些GAY總是在轟趴、亂插、亂搞…學習相關不同性傾向的次文化、辨識異性戀主義/霸權、理解性傾向認同的辛苦歷程、異性戀主流社會裡沒有同志生存空間的概念、一切以兩性為衡量標準的價值評斷,探尋同志家庭的動力、不同宗教面對性傾向的態度、性少數人口群生存權益維護與倡權、同志在職場的困難、性權如何被看見等等專題後,許多同學們從無知、刻板印象、誤解到後來大部分都會懂得在服務中反思、減少善意的壓迫,協助弱勢者去除污名、反歧視、改變社會僵化的結構等。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把某些人變成同志,而是在於理解服務對象/自己培養適切的服務態度與專業處遇知能。反觀,這樣的教育,在大學裡是以工具性為出發點,對於沒有機會接觸此議題的助人者(教育者),真不知其如何面對不同性傾向的服務對象?!

最近在保守宗教勢力與同志平權運動團體對於多元性傾向教育,是否落實於國中小學的對立,我們不難看出,整個社會還沒有真正想要尊重、接納及平等看待多元性傾向的議題。斷章取意的反對性傾向教育的教材,要異性戀專家來擬定課綱,真不知有那個專家可以(敢勇敢地)站出來代表這個議題發聲?是真愛聯盟、還是同志運動的助人者,是懂得學齡期心理發展的異性戀者,還是自己一路分辨,一輩子得面對同志污名身份的行動實踐者?

這個社會到底害怕什麼?是教了小孩後,大家都會變成同志,還是小孩該儘早學習與不同性傾向的家人、師生、鄰居、同事和平共處。傳統的家庭沒有任何機會被教育「同志」這個話題,過去,台灣社會的媒體對不同性傾向的報導也偏重於負向的新聞事件,自然而然,人們所學習的,就容易認為性傾向不同就是不正常或是不可以搬上抬面上談的話題。

實際上,保守的異性戀老師已教出不少同性戀的學生,異性戀的家長也教出一大堆已是同性戀的兒女,因此,是現行教育出了問題,既有的教材已無法勝任看見多元性傾向社會的發展。此文企圖從大學性傾向教育者的位置,反思現行的社會,台灣,還很父權、也很異性戀「霸權」,這的確需要更多衝撞與對話、理解少數的聲音、尊重多元的文化!

原文:http://www.facebook.com/notes/paul-hsu/%E9%83%BD2011%E5%B9%B4%E4%BA%86-%E5%8F%B0%E7%81%A3%E5%B0%8D%E5%BE%85%E9%9D%9E%E7%95%B0%E6%80%A7%E6%88%80%E8%80%85%E9%82%84%E5%BE%88%E9%9C%B8%E9%81%93-/1015018410286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