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恐慌與恐同

張貼日期:2011/7/22 上午 02:36:32

昨日在教會聽了一篇關末日的訊息。

「末日近了!」這不是近來才有人說的,但末日不論被講了多少次,每次總會引起信徒的一些恐懼。這種恐懼夾雜著興奮,成為歷代教會增長或復興的催化劑。初期教會由於相信基督升天後不久(在使徒未死光之前)便會再來,因此受盡逼迫也要將基督的福音傳揚開去,因為他們相信這世界的時日無多,傳福音是最為迫切的事。二千年來,「末日」這個主題重複地被抄作,的確那是很吸引人的話題。對一般人而言,那是對將來的好奇,對信徒而言,更有一種等待賭局揭盅一般的心情,看看聖經的預言是否發生,何時發生。混雜著不安、興奮、恐懼和盼望,人人都好聽末日、講末日。

講末日講到同性戀又是怎樣一回事?

講員引述馬可13章耶穌的預言:

5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

6 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

7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8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災難:原文是生產之難)的起頭。

9 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

10 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

11 人把你們拉去交官的時候,不要預先思慮說甚麽;到那時候,賜給你們甚麽話,你們就說甚麽;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乃是聖靈。

12 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13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然後,他又講到加拿大和美國某些州因立了保障同志權益的法例,教會不能公開說「同性戀是罪」,有些信徒/牧師因公開表達反對同性戀而被起訴;紐約州日前也立 法通過同性緍姻,牧師拒絕為同志信徒證婚也是犯法。講員將這些反對同性戀的教會或人都看為「為主的名受逼迫」,呼籲信徒要儆醒,堅守「主道」。

首先,經文並不是講末日。 看仔細一些馬可13章1-4節:

1 耶穌從殿裡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

2 耶穌對他說:你看見這大殿宇麽?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3 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的問他說:

4 請告訴我們,甚麽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麽豫兆呢?

耶穌回答信徒的話是關於主後70年聖殿被毀時信徒所受的壓逼,而並非講述世界的終結。我們更要留意所謂「儆醒」是甚麼意思?講員卻將「儆醒」視為對「同性戀」的防衛態度,難道現今的信徒正受著同性戀者的逼迫?!

如果說末日和同志有地方相通的,我只想到一樣,就是恐懼--對末日的恐懼、對同性戀的恐懼。

「儆醒」是一種緊張的精神狀態、一種防衛的態度,正如講員所講,是用來描述守衛看守城池時應有的態度。但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不能長期處於「儆醒」的狀態,那是對身體、社交各方面的健康都有壞影響的。「儆醒」是臨時面對危機時的自然保護機制。從經文的文字脈絡來看,「儆醒」是要提醒信徒不要因為壓迫而輕易放棄信仰,因為耶穌預視了信徒將會受到政權的逼迫。為甚麼信徒會受到逼迫?因為基督教正在冒起,宣傳一種另類的世界觀和家庭倫理觀念。耶穌基督宣稱:「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那是超越一般血緣的家庭觀念,顛覆了當時的階級制度,因為「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表示在教會裡,奴隸和主人可以以弟兄相稱,女人和男人也能有平等的地位,猶太人和外邦人也可以不分彼此,成為一家。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27-28節說:「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作奴僕的或自由人,男的或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體了。」這正表達出這理想的、合一的基督的身體。

耶穌時代的時候,撒瑪利亞人受到猶太人歧視,除了種族血統不純正外,還有宗教實踐上與正宗猶太人不同,因此被視為違反上帝心意、不潔淨之人,但耶穌卻說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為他們平反(路加福音10章25-37)。

25.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26.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27.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28.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29.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30.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31.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32.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33.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35.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36.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37.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男同志神學家Richard Cleaver說,好撒瑪利亞人可能因為自己也曾受到歧視和暴力的經驗,因此對同樣遭受暴力的人有特別的同理心和憐憫。[1] 耶穌對那求問如何承受永生的人說:「你去照樣行吧。」如果今天耶穌在教會說出「好同志的故事」(將上述故事的撒瑪利亞人換作同志),然後說你去照樣行吧,你會有甚麼反應?我想和當日來求問/試探的人得的反應都是一般的詫異吧。耶穌在比喻中要消除的就是歧視和定型,打破「撒瑪利亞人不是好人,是罪人」的成見,同樣我們在思想耶穌這段說話時也應想想,我們會不會也有「同志不是好人,是罪人」的成見。我們對同志會不會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見解,例如:認為他們成為同性戀者是基於後天傷害;同性戀即使不是他們所選擇的,也是神所不喜歡的;同性戀鼓吹放縱情慾……

當我們對一件事缺乏認識,而有人(權威人士、教導者)宣稱它是一樣十分危機的東西、不能有討論的餘地,只能反對,否則教會的信仰可能會變質,信徒會沉淪,道德會淪喪,家庭會瓦解,就像末日的預言一樣,我們會恐慌,然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恐懼的情緒和明哲保身的計算立時淹蓋了對受壓者的憐憫、對他者的理解,就像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的祭師和利未人,「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當我們說同性戀是罪/病態時,有沒有想過我們對同性戀的恐懼才是一種病?有沒有想過那是我們對社會不公義視而不見的藉口?恐同(homophobia)不只是個人的病,更是社會整體的病態。它是不正常的、不理性的。我們想想:

為甚麼我們連一個同志信徒也沒有真誠認識過就能斷言同性戀者不能上天堂?

為甚麼耶穌接納妓女和「罪人」(當時被公認的「罪人」)做他的門徒,而我們卻排拒同志信徒於門外,更自以為那是「為主的緣故」?

為甚麼我們沒有像主一樣看到弱勢社群所受到的負面標籤和壓逼,反而宣稱他們是為教會和真理的敵人?

…...

想來想去也想不通,如果我們不是有病,為甚麼可以這樣。

一般的生理病,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存,因此不得不注意而尋找醫治的方法,但恐同這種社會病,未必危害到自己,故此很少人察覺它,而且很多人都己經習慣了。回想起從前的我,也受了這病的影響,神學第一年時,我就和同房為「同性戀是不是罪」的話題辯論起來,我當時堅持不能讓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因為「那是聖經說的」,我理直氣壯,即使我還未研習過經文的背景和原文。後來,我開始研讀這些經文,又學習女性主義和同志神學。我才發現我過往將許許多多對性的恐懼和性壓抑都無理地投射在同性戀者身上,而我是從未見過他們,未認識她/他們的。在探索的過程,我更發現那站在「罪人」和弱者身旁的主,他的公義彰顯於與被排擠之人同行,他的大愛在於他不分國族、性別、性傾向、階級的愛每一個人。後來,我又認識了幾位同志基督徒,與她/他們在信仰的路上互相支持、分享、學習。我相信我現在大概經己從恐同中痊癒了。

我相信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患上這種病,幸然,那不是絕症,通過認識和自省,是可以醫治的。

教會過往只著眼於對於同性戀的對與錯,卻忽略了同志信徒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他們對信仰的追求往往因為恐同的教條而受阻,他們要面對的情緒問題、感情問題、受欺壓、歧視的情況都因其性取向而被教會忽略。同志信徒在教會的恐同文化下,更容易將恐同內化,造成自我身份的混亂和否定,這些心 靈的傷害,教會的責任是不能推諉的。

「耶穌不先看他者的罪,而先看到他們的苦。」("Jesus did not look first at the sin of others, but at their suffering.") 龔立人老師在facebook上分享了這句話,我也藉此與大家分享。

這一篇post也許會為你帶來不安情緒,也許你有許多疑問,請相信我,這未必是壞事,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反思對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的牧養,但願聖靈幫助我們認識我們自己的內心,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讓我們能夠藉著討論和學習,變得更像基督。

[1] Richard Cleaver, Know My name: a gay liberation theology (Louisville, Ky. :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c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