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種子:黑暗使我看得更遠

張貼日期:2011/5/9 上午 08:24:18

飛翔的種子:黑暗使我看得更遠

台灣立報2011-5-08 22:40 作者:黃筱晶

9

1963年8月28日,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King)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一偏感人肺腑、擲地有聲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他說:「我夢想有一天,我的4個孩子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我夢想有一天,黑人的孩子們能和白人的孩子們情同手足……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變成坦途……」對許多視普遍人權為理所當然的人來說,這樣的夢想何其卑微!但對那些一輩子生活在充滿歧視與不平待遇的人,爭取基本權利卻是他們畢生的渴望!

最近有保守派基督教團體發起反同志教育的連署,我的朋友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跟我說:「從基督教和聖經的觀點來說,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所創造並受祝福的,同志是不是神所應允的,我想這個問題不該由人來審判,自有記載開始不就一直都有此事的存在。再怎麼說,這也是我們每個人跟神自己去交帳的,人怎麼能僭越神的權柄來批判人呢?」

我想同志教育在宗教上要爭取的不只是權力,因為在權力結構中,不是主宰別人,就是被主宰,這樣並不是宗教中所追求的理想世界。所謂的人間天堂應是平等、和樂、沒有壓迫的關係。在這個民主思想興起的時代,這樣的平等的理想應該不會令難以接受吧!以任何一種方式:如學歷、權力、性別、階級、種族、名望、地位與性取向去壓迫別人,或被別人壓迫,都不是宗教的理想,而是現實中的不圓滿狀況。期待宗教可以帶領作改變,更希望在教育現場沒有這樣的壓迫。

在同志提出並強調自己主體性、且要求平等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八卦式的、標籤式的與病態式的再現依然經常性的存在,這樣的可見性不但抹煞了性別教育與同志運動的努力,再度將同志社群污名化與邊緣化,更是定義與鞏固異性戀的霸權,並產生規訓之效。

其實在100學年度即將實施的「國民中小學9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中,有關「性取向」只有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實施「認識多元的性取向」的教導,以及對國中學生實施「瞭解自己的性取向」,教師教導學生在多元社會中為了達到多元的尊重,每個人應該認識多元的性取向,以及瞭解多元的性別特質觀念,才能瞭解自己、接納自己,進而勇敢的做自己。

在一個多元尊重的社會中,我們應該屏除個人對同性戀和雙性戀者的偏見,認識多元的性取向之後,能瞭解並勇敢的認同自己的性取向,進而能尊重他人不同的性取向。這樣的教導並無不妥之處。

身為一位教師,每當我在實施同志教育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或瀕臨某項突破的邊緣時,我總是會自問自答:「燭光什麼時候最亮?答案永遠在黑暗裡。」天上的星星很多,但是再多再亮的星星,也只有在夜晚才看得到,而且越是黑暗的地方,看到的星星越多。生命中的黑暗也能使人望得更遠,想得更深,活得更真,看見以前看不到的地方,也看見別人望不見的所在。(高雄市安招國小總務主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