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教育:停止恐性,悅納自已

張貼日期:2011/8/12 上午 03:23:21

出處:2011/08/11NOWnews

作者:張金權(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小組與跨性別工作團成員,台大法學碩士)

看了熱線出版的《12P情慾相談室》一書的部分家長,還是不會支持同志教育,因為他們反而會期待必須在青少年時期教導「異性戀教育」,避免兒少在情感與性方面的「混淆」。然而,家長們是否忘記,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從家庭、學校、媒體,都在教導兒童青少年從事、發展、進行異性戀?

整個社會都在告訴他們異性戀的價值觀,告訴他們異性戀是好的,是在社會中最受祝福、最無阻力、最好走的路;性傾向如果可以透過外力改變,那麼這個社會早就把所有的人帶上異性戀的坦途,怎麼可能還會有人願意「選擇」辛辛苦苦當個同性戀?這些小孩子不是你們老人家口中的「草莓族」、「冰塊族」嗎?你們不是不相信他們有什麼鬥志與意志力的嗎?

同志教育不是把學生「變成同志」的教育,而是「認識同志」的教育。區區一堂認識同志的課程,憑什麼就足以讓孩子「變成」同性戀?這種焦慮從何而來?難道不就是擔憂有人不順從異性戀性別體制的馴化嗎?當年日據時期下的臺北帝國大學,臺灣人只能念醫科、理科、農科、工科等技術類科,殖民者為了馴化被殖民者,因而不准臺灣人接觸思想啟蒙的法科、政治學科,就怕他們造反。

殖民者為了統治方便,如此封鎖臺灣人在民主、自由與人權方面的需求,難道是合理的嗎?同志青少年有認識、悅納自己性傾向與性別特質的需求,封鎖他們認識、悅納自己的機會,難道是對的嗎?甚至不教導其他青少年認識同志從而能真正尊重同志,難道是對的嗎?

有人會說「同性戀不自然」,不可以放任,應該要把他們「導正」才好。至少假設你同意洪蘭指出的生物基因觀點,說所有的男胚胎都是由女胚胎的原型加工而成,而加工的過程,「多作多錯」是其律則,因此製造出不一樣的男胚胎,你仍然必須同意這是自然產生的結果。西班牙著名建築家,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1926)曾說:「曲線屬於上帝,直線屬於人類」,因為他發現自然界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同樣地,把「男/女」、「喜歡男/喜歡女」做出一刀兩斷的劃分,才是違反自然的結果。

性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一再推遲,或教育部下令課綱改採「中性用語」遮遮掩掩才准上路,皆與本地社會的「恐性」氛圍有關。「性」的議題往往難登大雅之堂,在正經/政經的場合,性的議題往往羞於啟齒、不被討論,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只在檯面下談論性(甚至,有些不習慣談論性話題的人,往往只會用「哎呀,這是很自然的嘛~」「男人會慾望女人很正常嘛~」等話,就一語帶過。)。

就像我的異性戀男生朋友,一聽到我問他跟女朋友做愛有沒有用保險套,這個二十好幾的大男人、職業軍人,竟害羞得躲了起來;甚而,在這種恐性的社會氛圍裡,與sex and gender有關的學科,經常就被視為邊緣的、只是一種變項的、不是什麼正當的知識領域。這裡說的性,指的當然是異性戀的性。

既然異性戀的性都這麼被限縮、害怕、尷尬,那麼就更遑論去談「非異性戀」的性了。你以為只要不提,小孩子就不會自己去胡亂摸索嗎?各位當爸爸的,請問你第一次看A片、A書、打手槍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