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巌錄卷第四(三四舉)

【三四】舉。

仰山問僧。近離甚處(天下人一般。也要問過。因風吹火。不可不作常程)

僧云。廬山(實頭人難得)山云曾遊五老峰麼(因行不妨掉臂。何曾蹉過)

僧云。不曾到(移一步。面赤不如語直。也似忘前失後)

山云。闍黎不曾遊山(太多事生。惜取眉毛好。這老漢著甚死急)

雲門云。此語皆為慈悲之故。

有落草之談(殺人刀活人劍。兩箇三箇。要知山上路。須是去來人)

驗人端的處。下口便知音。古人道。沒量大人。

向語脈裏轉卻。若是頂門具眼。舉著便知落處。看他一問一答。歷歷分明。

雲門為什麼卻道。此語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古人到這裏。

如明鏡當臺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一箇蠅子也過他鑑不得。

且道作麼生是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也不妨險峻。到這田地。

也須是箇漢始可提掇。雲門拈云這僧親從廬山來。因什麼卻道。

闍黎不曾遊山溈山。一日問抑山云。諸方若有僧來。汝將什麼驗他。

仰山云。某甲有驗處。溈山云。子試舉看。仰云。某甲尋常見僧來。

只舉拂子向伊道。諸方還有這箇麼。待伊有語只向伊道。這箇即且置。

那箇如何。溈山云。此是向上人牙爪。豈不見。馬祖問百丈。什麼處來。

丈云。山下來。祖云。路上還逢著一人麼。丈云。不曾。

祖云。為什麼不曾逢著。丈云。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云。那裏得這消息來。

丈云。某甲罪過。祖云。卻是老僧罪過。仰山問僧正相類此。

當時待他道曾到五老峰麼。這僧若是箇漢。

但云禍事。卻道不曾到。這僧既不作家。仰山何不據令而行。

免見後面許多葛藤。卻云。闍黎不曾遊山。所以雲門道。此語皆為慈悲之故。

有落草之談。若是出草之談。

則不恁麼出草入草(頭上漫漫腳下漫漫。半開半合。他也恁麼我也恁麼)

誰解尋討(頂門具一隻眼。闍[黎-(暴-(日/共))+(恭-共)]不解尋討)

白雲重重(千重百匝。頭上安頭)紅日杲杲(破也。瞎。舉眼即錯)

左顧無瑕(瞎漢。依前無事。爾作許多伎倆作什麼)

右盻已老(一念萬年過)君不見。寒山子(癩兒牽伴)

行太早(也不早)十年歸不得(即今在什麼處。灼然)

忘卻來時道(渠儂得自由。放過一著。便打。莫做這忘前失後好)

出草入草誰解尋討。雪竇卻知他落處。到這裏。一手抬一手搦。白雲重重紅日杲杲。

大似草茸茸煙羃羃。到這裏無一絲毫屬凡。無一絲毫屬聖。遍界不曾藏。

一一蓋覆不得。所謂無心境界。寒不聞寒。熱不聞熱。都盧是箇大解脫門。

左顧無瑕右盻已老。懶瓚和尚。隱居衡山石室中。唐德宗聞其名。遣使召之。

使者至其室宣言。天子有詔。尊者當起謝恩。瓚方撥牛糞火。尋煨芋而食。

寒涕垂頤未嘗答。使者笑曰。且勸尊者拭涕。瓚曰。我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耶。

竟不起。使回奏。德宗甚欽嘆之。似這般清寥寥白的的。不受人處分。

直是把得定。如生鐵鑄就相似。只如善道和尚。遭沙汰後。更不復作僧。

人呼為石室行者。每踏碓忘移步。僧問臨濟。石室行者忘移步意旨如何。

濟云。沒溺深坑。法眼圓成實性頌云。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到頭霜夜月。

任運落前溪。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

雪竇道。君不見。寒山子行太早。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寒山子詩云。

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微風吹幽松。近聽聲愈好。下有班白人。嘮嘮讀黃老。

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永嘉又道。心是根法是塵。

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到這裏。如癡似兀。方見此公案。若不到這田地。只在語言中走。

有甚了曰垂示云。定龍蛇分玉石。別緇素決猶豫。若不是頂門上有眼。

肘臂下有符。往往當頭蹉過。只如今見聞不昧。聲色純真。且道是皂是白。

是曲是直。到這裏作麼生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