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家龜鑑(一)

高麗國西山退隱禪師述

1

有一物於此。從本以來昭昭靈靈。不曾生不曾滅。

名不得狀不得。一物者何物。

古人頌云。

古佛未生前。凝然一相圓。

釋迦猶未會。迦葉豈能傳。

此一物之所以不曾生不曾滅。名不得狀不得也。六祖告眾云。

吾有一物無名無字。諸人還識否。神會禪師即出曰。

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此所以為六祖之孽子也。

懷讓禪師自嵩山來。六祖問曰。什麼物。伊麼來。師罔措。

至八年方自肯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此所以為六祖之嫡子也。 三教聖人從此句出。誰是舉者。

惜取眉毛。

2

佛祖出世。無風起浪。

佛祖者世尊.迦葉也。出世者大悲為體度眾生也。

然以一物觀之。則人人面目本來圓成。

豈假他人添脂著粉也。此出世之所以起波浪也。

虛空藏經云。文字是魔業。名相是魔業。至於佛語亦是魔業。

是此意也。此直舉本分。佛祖無功能。 乾坤失色。

日月無光。

3

然法有多義。人有多機。不妨施設。

法者一物也。人者眾生也。法有不變隨緣之義。

人有頓悟漸修之機。故不妨文字語言之施設也。

此所謂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者也。眾生雖曰圓成。

生無慧目甘受輪轉。故若非出世之金[鏼-朿+((ㄇ@人)/比)]。

誰刮無明之厚膜也。至於越苦海而登樂岸者。

皆由大悲之恩也。然則恒沙身命難報萬一也。

此廣舉新熏感佛祖深恩。 王登寶殿。野老謳歌。

4

強立種種名字。或心或佛或眾生。不可守名而生解。

當體便是。動念即乖。

一物上強立三名字者。教之不得已也。

不可守名生解者。亦禪之不得已也。一抬一搦旋立旋破。

皆法王法令之自在者也。此結上起下。

論佛祖事體各別。 久旱逢佳雨。他鄉見故人。

5

世尊三處傳心者為禪旨。一代所說者為教門。

故曰禪是佛心。教是佛語。

三處者。多子塔前分半座一也。

靈山會上舉拈花二也。雙樹下槨示雙趺三也。

所謂迦葉別傳禪燈者此也。一代者四十九年間所說五教也。

人天教一也。小乘教二也。大乘教三也。頓教四也。

圓教五也。所謂阿難流通教海者此也。

然則禪教之源者世尊也。禪教之派者迦葉.阿難也。

以無言至於無言者禪也。以有言至於無言者教也。

乃至心是禪法也。語是教法也。則法雖一味。見解則天地懸隔。

此辨禪教二途。 不得放過。艸裏橫身。

6

是故若人失之於口。則拈花微笑皆是教跡。

得之於心。則世間麤言細語皆是教外別傳禪旨。

法無名故言不及也。法無相故心不及也。

擬之於口者失本心王也。

失本心王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盡落陳言。終是無物也。

得之於心者非但衒談善說法要。至於鷰語深談實相也。

是故寶積禪師聞哭聲踊悅身心。

寶壽禪師見諍拳開豁面目者以此也。此明禪教深淺。 明珠在手。弄去弄來。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7

絕慮忘緣者得之於心也。所謂閒道人也。

於戲其為人也。本來無緣本來無事。飢來即食困來即眠。

綠水青山任意逍遙。漁村酒肆自在安眠。

年代甲子總不知。春來依舊艸自青。此別欲一念回光者。

將謂無人。賴有一箇。

8

教門惟傳一心法。禪門惟傳見性法。

心如鏡之體。性如鏡之光。性自清淨。

即時割然還得本心。此秘重得意一念。 重重山與水。

清白舊家風。

評曰。心有二種。一本源心。二無明取相心也。

性有二種。一本法性。二性相相對性也。

故禪教者同迷守名生解。或以淺為深。或以深為淺。

遂為觀行大病。故於此辨之。

9

然諸佛說經。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祖師示句。

跡絕於意地。理顯於心源。

諸佛為萬代依憑。故理須委示。祖師在即時度脫。

故意使玄通。跡。祖師言跡也。意。學者意地也。

胡亂指注。臂不外曲。

10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佛說無礙之法方皈一味。

拂此一味之跡。方現祖師所示一心。故云庭前柏樹子話。

龍藏所未有底。

說弓曲也。說絃直也。龍藏龍宮之藏經也。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答云庭前柏樹子。

此所謂格外禪旨也。 魚行水濁。鳥飛毛落。

11

故學者先以如實言教 委辨不變隨緣二義。

是自心之性相。頓悟漸修兩門是自行之始終。

然後放下教義。但將自心現前一念參詳禪旨。則必有所得。

所謂出身活路。

上根大智不在此限。中下根者不可躐等也。

教義者不變隨緣。頓悟漸修有先有後。

禪法者一念中不變隨緣。性相體用元是一時。

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宗師據法離言直指。一念見性成佛耳。

放下教義者以此。 明歷歷時雲藏深谷。

深密密處日照晴空。

12

大抵學者須參活句莫參死句。

活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

死句下薦得自救不了。此下特舉活句使自悟入。 要見臨濟。

須是鐵漢。

評曰。話頭有句意二門。參句者徑截門活句也。

沒心路沒語路無摸[打-丁+索]故也。

參意者圓頓門死句也。有理路有語路有聞解思相故也。

13

凡本參公案上切心做工夫。如雞抱卵。如貓捕鼠。

如飢思食。如渴思水。如兒憶母。必有透徹之期。

祖師公案有一千七百則。如狗子無佛性。

庭前柏樹子。麻三斤。乾屎橛之流也。雞之抱卵。

暖氣相續也。貓之捕鼠。心眼不動也。

至於飢思食渴思水兒憶母。皆出於真心。非做作底心。故云切也。

參禪無此切心。能透徹者無有是處。

14

參禪須具三要。一有大信根。二有大憤志。

三有大疑情。苟闕其一。如折足之鼎。終成廢器。

佛云。成佛者信為根本。永嘉云。修道者先須立志。

蒙山云。參禪者不疑言句是為大病。又云。

大疑之下必有大悟。

15

日用應緣處只舉狗子無佛性話。

舉來舉去疑來疑去。覺得沒理路沒義路沒滋味心頭熱悶時。

便是當人放身命處。亦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

此一字子宗門之一關。亦是摧許多惡知惡覺底器仗。

亦是諸佛面目。亦是諸祖骨髓也。須透得此關。

然後佛祖可期也。古人頌云。趙州露刃劍。寒霜光燄燄。

擬議問如何。分身作兩段。

16

話頭不得舉起處承當。不得思量卜度。

又不得將迷待悟就不可思量處思量。心無所之。

如老鼠入牛角便見倒斷也。又尋常計較安排底是識情。

隨生死遷流底是識情。怕怖慞惶底是識情。今人不知是病。

只管在裏許頭出頭沒。

上 16之 二

話頭有十種病。

1 曰, 意根下卜度。[六根中 意, 卜은 卜定, 度은 計度]

2 曰, 揚眉瞬目處挆根。

3 曰, 語路上作活計。

4 曰, 文字中引證。

5 曰, 舉起處承當。

6 曰, 颺在無事匣裏。

7 曰, 作有無會。

8 曰, 作真無會。

9 曰, 作道理會。

10 曰, 將迷待悟也。

離此十種病者。 但舉話時略抖擻精神。只疑是箇甚麼。

17

此事如蚊子上鐵牛。更不問如何若何。

下嘴不得處棄命。一攢和身透入。

重結上意。使參活句者不得退屈。古云。

參禪須透祖師關。玅悟要窮心路絕。

18

工夫如調絃之法。緊緩得其中。勤則近執著。

忘則落無明。惶惶歷歷。密密綿綿。

彈琴者曰。緩急得中。然後清音普矣。工夫亦如此。

急則動血囊。忘則入鬼窟。不徐不疾玅在其中。

19

工夫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當此之時。

八萬四千魔軍在六根門頭伺候隨心生設。心若不起爭如之何。

魔者樂生死之鬼名也。

八萬四千魔軍者乃眾生八萬四千煩惱也。魔本無種。

修行失念者遂派其源也。眾生順其境故順之。道人逆其境故逆之。

故云道高魔盛也。禪定中或見孝子而斫股。

或見豬子而把鼻者。亦自心起見感此外魔也。心若不起。

則種種伎倆翻為割水吹光也。古云。壁隙風動。

心隙魔侵。

20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陰魔。或起或不起是煩惱魔。

然我正法中本無如是事。

大抵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

然魔境夢事何勞辨詰。